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本想著減肥,卻變成了暴食……如何跳出這一「怪圈」?

2024-05-15養生

點選藍字 關註 「人衛健康」微信公眾號

小劉:我前一陣子迷上了健身,為了減脂增肌,開始進行飲食結構的調整,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最近越來越控制不住想吃很多東西,吃完又感覺很愧疚,也沒有采取任何舉措把進食的能量快速消耗掉,反而變胖了。

醫生:大部份人吃到好吃的食物時會有幸福感,所以很愛美食。但有一種情況不會有幸福感,那就是 一下子狼吞虎咽一大堆食物 !當我們對食物的渴望超過了自我控制且頻繁發生不受節制的大量進食時,反而感覺愧疚,這可能是心理出了問題。下面就來聊一聊暴食障礙!

什麽是暴食障礙

暴食障礙屬於進食障礙中的一種,多指 長期反復發作的無法控制的快速大量進食 ,進食完可有內疚感、羞恥感,但沒有一系列補償行為。

其特點是反復發作性暴食,但沒有神經性貪食所特有的不適當的補償行為,即患者並不會采取引吐、導瀉等方法來控制體重。

暴食障礙的診斷要點和嚴重程度

診斷要點

無法控制的反復性大量進食 :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通常<2小時)進食大量食物,進食量大於大多數人在相似情況下的量。發作時有失控感,如不能中止進食、不能控制吃什麽或吃多少。

②進食特點 符合下列情況 :快速進食,進食速度較正常情況下快得多;在沒有饑餓時也會進食大量食物;一直吃到腹脹不適為止;往往會選擇一個人進行而避開他人;進食後出現厭惡、內疚甚至抑郁等一系列負面情緒。

③對暴食 感到顯著的痛苦 ,包括在暴食期間或以後的不愉快感、對遠期的體重和體形感到擔憂。

④在3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出現1次暴食。

⑤暴食不伴有經常性的補償行為,但不排除偶爾出現。

嚴重程度

暴食障礙按發作頻率分為 輕、中、重和極重 4個等級,依次為平均 每周1~3次、4~7次、8~13次和>13次 的暴食行為。

哪些情況容易引起暴食障礙

與大多數心理疾病相似,暴食障礙與 遺傳、社會環境、心理壓力 都有一定關系,即它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有研究報道,長期情緒不良,如抑郁、焦慮等,可促發暴食;多次節食後、長期不規律進食,也容易出現暴食;如果患者對自身形體不滿意、人際關系敏感、性格沖動性等,有可能將暴食作為一種發泄方式。

另外,在特殊人群中,尤其是減重人群中,暴食障礙的患病率也明顯增高。

暴食障礙的治療

目前主要采用 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綜合治療

心理治療是首選 ,主要是控制患者暴食前的沖動情緒。研究顯示,認知行為療法、人際心理療法、辯證行為療法和行為減重治療均對暴食障礙有效。

藥物治療有 抗抑郁藥、抗驚厥藥和減肥藥 。抗抑郁藥中,氟西汀被證實最有效。奧利司他、西布曲明等減肥藥也被證明對暴食障礙有效。有研究顯示,抗抑郁藥、抗驚厥藥對暴食障礙的緩解率為48.7%,與認知行為療法相當。

誤區.

暴食障礙比神經性貪食更嚴重。

頻繁地出現暴食行為,可能患上了暴食障礙或神經性貪食,這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是否有「凈化」行為和體重上, 一般神經性貪食患者的體重往往正常或偏輕,存在「凈化」行為 暴食障礙患者則往往偏胖且沒有明顯「凈化」行為

一般定義下的「凈化行為」有催吐、瀉藥、禁食、大量運動等。相對而言,神經性貪食可能更危險,因為以催吐為代表的「凈化」行為會給身體健康帶來更大危害。

懷疑自己有暴食障礙傾向時應該這麽做

認知 :暴食不是簡單的貪吃,可以發展成心身疾病,需要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也不必恐慌,也不用否定自己的行為。

接納 :接受現在的自己,控制情緒,耐心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逐步做出改變,必要時可尋求家人和醫生的幫助。

改善 :改善進食環境,改變進食速度,了解食物,控制卡路裏,享受進食的過程。

調整 :強化正確認知,調整心態,去除偏執,不用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關註,放下自卑,培養自信。

溝通 :在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經歷的痛苦、產生的負面情緒,與值得信賴的家人、朋友溝通,培養自己的解壓方式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內容來源: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家庭醫生在身邊——健康生活常識】

本書主編: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 任菁菁

本文作者:

李帥

期待您的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