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俄羅斯族
作者|碧落清遙
責編|Thomas
中國56個民族多為世居華夏的古老民族,僅有少數是外國移入形成的。其中,俄羅斯族是中國唯一來自歐洲的少數民族。
19世紀,俄羅斯人開始成規模出現在中國。上世紀20年代,在華俄人超過40萬,達到頂峰。而如今的中國俄羅斯族人口僅1.6萬人。
▲在華俄僑
在華俄族集中分布在東北、新疆,哈爾濱更是典型的俄國移民城市,俄僑一度占據城市的半數人口,對城市的經濟、文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國人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只占哈爾濱人口的40%。
時至今日,聖佐菲雅大教堂、俄式大紅腸、冒著氣泡的格瓦斯、馳名中外的馬叠爾,這一切都關乎著哈爾濱的另一個身份—— 東方莫斯科 。
20世紀上半葉,海拉爾、牡丹江、大連、上海等城市也居住著萬人規模的俄國移民。
▲哈爾濱俄式建築
興也忽焉,亡也忽焉。歷史大潮摺積下,在中國繁盛一時的俄族(俄僑)從1920年代的40余萬,快速縮減到1960年代的不足千人。
俄族究竟對近代中國的發展產生了哪些不可磨滅的影響?數十萬俄族為何從中國消失?
▲俄羅斯族是中國人數較少的少數民族
一、羅剎鬼來了
俄羅斯族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16世紀後,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人建立沙皇俄國。透過鯨吞蠶食周邊政權,沙俄成為歐陸政治舞台上一股新興力量。
追逐毛皮和土地的俄羅斯人利用裝備優勢一路東進,到17世紀中葉就幾乎鯨吞了整個西伯利亞,俄國勢力逐漸靠近中國。
▲沙俄東擴
俄國殖民者哈巴羅夫、托爾布津等人還侵入中國的黑龍江流域。俄軍四處奸淫擄掠,甚至食用人肉,當地土著深感恐懼,稱沙俄殖民者為羅剎(佛教中的食人惡鬼)。
清廷從關內調軍北上,俄軍憑借堡壘和火器負隅頑抗。此時俄國擴張重心在歐洲,無法派出更多兵力到達遠東,清軍借兵力優勢迫使沙俄結束黑龍江流域,中俄在1689年簽署的【尼布楚條約】規定兩國以外興安嶺為界。
▲沙俄入侵黑龍江
18世紀中葉,清廷徹底平定蒙古準噶爾部,廣袤的新疆被納入版圖。與此同時,俄國從哈薩克草原進入中亞,一路南下並逼近新疆。
19世紀中葉,閉關鎖國的大清帝國日益衰落,最終在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擊敗。清廷的衰落重新勾起了沙俄的擴張欲望。
▲分裂前夜
沙俄已吞並哈薩克草原,中國新疆與俄屬中亞之間已無緩沖地帶,沙俄以哈薩克草原為踏板侵占了巴爾喀什湖周邊大片中國領土,此時距離清廷平定新疆僅80余年。東北方向,寒冷的西伯利亞不適宜人類生存,俄國對溫暖富饒的黑龍江流域念念不忘。
1855年,俄國在黑龍江入海口周邊非法設立「殖民區」,至當年冬就安置了7000名俄族移民。
▲沙俄卷土重來
1858-1860年,俄國借英法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以武力威脅和調停戰爭為誘餌,迫使清朝割讓了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的104萬平方公裏領土(外東北)。
到1870年,沙俄又割占中國西北54萬平方公裏領土(外西北)。西北地方原有哈薩克、維吾爾等民族居住,遷入外西北的俄族移民有限。
▲沙俄侵占中國大片領土
外東北曾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漢人等移民嚴禁進入,當地原住民不過數萬人。俄國在19世紀下半葉組織俄族移民移入外東北,另有大批漢人進入外東北充當勞工。
衰頹的清廷疏於對邊境的管理,到19世紀80年代,隨著呼瑪、漠河等地金脈的發現,萬余俄人非法移入中國盜采金砂。
▲進入遠東的俄國移民
1880年代,俄國完成了對整個中亞的吞並。俄國組織移民進入當地,一些俄國商人、農民由中亞進入中國新疆。俄人集中分布在伊犁、塔城、烏魯木齊等地,但規模始終在4000人以下。
▲俄國征服中亞
新疆與俄族聚居區之間被哈薩克等族隔離開來,難以形成大規模移民潮。中國東北與俄國的東歐主體區域相隔萬裏,但二者之間被西伯利亞-遠東之間大批俄族定居城鎮連線起來,外東北和中國東北富饒的土地也能對俄移民形成較大吸重力。
為應對邊疆危機,清廷采用移民實邊政策,大量山東河北的農民進入東北,形成闖關東大潮。東北人口的增長,讓沙俄無法像割占地廣人稀的外東北一樣奪走中國東北。
▲俄族(紅色)分布
1884年的新疆、1907年的黑吉等地先後以行省制取代將軍轄區制,清朝對邊疆行政體系的完善,強化了對當地的管控力度,有效遏制了俄國對中國領土的覬覦。
二、財富高地
外東北的土地無法填滿沙俄的胃口,沙俄計劃吞並整個中國東北,以獲得進入太平洋的不凍港。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擊敗。日本的長遠目標是吞並北韓半島,踏上亞洲大陸後再向中國東北等地擴張,這與俄國形成地緣競爭。割地賠款的清廷選擇飲鴆止渴,透過與俄國結盟來抵消日本的軍事威脅。
▲中國東北成為日俄賽局場
俄國趁機要求獲得在中國東北的築路權,即從俄國赤塔出發,鐵路穿越中國領土最終抵達俄國太平洋沿岸第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原中國海參崴)。
這條被稱為「東省鐵路」(後改稱中東鐵路)的通道一經修成,可大大縮短赤塔到海參崴的距離,俄國借此能獲得鐵路沿線120萬畝的鐵路附屬地。
▲俄國靠鐵路控制中國東北
清廷想把俄國勢力限制在鐵路線周邊,可俄國實力遠強於清朝,沙俄以軍事為後盾向中國東北擴張影響。
俄國在控制區內大規模掠奪以滿足俄遠東地區發展需求,以糧食為例,1891-1897年,從中國東北輸往外東北的糧食從3243噸激增到7774噸,中國東北則因為糧食大規模外運發生糧價波動。
▲19世紀末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隨著鐵路開工,大批俄國工程師、軍人、商人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定居在鐵路沿線的附屬地內,形成了一些新的城鎮。俄國在附屬地內非法設立行政機構,整個附屬地儼然俄國在中國東北大地上的巨型租界。
中東鐵路分為東西南三段,以「丁」字型排布出現在東北大地上,三段鐵路的交匯點就是哈爾濱。
▲中東鐵路
哈爾濱原屬吉林將軍轄區,是清廷在東北設立的一個網捕區域,其地名最早見於1864年的地方檔案。隨著清廷開放東北,哈爾濱也成為漢族移民的落腳點之一,至1895年當地約有居民1000余戶。
在中東鐵路開通前,東北地區的主要城市是齊齊哈爾、吉林、奉天(沈陽),哈爾濱只是黑吉兩省交界處、松花江畔的一些散落村屯的統稱。
▲哈爾濱原屬吉林
俄國在附屬地內的秦家崗(今南崗區)和埠頭(今道裏區)建立哈爾濱自治市,形成哈爾濱的城市雛形。1898年,哈爾濱的俄僑不足百人,到1899年就達到3000余人。與附屬地相鄰的傅家甸區域(由中國管轄,今哈爾濱道外區)則成為大量中國勞工的居住地。
▲俄國建立「哈爾濱自治市」
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團民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毀教堂、殺洋人。俄國參加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京津。另有17萬俄軍入侵中國東北。中東鐵路是俄軍運輸兵力和物資的重要通道,哈爾濱作為鐵路樞紐的價值進一步提升。
1903年中東鐵路全線完工,哈爾濱的俄僑數量達到1.2萬人,是本地中國居民的兩倍,當時整個東北的俄僑數量則激增到10萬。
▲俄軍入侵中國東北
沙俄在旅大租借地(1898年從中國強租,今大連市區、旅順等地)、黑河等地也有數量可觀的移民群體。旅順港口設施完備,是當時俄國在太平洋沿岸控制的唯一不凍港。
俄僑遷入既有自發行為,也有俄政府組織開展的。其根本目的就是在經濟政治上全面滲透中國東北,以期徹底占領這片領土。
▲俄國占據的大連
俄國的擴張引起了日本的忌憚,地緣賽局的情況下,兩國在1904-1905年爆發日俄戰爭。
哈爾濱是俄軍大後方,哈爾濱的俄資面粉、釀酒、糧食、日用品工廠數量幾乎翻了一番,近萬名心懷財富夢想的俄國人來到哈爾濱。
▲日俄戰爭
日本艱難取勝,迫使俄國把中國東北南部,包括旅大租借地、中東鐵路南段等利益全部讓給日本。俄國在華勢力的收縮,讓哈爾濱在俄國地緣布局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1905年,沙俄擅自在鐵路附屬地內的哈爾濱自治市(約為今南崗、道裏兩區)設立行政機構——哈爾濱自治公議會,沙俄憑借軍事優勢在哈爾濱獲得了治外法權。
▲哈爾濱
一大批優秀的俄羅斯建築師來到哈爾濱,修建了宏偉的佐菲雅大教堂、哈爾濱莫斯科商場(今黑龍江博物館)、馬叠爾賓館等上百座風格不一的歐式建築。
俄國商品透過鐵路運輸到哈爾濱再分銷到中國各地。1908年,哈爾濱進出口總額4200萬兩,居東北各口岸之首。
▲哈爾濱莫斯科商場
1912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新建立的北洋政府依然虛弱,以哈爾濱為核心的中國東北北部仍受沙俄控制。
沙俄趁機策動外蒙古王公獨立,借此將外蒙古劃入俄國勢力範圍。外蒙土地貧瘠,俄國向中國輸出移民、擴張主要方向依然是中國東北和新疆。
1913年,哈爾濱人口達7.1萬人,其中俄國移民占60.5%,中國人僅占哈爾濱人口33.8%,余下為歐美及日本共33個國家的移民,共計16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
▲移民遍地的哈爾濱
俄資企業壟斷了當地的面粉、煙草、釀酒等產業。以面粉業為例,1914年哈爾濱最大的20家面粉廠中有18家是俄資,如葛瓦裏斯基面粉廠、拉巴切夫面粉廠等,日產面粉950噸。
俄僑中俄族占80%以上,另有俄籍猶太人、烏克蘭人、波蘭人等。1914年,哈爾濱的俄籍猶太人約5500人,他們在哈爾濱站穩腳跟,建立了猶太國民銀行、穆棱煤礦公司、遠東銀行等。
▲俄籍猶太人建立的馬叠爾賓館
哈爾濱是東北地區「歐風東漸」的重要視窗,沙俄在哈爾濱建設男、女商務學堂、普希金中學、華俄工業學校(今哈爾濱工業大學)等,成為東北近代化教育的重要源頭。
誕生於鐵路附屬地內的哈爾濱,僅十余年就開發中國東北重要的國際商埠。但積貧積弱的中國無法拿回哈爾濱的控制權,盤踞於此的數萬俄僑在建設哈爾濱的同時也不斷掠奪當地的財富,享受著非法獲取的治外法權。
▲俄國人在哈爾濱專用的車廂
新疆等地的俄國移民沒有像中國東北俄僑那樣高度聚集,但新疆俄僑倚靠沙俄政府,經常發生私占山林牧場、拒絕繳納稅負的情況。
三、東方莫斯科
1914年一戰爆發,沈重的戰爭負擔催生了俄國革命。
▲一戰爆發
1917年,資產階級憑借「二月革命」推翻君主制,但無產階級緊接著在「十月革命」中推翻了繼續進行戰爭的資產階級政府。
保皇黨、資本主義武裝組成白軍,他們在美歐日等外部勢力的支持下同布爾什維克領導的蘇俄紅軍展開內戰。
▲俄國內戰
俄遠東最初為白軍控制,隨著紅軍在戰場上的步步勝利,大量俄國舊貴族、地主敗退的白軍逃往國外,沙俄時期設立的中東鐵路管理局並未效忠蘇維埃政權,其治下的鐵路附屬地就成為出逃俄人的重要目的地,哈爾濱迎來了俄僑遷入的最高峰。
趁俄國內戰,北洋政府在1920年強行解除中東鐵路沿線俄軍武裝,收回鐵路附屬地,中國將附屬地設為東省特別區。東省特別區與東北的黑吉遼三省一樣,擁有完整的地方司法、行政架構。
▲東省特別區官署
哈爾濱俄僑數量龐大,且俄國內戰仍未分勝負,因而鐵路附屬地內的哈爾濱自治市仍由俄人的自治公議會負責管理。1917-1922年,哈爾濱的俄僑數量從4.9萬陡增到15.5萬,占當時哈爾濱人口的70%。
俄僑是帶著大量資本進入哈爾濱,他們持續投資當地的金融、實業等產業,持續把控哈爾濱的經濟。
▲興旺的哈爾濱
俄文學校也開花式出現在哈爾濱,城市中先後出現過3102種俄文刊物,俄式磚木建築隨處可見,各處東正教堂的鐘聲清晰可聞,哈爾濱就此成為「東方莫斯科」。其對外貿易額居當時中國前八位,外國人口數量居全國首位。
為與俄人控制的哈爾濱自治市抗衡,北洋政府在東省特別區內成立市政管理局哈爾濱市,管理今哈爾濱的香坊、馬家溝等地,該區域在地理上幾乎包圍了俄人的哈爾濱自治市。
▲今日的哈爾濱市轄區
新疆俄僑的數量也在增加,1916年全疆有俄僑15481人,到1921年全疆俄僑達6.8萬人。新疆俄僑人數少且分散在塔城、伊犁等城,未能形成像哈爾濱那樣規模龐大的俄僑社會。
當時控制新疆的軍閥楊增新擔心俄僑擾亂新疆局勢,在加強邊界管控的同時,強令在疆俄僑入籍中國。約2.8萬俄僑入籍中國,他們被當時的新疆地方政府稱為「歸化族」,是今日新疆俄羅斯族的前身。
▲新疆地方軍中的俄國人(歸化軍)
東北和新疆之外,部份俄僑進入上海,形成上海白俄族群。亂世中流浪他國的俄僑難以在上海呼風喚雨,約22%的上海俄僑女性淪為性工作者,男性俄僑則是當時上海犯罪率最高的外國人群。
1922年,中國同新成立的蘇聯簽訂了【中蘇結局懸案大綱協定】,中東鐵路由中蘇共管,蘇聯放棄沙俄從中國獲取的治外法權。
▲中東鐵路管理局
蘇聯對外逃的俄僑實行懷柔政策,除少量大惡,允許普通俄僑回國,中國東北、新疆等地的俄僑開始回流蘇聯。1922-1926年,哈爾濱俄僑從15.5萬人下降到5.46萬人。俄人管控的哈爾濱自治市發生分裂,親沙俄的勢力被壓制,認可蘇聯的俄僑比例逐步上升。
1926年,北洋政府徹底解散了俄人的哈爾濱自治公會議,俄國所謂的「哈爾濱自治市」改為中國的哈爾濱特別市,隸屬東省特別區,俄人霸占28年的哈爾濱行政權回到中國手中。
▲中國收回哈爾濱行政權
1927年,中國不再承認俄國國籍,居留在哈爾濱的5.5萬俄僑中有2.5萬人入籍蘇聯,其余3萬人成為無國籍者。
蘇籍俄僑中有70%是中東鐵路工作人員及其家屬,俄僑曾在哈爾濱建立大量工廠,隨著俄僑撤離工廠被變賣給華商或日本商人,俄人在哈爾濱的商業霸權崩塌,但他們對哈爾濱的文化影響依然存在。
▲哈爾濱舊影
俄人移民中國的同時,也有大量華人來到俄國強占的外東北。
俄國割占外東北後,俄族移民數量始終無法滿足勞動力缺口。大批華人來到這片俄國的「新領土」充當勞工,俄遠東的各座大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華人的貢獻。截至1920年代,蘇聯遠東人口的10%-15%為華人(約30萬)。
蘇聯本就不信任華人,擔心他們會像俄國的海外移民那樣,幫助母國撕裂他國領土。
1929年,統治東北的奉系軍閥張學良為盡快收回中東鐵路路權對蘇宣戰,結果奉軍戰敗,還遺失了黑瞎子島。
▲黑瞎子島
遠東華人成為替罪羊遭到蘇聯清算,蘇聯以各種名義逮捕、驅逐遠東華人,大部份華人被強制送往西伯利亞、哈薩克等荒涼之地,其財產被非法沒收。
▲海參崴的華人
遠東華人的遭遇與在華俄僑那種高高在上的生活狀態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弱肉強食的國際政治在此體現的淋漓盡致。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並出兵占領中國東北。東北各地的俄僑遭到日本打壓,經濟地位和政治影響力進一步下降。
▲九一八事變
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持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在日本軍事威脅下,蘇聯在1935年以1.4億日元的價格將中東鐵路管控權賣給了「偽滿洲國」。
哈爾濱約2.4萬蘇籍人員撤離,哈爾濱俄人僅余3.7萬人。在全市人口的占比下降到20%以內,俄(蘇)僑在哈爾濱最輝煌的時期結束了。
▲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鐵路網
蘇聯勢力撤出中國東北後,留在當地的俄僑多為前沙俄貴族、軍官、地主等階層(白俄)。其規模約7萬人,哈爾濱俄僑占其中的半數。隨著日本全面侵華,日蘇關系日趨緊張,日本在哈爾濱設立白俄管理總局,扶持白俄向蘇聯滲透以獲取情報。
蘇籍僑民受到日軍的逮捕迫害,普通俄僑富商遭到偽滿警察的無故逮捕和敲詐,至1943年,中國東北俄僑的貧困率高達77%,俄僑就此淪為大國角力的棋子,在二戰的動蕩歲月中隨波逐流。
▲身著日軍軍裝的白俄
四、大江過往
日本瘋狂在亞洲擴張的同時,納粹德國在征服西歐後在1941年入侵了蘇聯,慘烈的衛國戰爭讓蘇聯付出6000余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
1945年5月,美蘇等國組成的盟軍擊敗納粹德國。為了在戰後獲得遠東的地緣優勢,蘇聯按照1945年初雅爾達會議的決定,對日本宣戰。1945年8月,150余萬蘇軍對中國東北發動進攻,80萬日本關東軍被擊敗。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二戰後蘇軍暫時控制了中東鐵路沿線的各大城鎮,經過戰爭動亂,1945年時中國東北俄僑僅余7萬,其中哈爾濱2.6萬,海拉爾、牡丹江的俄僑也超過1萬。蘇聯再度占據了旅順大連,當地生活著萬余蘇軍及軍屬,余下蘇(俄)僑分布在中東鐵路沿線。
蘇軍逮捕了約1.2萬戰時與日軍合作的東北俄僑,恐慌之中約3萬東北白俄選擇二次移民,逃往美國、澳洲等地。
▲與日本合作的白俄
解放戰爭後,蘇軍撤出了駐紮在中國東北的大部隊,但保留了對大連、旅順以及中東鐵路的控制。當時中國東北的俄僑約2.6萬,90%以上是蘇聯駐軍、家屬及加入蘇籍的白俄,無國籍的白俄不足3000人。新疆蘇僑1.9萬人,多為商人或農民。
新中國成立後,中蘇關系快速升溫。至1953年,駐中東鐵路、旅大的蘇軍陸續撤離。
蘇聯在二戰中損失了超過30%的人口且多為男性,戰後蘇聯勞動力奇缺,蘇方希望組織在華僑民回國。
▲蘇聯在二戰中損失了大量人口
中國同意蘇方提議,在黑龍江、新疆等地組建「協助蘇僑歸國委員會」,1954-1961年,中國東北的19965名蘇僑歸國,占當時東北蘇僑總數的78%。
60年代中蘇關系發生波動,蘇聯肆無忌憚的用更高的物質生活條件吸引中國東北、新疆的邊民越境進入蘇聯。1961年,新疆等地約6.7萬民眾(包括俄、哈薩克、維吾爾等族)手持所謂的「蘇僑證」強行前往蘇聯定居(伊塔事件),新疆俄族下降到不足千人。
▲新疆民族分布
60至80年代,因與漢族等族通婚、零星外遷等,中國境內的俄族人口持續下降。東北地區的俄族與漢族通婚比例較高,因特定歷史原因其後代民族多被確定為漢族。
1980年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及新一輪的人口普查,新疆、東北等地的俄族及漢俄混血後裔再次將自己的民族改回俄羅斯族,1982年中國俄族人口為2933人,其中純俄族血統者不足一半。
▲融入中國的俄羅斯族
除擁有中國國籍的俄族,中國還居住著少量白俄後裔。這些白發蒼蒼的老人沒有加入中蘇任何一方國籍,而是以「無國籍者」繼續存在。黑龍江省作為曾經俄族數量最多的地區,到1985年時僅有78名白俄。
白俄老人中有20人居住在哈爾濱,只要身體允許,他們總會聚集在哈爾濱的聖母帡幪教堂,用那早已含混的俄語虔誠禱告。
▲聖母帡幪教堂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在巨人的廢墟中獨立。1997年,俄羅斯總統葉爾辛訪華,在哈爾濱做短暫停留時,黑龍江省約30名白俄老人前往迎接,葉爾辛希望俄僑繼續在中俄關系中發揮作用。
2006年9月22日,哈爾濱最後一位俄僑葉伏羅西尼婭·尼基伏洛娃在哈爾濱市立第一醫院去世。25日,尼基伏洛娃被安葬在哈爾濱皇山公墓俄僑墓地,俄僑作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特殊族群徹底走進歷史。
▲俄僑的時代結束了
截至2023年,中國俄羅斯族人口數量約1.6萬人,其中約60%分布在新疆,另有35%分布在華北。曾擁有數十萬俄僑的東北,如今東北俄羅斯族僅600余人。他們大多生活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市,組成了中國唯一的俄族自治區域——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
回首中國風雲激蕩的近代史,俄國移民乘沙俄對中國的侵略而大量進入中國東北、西北。特別是中國東北的俄僑,他們間接促進了當地城市化、近代化以及華人工商業的發展。
▲俄占時期定型的大連中山廣場
從松花江畔的冰城哈爾濱到天山腳下的新疆牧場,數十萬規模的俄僑族群已然消失,那些高大滄桑的俄式建築還在講述著殖民者高高在上的姿態,以及近代中國的屈辱過往。
如今俄羅斯族已是中國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以族群之名訴說著那段風雲際會的往事。
▲保留白人外貌,講著流利漢語方言的中國俄族(人物:董德升)
長期作者 |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