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是我軍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高級軍事將領,「兩袖清風,一身廉正之氣」這句話用在許世友身上一點都不過。
作為黨的一名高級幹部、軍隊高級將領,許世友從沒有想過為自己置辦什麽家業,也沒有想過為子女留下什麽財產。
許世友對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要求極其嚴格,決不允許他們打著自己的旗號在外耀武揚威,更不允許他們憑借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為自己謀取私利。
許世友和田普
為照顧奶奶,放棄光明前途
許世友的夫人田普是抗戰早期參軍的老同誌,當時許世友在南京軍區工作的時候,田普擔任南京軍區幹部部副部長。當許世友調去廣州擔任軍區司令員後,她也跟隨許世友前往廣州。
為了安排好田普的工作,軍區政治部的領導提出要讓她在廣州軍區幹部部繼續擔任副部長,這本就屬於本級移動,但當許世友得知後卻不肯同意。
許世友認為幹部部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部門,安排自己的親屬去工作實在是不妥,盡管在此之前田普的職位也是這個。
許世友對自己的妻子是這樣的,對他的孩子也不會例外。
許世友一生共有7個子女,許光是長子,也是許世友與發妻朱錫明所生的3個兒子中唯一一個活下來的。
小夥伴們也許對許光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大家對【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應該並不陌生吧?大家因為這部電影記住了電影的主人公「潘冬子」,而「潘冬子」的原型就是許世友的兒子許光。
許世友
許世友的母親見兒子下落不明,且他們一家也被敵人追殺,她不想兒媳年紀輕輕就守活寡,也不想連累兒媳,最終決定讓兒媳改嫁。
就這樣不滿3歲的許光就跟著奶奶和姑姑一起到深山老林中躲避,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1948年,19歲的許光在許世友戰友王樹聲的幫助下,和父親團聚。許世友多年後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兒子,他內心十分激動,但激動的同時也有內疚,因為許光面黃肌瘦,看起來有些營養不良。
盡管如此許世友也沒有偏袒長子,而是將他送進山東軍區文化速成中學,讓他好好學習,爭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可以生存的知識。
也是在這個時候,許光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被他的班主任李心田得知,以他為「潘冬子」的原型寫出了小說【閃閃的紅星】。後來這部小說被改編拍攝同名電影,一度風靡全國,影響了幾代人。
【閃閃的紅星】中的潘冬子
許光從文化速成中學畢業後,又前往華東軍政大學、第一海軍學校和大連海軍艦艇學院等學校進行學習,他也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第一批擁有本科學歷的海軍軍官。
許光從學校畢業後被組織分配到北海艦隊工作,他在一線部隊摔打磨礪,逐漸成為一名十分優秀的副艦長,先後6次立功受獎,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件事情將他的一生都改變了。
大家都知道許世友是出了名的孝順,1952年許世友回到家鄉將母親接到濟南居住,但非常可惜的是母親並不適應這裏的生活。當老人看到衛兵進門就向許世友敬禮,還喊了一句報告後,她對兒子說:「這也太麻煩了,還是取消吧。」
當然老人家覺得這樣繁瑣的程式是有些麻煩,但在部隊卻是有紀律的。許世友沒有辦法只好對手下人說:「老太太在的時候,敬禮、站崗、放哨統統取消,這叫尊敬老人,不過當老太太不在的時候,你們可不能松懈,這是部隊的規矩,不能改,這叫叫紀律,都聽明白了嗎?」
手下的人點點頭,他們一點也不嫌麻煩,反而覺得許世友將軍果然如傳說中的那樣孝順。
許世友和孫女
盡管如此老太太還是受不了這裏的生活,這裏有人給她做飯吃,有人給她洗衣服,一天到晚都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但老太太在大別山勞累慣了,很不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因此她向兒子提出想要回家住。
許世友很理解母親,也很尊重母親的選擇,他雖然指揮著千軍萬馬,但他永遠都是母親的兒子,他願意滿足母親的意願,隨後老太太回到了那個熟悉的大別山。
母親獨自一人在大別山生活,許世友實在是放心不下,但他現在正在為國家做事,很難有機會回家鄉照看老母。就在許世友不知道怎麽辦的時候,一個想法在他腦中浮現。
既然許世友自己不能回鄉看望母親,那麽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回去盡孝,於是許世友將長子許光叫來對他說:「自古忠孝兩難全,我參加革命的時間早,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在你奶奶跟前盡孝,現在你就替我回家照顧你奶奶吧。」
許光聽到父親的話有一瞬間的楞神,要知道此時是他職業的上升期,說不定以後會有更好的作為,但身為人子,他能理解父親想盡孝的心。
除了照顧老人家外,許世友還交給許光一個任務,那就是帶動家鄉的經濟和生產,讓家鄉每戶人家不再貧窮,爭取能吃飽穿暖。
許光
許光點點頭,不久後回到老家,一邊作為新縣人武部的普通參謀為地方工作,一邊陪在奶奶的身邊,細心照顧老人家的生活,還時不時的給父親寫信,和父親說奶奶的身體狀況。
「不能在軍營裏施展抱負,就要在家鄉有所作為。」這是許光給許世友寫的信中的話,決心在家鄉有所作為的許光努力工作,拿出在部隊工作的幹勁,為老區建設作出貢獻。
許光在家鄉遇到困難的時候,從未向許世友訴過哭,更沒有向他求過助,他不想因為自己的小事麻煩父親。
但許光卻因為家鄉修路、水利、教育等問題多次給父親寫信,許世友也從不認為兒子「多事」,每次都是認真閱讀並回復。
許光對職位不滿,許世友斥責
1969年春天,許光負責籌建新縣千斤鄉159微波站,大家都知道山上是沒有多少道路可以走的,因此所有機械都要靠人工運送上去,就連幾頓重的水泥桿也只能靠人一步一步搬到山頂。
許光看到條件如此惡劣,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而是頂著困難帶著工人連續施工300多天,最終才改變了新縣古老的通話模式,這一舉動也令許光獲得了新縣百姓的喜歡和贊揚。
許光
20世紀70年代,許光帶著民兵鋪設高壓路線的時候,始終和大家同吃同住,不分晝夜的工作,他的身上沒有高幹子弟的張揚和不可一世,有的只是為國為民效力的決心。
由於當時缺乏機械,電線桿鋪設工作進行的十分困難,許光就帶著民兵們一根一根的往山上運送,終於鋪設起35千伏的高壓路線,改變了新縣落後的電力現狀,為全縣基礎設施建設立下了大功。
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許光一生崇尚節儉,據許光的大女兒許道江回憶:
許多年後,許光從自己的薪資裏節省出將近10萬元,捐獻資助紅軍的後代,先後為9名老紅軍的遺孀養老送終。許光的種種行為都令人敬佩,譚寧願自己生活的苦一些,也不願意看著老紅軍的家屬吃苦。
許光也曾說過:「父親讓我回來,不僅僅是要我在奶奶跟前盡孝,更是要對那些受盡苦難的人群盡孝道!」
回到新縣後,許光先是在武裝部一幹就是20年,曾當過參謀、科長等職位,直到轉業的時候還是一個老副團。許光的職位和同期入伍的其他戰友來說,確實是有些低了,因此許光有時心裏也會有些不滿。
許世友和許光
有一次許光的臉上顯示出了一點不滿的情緒,沒想到就是這一次卻被許世友給發現了。
許世友臉一板,十分生氣地說:「你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嗎?你當過幾次敢死隊?你為國家、為人民流了多少汗?你做出多少貢獻?你給我老老實實工作,不要想些有的沒的!」
許光聽到父親的教誨深知自己不應該看重高官俸祿,他虛心接受,從此默默無聞,淡泊名利,還經常教育子女不要給自己戴上高幹後代的高帽子。
差點槍斃兒子,開除女兒軍籍
許世友對長子如此嚴格,對其他孩子也是一樣的。二兒子許建軍最高的職務也是團職,許世友從不會因為子女升遷調動說一句話,子女也不會因為父親的原因升職加薪。
許世友
許建軍是許世友三個兒子中最令他操心、最讓他傷心,也是最讓他不放心的一個。
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黨代表大會上,一位中央領導在閑談的時候告訴許世友:「你知道你家二兒子曾經因為觸犯黨紀國法,被捕歸案了嗎?」其實這件事已經發生很久了,但許世友卻是第一次聽說,那麽家人為什麽不和許世友說這件事呢?原因非常簡單,許世友的脾氣很暴躁,更何況犯錯的還是自己的兒子。
果然當許世友聽到中央領導這樣說後十分生氣,怒吼:「槍斃,一定要槍斃!」據當時在場的人透露許世友的表情是真的很生氣,如果許建軍在現場的話,他恐怕真的會拔出槍來。
事後許世友越想越不對勁,要知道許建軍平時表現是非常好的,許多人還在許世友的面前誇獎他,如今卻說他犯錯,因此許世友心中是有疑惑的,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直到許世友去世,也沒將這件事弄清楚。
許援朝
許世友的三兒子名叫許援朝,也是他陪伴許世友度過了晚年的最後歲月,盡管許援朝是最小的兒子,在許世友身邊最久,但他卻沒有高幹子女的特殊。
1983年部隊實行年輕化,當年許援朝在南京軍區的機關當一名參謀。有不少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當上處長,按照許援朝的工作能力和表現,他是非常有實力的人選。
如果許世友打個招呼,或者讓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一聲的話,許援朝當處長還不是一件小事?然而事情卻沒有按照大家想象中的進行,許世友不僅不開口說話,更是對這件事不聞不問。
在許世友去世很久後,許援朝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從副處長到處長再到副師長,一個一個台階走上來。
在眾多孩子中,許世友非常喜歡從小在身邊長大的女兒許華山,許華山從小就接受著許世友嚴格的管教,放學後必須馬上回家,出門必須請假,還需要講出請假的理由。
盡管許世友很寵愛女兒許華山,但並不是無腦溺愛的,只要許華山犯了錯,許世友還是毫不留情的處罰。
比如說某次許華山對許世友身邊工作人員說話聲音大了點,剛好被許世友聽到,他立刻呵斥女兒:「馬上向他道歉,你沒有這個權利。」
許世友和許華山
其實許世友和毛主席等人一樣,都認為子女沒有為國家、為人民做過事情,所以他們是沒有權利對工作人員大呼小叫,也沒有權利隨意使喚工作人員。
當許華山考上軍校的時候,許世友囑咐她在學校要服從命令,不可以隨便發脾氣,要好好完成學業。許華山點點頭,但沒過多久就因為吃不了苦而和父親寫信,說擔心自己活不到畢業那天,想要退學回來。
許世友收到信後沒有安慰女兒,反而回她:「既然到了軍校,就要堅持到底,如果你覺得活不到畢業那一天,那你就要準備死,爭取活!」
這話雖然有些冷漠,但許華山心裏明白,這裏麵包含著父親對自己最真摯、最溫暖的的愛和力量。
就這樣許華山在父親的支持下繼續學習,並順利從空軍學校畢業,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
在一次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許世友得知許華山還在度蜜月沒有歸隊,他十分生氣,大吼道:「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麽時候,還度什麽蜜月,快把她叫回來,三天之內趕不回部隊,開除軍籍!」
許世友和士兵們
許世友就是這樣,不管對方是誰,是自己的親人還是朋友,只要犯了錯,那就一視同仁,絕不姑息!
許世友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他從給其他人送禮物,也很少收禮物,因為他認為這樣是不對的。孫洪憲是許世友的秘書,曾在許世友身邊工作3年,在此期間只見過他收過三次禮,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第一次是在1974年的時候,許世友接到軍區司令部嘉禾農場視察工作,當時剛好正值甘蔗熟了的季節。
許多農民看許世友這麽辛苦,便砍下一捆甘蔗放在許世友吉普車的後方,說是讓首長嘗嘗部隊官兵們自己種的甘蔗。許世友欣然接受,回來分給工作人員品嘗。
第二次是許世友的老鄉加戰友給他送的一瓶越南產的山葡萄酒。又是戰友又是同鄉,許世友深知對方的脾氣,如果自己不收下的話,對方恐怕會生氣。不過許世友收下後沒有自己喝,而是送去食堂,讓工作人員享受。
第三次是老家的公社黨委書記帶來的一袋板栗、核桃和一桶麻油。大家都知道許世友是很愛自己家鄉的,最重要的是他離家很久,對這些特產想念已久,所以便收下了。
不過許世友還是和前兩次一樣,沒有獨吞,而是將板栗和核桃分給了工作人員,麻油則拿去食堂,大家一起吃。
許世友和家人們
許世友是個非常簡樸的人,盡管他已經成為人人敬畏的首長,但他的穿著還像從前那樣普通。許世友常年穿著一件破舊的軍裝,不管多破多爛他都不舍得扔,他對生活用品也沒有要求,工作人員給他買什麽,他就用什麽。
除此之外許世友的一日三餐也是非常簡單的,早飯一般是兩個饅頭,一碗稀飯和一盤鹹菜,午飯和晚飯則是兩葷兩素,且都是小碟菜。
連許世友日常出行所用的車也是一輛普通的北京牌吉普車,當組織提出要給他換一輛好一點的車時,許世友一口拒絕,並說:「我這輛車還能用,就不麻煩組織了。」
一生從未享受父親的光環
1982年許光擔任新縣人武部副部長,即將達到副團職軍官最高服役年限的時候,河南省軍區準備提升許光為信陽軍分區領導。
但許光得知這件事後卻主動提出願意轉業到其他地方,將這個職位讓給更年輕的同誌,讓他們來任職,幾個月後許光主動申請轉業到新縣人大繼續為國家工作。
許光曾對許世友承諾:絕不利用父親的影響為自己謀取一點私利。
許光
80年代中期,徐良文來到新縣采訪許光,當時許光是新縣人大副主任,是一個退居二線的閑職。
當徐良文來到許光的家中卻發現,許光的家中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他本人腿傷了也沒有住院,所以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
徐良文采訪結束後準備回去,但他沒有代步工具可以送徐良文到縣城,他十分不好意思地對徐良文說:「真是不好意思,家裏有些拮據,我連一輛破車都沒有,這也不能送你到縣城了,只能送你到公交車站。」
徐良文搖搖頭,十分理解地說:「沒關系的,其實我認路,我自己去也行。」徐良文知道許光行動不便,因此不想他走太多的路。
許光聽後卻堅持要送他,還不要徐良文攙扶自己,直到半夜小時後兩人才抵達公交車站。徐良文坐上車,隔著窗戶看著許光一瘸一拐的身影,不由地有些心酸。
不久後許光千裏迢迢從大別山來到南京看望許世友,臨走時許世友將兒子叫住,並對他說:「這是我自己種的地瓜,你拿回去嘗嘗,看看怎麽樣。」
許光看了一下,然後說:「家裏的糧食已經很多了,地瓜除了剛出來的時候吃,都當做豬食給豬吃了。」
許世友一家
許世友聽後沈默了,他知道兒子的生活很艱辛,但他始終沒有打破自己的原則,沒有將兒子調回來工作。
許世友去世後,他的老部下,當時武漢軍區的一位領導對許世友的後代很是關心,當他得知許世友的長子許光還在鄉下的時候,便想將許光調到武漢工作。
許光知道後委婉的拒絕了對方,他認為如果自己被調去武漢的話影響很不好,最重要的是他不想違背自己的諾言。
1992年許光準備辦理退休,辦手續的時候同事提醒他:「現在退休和離休的待遇相差很大,如果能證明在解放前參加工作,就能享受離休的待遇。」
許光確實是在解放前參加工作的,許多證人至今還健在,但許光還是堅持辦了退休。同事們十分不解,許光明明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為什麽要放棄呢?
面對同事們的疑惑,許光只是說了句:「國家有政策,就按照政策辦,比起那些犧牲的老紅軍後代,我現在幸福多了!」
2012年許光在體檢的時候查出肺部有陰影,但他拒絕女兒請來的專家,因此錯失了最佳治療時間。
許光不肯去醫院看病,子女十分擔心,最終許光在孩子們的勸說下才去醫院看病,不過他卻有幾個要求:「不用進口藥,不做過度的治療,不給子女添麻煩。」
當許光得知自己患的是肺癌後,他堅持回家,不再進行治療。
2013年1月6日,許光突發心肌梗死,不幸逝世,享年84歲。
許光臨終前曾立下遺囑:將自己的全部積蓄20萬元,全部捐獻給新縣,用於老人和兒童福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