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彭德懷率軍入朝,他的一野名將如雲,為什麽卻沒有人跟隨出征?

2024-07-26歷史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戰爭不僅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帶來了無窮的後患。強大的國家感受到了實力帶來的優越的地位,弱小的國家則只能在大國的步步緊逼下漸漸妥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蘇聯和美國,開始爭奪世界霸主地位。戰爭結束後,美國與蘇聯以北緯38度劃分界線分別占領了北韓半島南部和北部,這就是著名的三八線。

在之後數年時間裏美蘇兩國在三八線開始了漫長的角力,短短數年時間三八線附近就發生了數千起或大或小的沖突。這些沖突使得剛剛恢復和平的北韓半島又再次籠罩上了戰爭的陰雲。

隨著局勢發展,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悍然入侵了北韓。在侵犯北韓領土主權的同時,美國還不忘在中國邊境制造事端。邊防安全受到威脅,彭德懷立即率領數十萬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

彭德懷率軍出征

我們都知道,抗美援朝戰爭,誌願軍戰士同北韓人民一道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才打敗了氣焰囂張裝備精良的侵略軍。

在當時誌願軍所擁有的條件和武器裝備與敵人的武器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因此在當時世界各國都並不看好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古代中國人便一直強調「天時地利人和」,既然在武器和後勤等方面都落後於美軍,那自然應該從其他地方彌補劣勢,使雙變異數距變小。

北韓氣候惡劣,天寒地凍,氣溫降到零下都是稀松平常,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有著充足的物資,受天氣影響很小,誌願軍則經常要飽受低溫影響。

美軍有著飛機、運輸車的幫助,在地利上同樣幾乎不受影響。簡單一對比就可以知道天時地利皆不在我,然而最重要的人和在我方。

美軍雖然是當時世界上作戰水平胡素質最高的軍隊之一,但我軍的戰鬥素養也不差。經過多年的奮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也都是鐵血之師。

誌願軍抗美援朝,北韓人民自然支持幫助我軍,而彭德懷元帥又是戰場宿將久負盛名,在人和這一項上我軍占優。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彭德懷率軍入朝時,他麾下名將如雲的一野卻沒有人跟隨他一起出征。在第一批誌願軍入朝後建立的中國誌願軍司令部中幾乎看不見一野的將領,司令部的副司令、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都是四野的人。

中國誌願軍司令部是以原第十三兵團為主幹建立的,統轄第一批入朝的誌願軍二十五萬人。因為是以第十三兵團為主體建立的,因此第十三兵團的領導班子也就直接成了誌願軍司令部的領導班子,只有個別一些調整。

十三兵團的司令粟裕和副司令蕭勁光因為身體和工作原因被調離,而原副司令洪學智、韓先楚繼續擔任副司令,原參謀長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也都在誌願軍司令部擔任相同的職務。

第一野戰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一野戰鬥力強,戰鬥經驗豐富,有一眾經歷戰爭磨練的戰場名將。

俗語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作為解放軍一大重要戰力的一野自然要肩負重任。一野最受彭德懷重視的就是副司令員趙宗遜和趙壽山。

作為僅次於司令彭德懷的高層領導,他們是彭德懷的左膀右臂,彭德懷入朝作戰,趙壽山也被調到地方擔任重要職務,張宗遜作為第一司令員自然要坐鎮西北,穩定大局。

參謀長閻揆要是彭德懷的得力幹將,當時他本想隨軍出征,但由於張宗遜缺少人手便暫時留在了大西北。後來閻揆要又被調到中央軍委情報局擔任情報部的部長,身兼要職的閻揆要最終無法跟隨彭德懷出征只得放棄入朝的想法。

另一得力幹將原一野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同樣因為自身職務留在大西北幫助張宗遜,後來入朝幫助彭德懷作戰已經是1951年了。

麾下將領

一野的領導層大多身兼重要責任不能隨意調動,那麽一野麾下的各兵團和各軍長官又有何要事?

一野下屬的兵團司令員和各軍軍長都是驍勇善戰的猛將,在戰場上每一個都能發揮巨大作用。第一兵團的司令員王震位列開國上將,能力自然不必多說,彭德懷入朝作戰時他人在新疆。建國後解放新疆的正是王震,解放完新疆後他也就率軍駐紮在當地幫助新疆大力發展建設。

第一軍的賀炳炎作戰英勇,是一野有名的作戰英雄,但由於當時生病臥床沒能隨軍出征。而他的搭檔第一軍的政委廖漢生則在主持青海的政府工作。第二軍的軍長郭鵬和政委王茂恩跟隨王震在新疆搞建設任務。

第七軍的軍長彭紹輝正在主持四川地區的剿匪工作,本就任務重時間長,等到剿匪工作完成後,他又被派到步兵學校擔任校長一職,而他的搭檔第七軍政委則在越南擔任顧問。

第二兵團與第一兵團的情況相差不大,兵團長許光達在主持發展裝甲部隊,政委王世泰則在主持甘肅等地的建設工作。

麾下第三軍的軍長黃新廷雖然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但並不在第一批隨軍將領中,而他的政委朱明則被調往中央沒有機會參加戰鬥。

第四軍的軍長張誌達和政委張忠良在忙著建設大西北,第六軍的軍長羅元發和政委張賢約則在建設新疆。十八軍的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則在建設空軍,而他的副司令員則負責大西北的剿匪任務。

小結:

兩大兵團都有各自的任務,其下轄的各軍的長官也都有各自的重任,一些人甚至身兼數職實在走不開。雖然很多人沒能第一時間入朝作戰,但在後來很多人都前往北韓幫助誌願軍作戰。

例如第六十軍的軍長張祖諒,第六十一軍軍長韋傑,第六十二軍軍長劉忠,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誌。中華兒女要始終銘記這段歷史,銘記前輩先驅的卓越貢獻,秉持先輩們的精神和品格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