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人的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這是對的嗎?
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上了年紀的人,一定要少吃,特別是要控制主食,吃多會胖,不利於健康,然而 現在卻讓老人多吃主食?
主食吃多少肯定和死亡率有關系,這麽多年過去了,專家們的討論結果到底是多吃好還是少吃好?
年紀越大 多吃主食好還是少吃?
上面的說法仔細想一下,人的一生,大約要吃幾十噸的食物,只能吃9噸,未免也太少了,這個說法不科學啊。
老年人是要適當多吃主食的,因為主食的攝入量跟不同年齡的死亡率也是有關聯,對於上了年紀的人,適當增加主食有利於身體。
因為年紀大了,體內的營養素缺失,若是平時還不吃主食,反而加重身體的負擔,所以建議老人適當增加主食量,保持一個微胖,不要太胖,也不瘦的狀態,有助於壽命的延長。
大家不知道,我們人體有兩個器官,它 唯一的能量來源是主食 。
一個是大腦,腦細胞的活動需要血糖,血糖實際上就是碳水化合物,來自於主食;另外肌肉收縮也是透過肌糖原產生能量,讓肌肉進行收縮。
所以不吃主食進行減肥的人群,第一個反應可能是肌肉無力,覺得沒勁兒 ,另外還會反應遲鈍,感覺註意力沒有那麽集中,還容易犯困等等,這就是身體缺少糖原的一個最主要的反應。
如果長期身體缺少主食這樣的營養素,勢必會帶來整體功能的不和諧,甚至出現一些器官的危害。
米飯是「最差的主食」?
主食中最受大家關註的就是大米飯了,吃了幾千年。而將米飯視為「垃圾食品」這一說法,源於2013年的一篇【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的文章中。
在相信說法的人看來: 世衛組織兩度釋出「限糖令」 ,而米飯、面條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就是糖。少吃或不吃主食,就是減少糖的攝入,對健康更有益。
那麽,米飯真的是「垃圾食品」嗎?
雖然如今的大米為了改善口感,透過精制處理失去了一些膳食纖維、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但它同時也保留了澱粉、蛋白質、和少量礦物質等。
總的來說, 大米絕不是垃圾食品 , 而是我們主要的能量來源。
還有說法稱,中國糖尿病發病率高,都是因為白米飯吃多了。
事實上,糖尿病並不是吃出來的。它不僅與高糖高脂飲食有關,也是遺傳因素和外部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雖然白米飯的升糖指數較高,但不能因此就得出吃白米飯就會得糖尿病的結論。
所以,對於 精致大米,我們不能一味排斥,也不能大吃特吃 。
最好在食用精米的同時,適量攝取粗雜糧,如用 2/3白米+1/3粗糧的比例來煮飯、煮粥,粗細搭配,更有利於血糖、血脂、體重等控制。
主食吃不對,小心三高「找上門」
主食怎麽吃,吃什麽?與人體健康有明顯關聯,主食如果吃得不好、不對的話,容易誘發「三高」問題的出現。
1、常吃這6類主食不利健康
據註冊營養師李園園介紹,炒飯、炒粉、麻團、油條、油餅、起酥麵包等主食,熱量高、脂肪含量基本是原材料的幾十倍,經常食用這些主食,很容易引起肥胖問題。
2、主食吃多吃少都影響健康
發表在【柳葉刀】,涉及15428名觀察物件的研究中,發現攝入主食小於40%,以及大於70%,死亡風險都會增加。
可見,吃多吃少都會影響健康,而根據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日主食最好控制在250g—400g,250g就是半斤。
3、50歲以後,適當多吃碳水能降低死亡率
雪梨大學和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學者,透過對碳水、脂肪、蛋白質與死亡率的關系研究中,發現50歲以後碳水比例需適當增加,如谷薯類可以達到每天250~400g左右,死亡率更低。
4、老人主食怎麽吃才健康?
對於牙口、腸胃都逐漸退化的中老年人來說,對主食的要求更高,不僅僅是提供能量,還要防止血糖升高、易消化等。
粗糧,是中老年人健康主食的不二選擇。
最後,介紹幾種合適中老年常做主食的粗糧。
1
紅薯
研究表明,常吃紅薯有利於預防多種老年疾病。尤其對於容易發生便秘、需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十分有益。
100 克生紅薯可以提供 1.6 克蛋白質,20.7 克碳水化合物。
紅薯的膳食纖維含量高達 3%,是精米飯的一倍多。
紅薯中的澱粉比普通主食少,且非常「頂飽」。
紅薯雖小,養生保健作用卻很大。
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以及鉀、鎂、銅、硒、鈣等 10 余種營養元素。
吃紅薯,有講究:
① 食用要蒸熟煮透
紅薯中澱粉的細胞膜不經高溫破壞,難以消化;其中的氣化酶不經高溫破壞,吃後會產生不適感。
② 食用不宜過量
過量食用,會引起腹脹、燒心、泛酸、胃疼等。
③ 糖尿病人要小心
紅薯雖為粗糧,可是升血糖的利器——熟米飯的血糖生成指數 GI 是 88,煮熟的紅薯是 76.7。
而對於糖尿病人,GI 小於 55 的食物,對控制血糖比較有幫助。
▲一天的建議食用量
2
燕麥
燕麥,可以說「全身都是寶」,它的營養益處多又多。
燕麥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蛋白質、脂肪,胺基酸,並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維生素 B1、B12,及少量的維生素 E、鈣、磷、鐵、核黃素以及谷類作物中獨有的皂甙。
降壓降脂
每天食用燕麥有助於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
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大量吸收人體的膽固醇並排出體外,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改善血糖
燕麥對血糖的影響較小,並且能減少胰島素依賴。
提高免疫力
燕麥中豐富的 β 葡聚糖能改善免疫系統,有效抗擊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
預防癌癥
研究發現,常吃燕麥片可以降低罹患腸癌和乳癌的機率。
預防便秘
燕麥片是「天然腸道清洗工」,可幫助預防便秘。
最好選擇生燕麥片,保健效果比較好。
建議食譜:牛奶燕麥粥
1. 一個人的份量,以 40-50 克的燕麥片適宜,牛奶的量是燕麥的 5-8 倍適宜(一盒奶 250 毫升剛好)。
2. 將牛奶放在一個小鍋裏煮開,然後調成中火,加入生燕麥,蓋上鍋蓋燜煮,煮 20 分鐘。
3. 最後按照個人口味喜好,可以加一勺枸杞、葡萄乾、果仁碎一起吃。
3
馬鈴薯
在很多人的觀念裏,馬鈴薯是一種菜。
其實它是主食,還是款優秀的主食。
馬鈴薯含碳水化合物(澱粉)較多,快趕上米飯了。
飽腹感強
馬鈴薯的飽腹能力出眾,再加上熱量比米飯低;同樣吃到飽,相比吃米飯,更不容易長胖。
營養豐富
馬鈴薯高鉀低鈉,鉀含量可以和香蕉媲美,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
有助於控制血糖
相比白米白面,吃馬鈴薯後的血糖上升速度較慢,有助於控制血糖,也更健康。
建議食譜:雞蛋馬鈴薯泥
1.
準備大馬鈴薯 1 個,雞蛋 1 個,胡蘿蔔、黃瓜少許。
2.
馬鈴薯去皮,上鍋蒸熟;雞蛋蒸熟去殼切丁;胡蘿蔔、黃瓜切丁焯熟。
3.
用勺子將馬鈴薯壓成泥,加入雞蛋、胡蘿蔔、黃瓜,少許黑胡椒、鹽,拌勻即可。
4
豆類
真正的低糖粗糧是豆類,尤其 赤小豆、綠豆、各種蕓豆、豇豆、幹豌豆、幹蠶豆、小扁豆、鷹嘴豆 等。
豆類中鉀的含量十分豐富,鉀可以促進體內鈉元素的排出, 有利於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控制 。
在日常食用時,可以搭配稻米、燕麥、小米、玉米等谷類食物做成五谷米飯、雜糧粥等。
添加的量需要註意, 熬粥、燜飯等至少要加到一半以上 ,否則沒什麽效果。
建議食譜:雜糧豆粥
1. 將紅小豆、綠豆、蕓豆、豌豆、蠶豆、鷹嘴豆等洗凈,放入電壓力鍋,加入 6-8 倍的水。
2. 可根據個人口味,放入少許紅棗和葡萄乾等,但不要加糖。
3. 按下「八寶粥」或「煮粥」按鈕,然後坐等開吃!
最後要提醒的是,對於老人,碳水雖需要嚴格限制,但不能把水果當主食,或把蔬菜當主食,主食與果蔬之間的營養成分是無法替代的,為了健康,還是不要走極端。
發給自己關心的人看看吧~
放到朋友圈,大家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
1、 目前微信公眾號不按更新時間排序,易漏看。建議您將本號【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有用的內容了。
2、
查詢往期內容,點選閱讀原文,在文章列表最上方搜尋框輸入關鍵字,點搜尋即可。
3、 咨詢問題:直接公號留言,將分流問題給對應專業人士解答,稍後回復。
4、
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
來源:家庭醫生,人民網科普,果殼等
更多相關內容
微信改版了
現在刷到我全憑緣分
↓↓
把本號加星標
第一時間收到
「天下養生網」
推播
關註健康,點
點贊、
轉發、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