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939年陳毅離開茅山乾元觀,道長憂心忡忡:本觀恐怕將有滅頂之災

2024-07-26歷史

抗日戰爭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中華人民齊心協力共赴國難,在這場浩劫中中國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三千五百萬人的犧牲,數千億美元的損失,才換回來一個新中國。

四萬萬中國軍民上下一心,將侵略者們拖入了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為了保家衛國,很多人不得不舍棄了親情、友情、愛情。他們在最好的年華走上了戰場,用行動和鮮血告訴了侵略者們中國人堅定的抵抗之心。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愛好和平,但我們並不軟弱,面對兇惡殘暴的侵略者,很多善良的中國人民都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開始戰鬥。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的教派,一直以來都尊奉老莊思想,講究清靜無為。道士們大多選擇隱入山林潛心修行,但隱世不是避世,當國家需要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在抗日戰爭時期,看到日寇的殘暴無道,許多在深山老林中修行的道士都選擇入世團結在人民身邊一起抵抗侵略者。

亂世遇知己

中國本土的道教雖然都遵循清靜無為的思想,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對國家大事完全漠不關心。實際上在中國抗日戰爭的危難關頭很多隱居修行的道士都下山加入了抗日的隊伍中。

雖然他們對於行軍作戰並不熟悉,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投身軍伍,並將自己所學的武功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軍中的戰士。這些道士分散到各個隊伍中,他們無有不言,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教授戰士們武功幫助抗日隊伍抵抗日本侵略者。

中國幾千年來敝帚自珍的習慣被他們置之腦後,他們的行為是一種值得贊嘆的無私的情懷。

陳毅就曾在抗戰時期結識了一位誌同道合的道士,茅山乾元觀的道長。他們二人相談甚歡,即使後來分別後也時常書信聯系,可謂是至交知己。

1937年的一天,陳毅奉命帶領隊伍來到鎮江茅山地區,這裏地理條件優越,環境復雜,如果有一支革命的隊伍紮根在這裏一定會讓敵人寢食難安。因此陳毅的任務就是再次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

開辟革命根據地的第一要務就是團結人民,共產黨的軍隊是人民子弟兵,是人民的保護傘。然而在當時,茅山地區的人民飽受土匪兵痞的襲擾,對陳毅麾下的新四軍自然也沒有親近之意。

新四軍到達周圍村鎮的時候,村中居民唯恐避之不及,各家門窗緊閉人人躲在家中。面對這般景象,陳毅及麾下的新四軍堅決遵守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沒有任何擾民的行為發生。村民們這才知道這支軍隊的不同之處。

新四軍戰士們不僅不擾民還對居民十分親近,在休息之余還盡量幫助當地的村民,很快村民們接納了新四軍。

陳毅在了解當地情況時,從村民口中聽說不遠處有一個乾元道觀,那裏有一個道長名叫惠心白。道長不僅人善很有學識,而且醫術高超,在當地很負盛名。陳毅一聽當即決定前去拜會,希望可以緩解軍中缺少藥品的情況。

以文會友,君子之交

惠心白道長在當地很有名聲,當地人也知道他清心寡欲,一心修行,因此除非有人生病一般不會去打擾道長的清修。陳毅想要去拜訪,但怕有些唐突,便化妝成商人只帶一名警衛登門拜訪。

陳毅也是風雅之人,每次拜訪都是以詩句對話,多次拜訪後終於被引入山門,見到了惠心白道長。兩人相見甚歡,惠心白道長被陳毅的才氣和愛國之情折服,陳毅也佩服惠心白道長的氣節,兩人飲茶論道不知天色漸晚。

惠心白得知陳毅的來意後,不僅給新四軍戰士療傷,並支援了大量的藥物,還直接騰出了道觀內的房間讓新四軍在此設立臨時指揮部。

在惠心白的幫助下,新四軍很快站穩了腳跟。指揮部每天都有各種電報需要發出,道士們就將晾曬的衣服掛在竹竿上擋住發報用的天線。有著道士們的掩護,漢奸特務根本沒有想到新四軍的指揮部就在道觀內。

陳毅經常在道觀中會見當地的知識分子和愛國人士並向他們介紹紅軍的情況,宣揚革命思想。惠心白和道士們也在不斷地熏陶中思想愈發偏向革命。

在新四軍的宣傳和惠心白的配合下,當地的很多人都選擇加入了革命隊伍,惠心白自己都聲稱自己是「半個新四軍」。新四軍戰士們和道觀中的道士們打成一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新四軍離開時,很多道士都選擇追隨新四軍走上革命的道路。

道觀覆滅

1939年陳毅的任務已經完成,新四軍拔營離開了茅山乾元觀。新四軍的離開使得當地的日偽漢奸又開始猖狂了起來。

乾元觀的形勢愈發危急,但惠心白在與陳毅的書信往來中卻從沒有提及自己的處境。惠心白不想千年道觀就此覆滅,但也不能因為自己影響了革命事業,因此他只是私下裏叫回了兩名弟子。這兩名弟子看到師傅密信中說:本觀將有免頂之災,立即馬不停蹄地趕了回來。

兩人風塵仆仆的趕回道館後卻發現惠心白臉上並無傷心之意,只是一臉凝重的交給了他們一些東西。

國家危亡之際,國不能保怎能顧家,乾元觀可亡,但數千年的傳承不能毀於一旦。惠心白囑咐自己的徒弟,這些東西是老祖宗的寶物決不能落入日本人之手。惠心白決心與道觀共存亡,兩名弟子只能帶著寶物離開乾元觀。

小結:

不久後,惠心白的預感果然成真,一大批日寇圍住了乾元觀,觀內的道士們全部英勇就義,只有一個下山采買的小道士幸免於難。

惠心白和乾元觀的一眾道士本是修身養性之人,但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們仍然挺身而出。正是因為有這些心懷國家的有誌之士,中國軍民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