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我眼前的「飛蚊」是什麽?

2024-07-07養生

在明亮的天空下,或者盯著電腦螢幕時,你是否曾註意到一些像小蟲、小點或者細絲一樣的東西漂浮在你的視野中,隨眼球移動而飄動,但當我們試圖去捕捉它們時,卻發現它們並不存在?這些小「飛蚊」其實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醫學上稱為「飛蚊癥」。對大多數人來說,飛蚊癥是無害的,但當這些煩人的「蚊子」每天都在你的視線範圍裏飛來飛去而又揮之不去時,難免會給人帶來一些焦躁情緒,繼而對生活和工作產生幹擾。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飛蚊癥的形成原因、種類以及治療方案。透過了解這些資訊,希望能夠減輕您對飛蚊癥的擔憂,避免在治療上走彎路。

飛蚊癥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生理性飛蚊和病理性飛蚊。生理性飛蚊癥約占90%。它們通常是由於眼睛內部的玻璃體老化造成的。玻璃體是一種類似果凍的透明物質,填滿了眼球的內部。但在顯微鏡下,它是由數不清的膠原纖維構成,這些膠原纖維彼此之間由透明質酸鈉起到間隔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電子產品使用過多,透明質酸鈉逐漸退化,不能起到隔離膠原纖維的作用後,膠原纖維會彼此吸附、聚集,從而形成線狀、團狀、點狀的各種型別半透明物質。這些半透明物質,大的會在視網膜表面形成投影,而細小的混濁物會造成進入眼內的光線繞射,從而形成「飛蚊癥」的表現。

飛蚊癥根據形成的原因,大致分為「生理性飛蚊」和「病理性飛蚊」兩大類。其中,生理性飛蚊癥最為常見,約占90%。生理性飛蚊癥一般不會影響視力,但可能會給人帶來一種焦躁情緒。個別較大的飛蚊位於視野中央時,可能會影響閱讀或者精細操作。年齡超過50歲、高度近視、眼部受傷、白內障術後、糖尿病等人群更容易患上飛蚊癥。

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你突然發現飛蚊增多、冒黑煙,伴隨眼前的閃光感,這可能是病理性飛蚊癥的訊號,甚至可能是視網膜脫離的前兆。視網膜脫離如果處理不及時,會有失明的風險,因此需要及時就醫。除了視網膜脫離,這些「壞蚊子」還可能是眼底出血、炎癥或者黃斑病變等眼底病引起,因此一旦出現這些異常情況,務必要引起重視。需要註意的是,再先進的檢查裝置也不能替代經驗豐富的眼底醫生的散瞳檢查。散瞳檢查是最重要的檢查計畫,不能僅憑一張眼底照或者B超就判斷眼底是否存在異常。

大多數生理性飛蚊癥不需要特別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通常會逐漸習慣它們。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視野範圍內的飛蚊可以隨著玻璃體液化自行飛出視野範圍外,因此忽視和淡忘「飛蚊」,才是唯一能和它和平共處的相處方式。對於少數追求完美和容易焦慮的人群,飛蚊的影響可能會被放大,這類人群的治療意願會更加迫切和激進。

在國內,治療飛蚊癥常用的藥物主要包括含碘制劑(如沃麗汀、適麗順和安碘肽等)和各類中成藥。然而,這些治療方法的有效性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證實。國外有研究表明,服用鳳梨蛋白酶等水果蛋白酶類藥物可能對治療飛蚊癥有效,最新的治療手段還有奈米雷射、玻璃體溶解酶等多種手段,但這些手段也都還在試驗階段,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來支持。

目前,被廣泛認可的有效治療飛蚊癥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玻璃體消融雷射和玻璃體切除術。但二者各有利弊,存在一定的並行癥風險。

玻璃體消融雷射 ,是利用高能量的雷射將眼內的混濁物等離子汽化、溶解,適用於單一、位置位於視野中央的飛蚊癥。特別是對於50歲以上,合並玻璃體後脫離的患者,有效率甚至可達到90%以上。然而,當飛蚊離視網膜或晶狀體較近或者位於黃斑前,消融雷射會失真傷視網膜或者晶狀體風險,盡管這種風險低於1%。

玻璃體切除術 是目前滿意度和治療有效率最高的治療方案。盡管目前的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已經很成熟,但微創不等於無創,玻切術後帶來的風險包括可能誘發白內障(最主要的並行癥,發生率約為20%)、視網膜脫離甚至眼內炎等。因此,在選擇手術治療時,需要權衡利弊,並充分了解手術的風險和效果。

大多數飛蚊癥的產生其實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但過多的電子產品使用、長時間的用眼,都可以促進或誘發飛蚊的增多或者提前出現。對於合並有糖尿病的患者,定期的眼底檢查非常重要,血糖、血壓的控制是減少飛蚊癥風險的關鍵。日常生活中,我們養成健康的用眼習慣,適量的戶外活動,都會降低出現眼底疾患的風險。當突然出現的眼前異常情況,包括新發或增多的飛蚊、眼前的閃光感等,務必及時就醫,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潛在的眼底疾病。

合肥普瑞眼科醫院眼底病科 張思偉/文

責任編輯:李雅琴 李碩然

醫學稽核:姜峰
出品人:楊中興 胡莉莉

長按二維碼

加入「姜大夫答疑」讀者群

分享交流專業、有趣的健康知識

往期推薦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