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何茲全:諸葛亮治蜀評述

2024-04-21歷史

文丨 何茲全

諸葛亮在劉備集團裏的地位和作用,以劉備之死和托孤為契機,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劉備在世之時,諸葛亮是政治方面的主要參謀;軍事方面,則全由劉備決策,諸葛亮很少參加意見,更很少在決策方面起主要作用。劉備死後,蜀漢的政治、軍事才由諸葛亮一人做主,全面負責。

聯吳抗曹、赤壁大戰,諸葛亮起了重要作用。在孫權手下「迎」和「抗」兩派中,他協助抗派魯肅、周瑜爭取孫權決心抗擊曹操。其實,孫權抗曹是必然的。魯肅、周瑜不說話,孫權也會抗曹,不會投降。當然,如果魯肅、周瑜一班人都主張迎曹,會給孫權帶來困難,但那是不可能的。孫權決策抗曹,周瑜、魯肅等也不可能反對。決定孫權抗曹的是他的東南領袖地位,是大形勢。孫權之不能迎曹雖不如劉備之不能迎曹,迎曹是死路一條,但迎的結果也絕沒有好下場。形勢、地位,決定孫權也非抗曹不可,諸葛亮、周瑜、魯肅適逢其會,立了功,成了名。

在赤壁之戰中,指揮吳軍作戰的是周瑜,指揮劉軍的,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推論仍然是劉備。因為諸葛亮隨吳軍西上,劉備迎到周瑜時都沒有看見諸葛亮。諸葛亮何時回到劉備身邊不清楚。後來,孫權遣魯肅向關羽討還荊州時,關羽對魯肅說:「烏林之役,左將軍(指劉備)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來欲收地邪?」仍是劉備直接指揮軍隊參加赤壁戰役。

赤壁戰後,劉備駐屯油江口。「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部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當時,調荊州江南三郡賦稅,是很重要的。但諸葛亮不留在劉備身邊,而去調三郡稅賦,恰說明劉備決定軍國大事時,諸葛亮還不是不離左右的人物。

劉備入益州,帶了龐統、黃忠,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都留在荊州,這可說荊州重要,離不開諸葛亮;也可以說,劉備在軍事決策方面不需要諸葛亮。後來的兩次大戰,爭漢中和爭荊州,劉備都是自己負責,沒有帶諸葛亮做參謀,更足以說明諸葛亮的地位。爭漢中,是劉備和曹操之間的一次大戰,劉備沒有帶諸葛亮,去的是法正。關羽死後,劉備傾全力去和孫權爭荊州,這是劉備生死存亡的大關,也是劉備獨往,沒有帶諸葛亮。夷陵之戰慘敗後,諸葛亮感嘆地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那麽可問,法孝直不在,諸葛亮何以不能制劉備令東行?既東行了,諸葛亮何以不跟隨前往,使劉備傾危?這都說明,諸葛亮還沒有不使劉備東行的力量和地位,也還沒有隨之東行使不傾危的能力和作用。

總之,在劉備生前,諸葛亮只是受命而行的行政能臣,並不是協助劉備決策的人;特別在軍事方面,還不是贊助劉備決策的人。

劉備一死,諸葛亮的地位有很大變化。章武三年(223年)春,劉備於永安病篤,召諸葛亮於成都囑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又為詔敕後主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建興元年(223年),蜀後主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從此時起,諸葛亮成為蜀漢政治軍事的決策人。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這種情勢維持了十一年,直到諸葛亮病死五丈原(234年)。

諸葛亮治蜀,刑罰是嚴峻的。【蜀記】所載金城郭沖贊美諸葛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他條論諸葛亮五事,其一就說:「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鹹懷怨嘆。法正諫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據一州,初有其國,未垂惠撫,且客主之義,宜相降下。願緩刑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濟。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

裴松之懷疑郭沖的意見。他提出兩點來駁郭沖:其一「法正在劉主前死,今稱法正諫,則劉主在也。諸葛職為股肱,事歸元首,劉主之世,亮又未領益州,慶賞刑政,不出於己。尋沖所述亮答,專自有其能,有違人臣自處之宜。以亮謙順之體,殆必不然」。其二「雲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未聞善政以刻剝為稱」。

裴松之所論,也無多大道理。首先有劉備在,軍國大事雖不由諸葛亮決策,但治國之政卻會是由諸葛亮主持的。法正自然會向諸葛亮諫言。這裏說不到諸葛亮不謙順。其次刑法峻急,是對士大夫豪家;刻剝百姓,對百姓也包括士大夫豪家。劉璋父子在蜀,德政不舉,威刑不肅,租賦負擔偏在不公。諸葛亮治蜀,租賦不會減輕,但會公平;公平,也會有人怨嘆。

諸葛亮治蜀,最為後人稱道的是,他對人對事都能「開誠心,布公道」,依法辦事,賞罰分明。

因此,受他懲罰的人,都能對他沒有怨恨,如廖立,以罪廢,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聞諸葛亮卒,垂泣嘆曰:‘吾終為左衽矣!’後監軍姜維率偏軍經汶山,詣立,稱立意氣不衰,言論自若。立遂終徙所,妻子還蜀。」

又如李嚴,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嚴運糧不繼,又巧言飾非,諸葛亮表嚴之罪,「乃廢平(嚴後改名平)為民,徙梓潼郡。(建興)十二年,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廖立、李嚴,雖以罪廢,但都抱希望於諸葛亮能再用他們。聽到諸葛亮死,一個垂泣嘆曰:「吾終為左衽矣!」一個激憤發病死。不管他們心中有些什麽想法,但一個想法是共有的,認為諸葛亮對人對事公平。

諸葛亮用人,能選賢任能。蔣琬、費祎、姜維,都是有才略可以任事的。選任地方郡守,也都能委任得人。【三國誌·蜀誌·楊洪傳】說:「洪少不好學問,而忠清款亮,憂公如家,事繼母至孝。(建興)六年卒官。始洪為李嚴功曹,嚴未至犍為而洪已為蜀郡。洪迎門下書佐何祗,有才策功幹,舉郡吏,數年為廣漢太守,時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但諸葛亮用人,很有局限性。他能用有才幹的人,但最好是忠勤謹慎的。對於有權略而又有偏激、自負、好勝等毛病的,他不能用。他用人的氣度,不能比劉備,也不能比曹操。魏延隨劉備取漢中時,才是個牙門將軍,劉備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選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諸葛亮對這位劉備賞識的將軍如何呢?「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諸葛亮為什麽不能用魏延使盡其才呢?因為魏延不僅「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性矜高,害了魏延。又如彭羕,有才氣,但「恣性驕傲,多所輕忽」。龐統、法正、劉備都很器重他。「羕欲納說先主,乃往見龐統。統與羕非故人,又適有賓客,羕徑上統床臥,謂統曰:’須客罷當與卿善談。’統客既罷,往就羕坐,羕又先責統食,然後共語,因留信宿,至於經日。統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並致之先主。先主亦以為奇,數令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識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牧,拔羕為治中從事。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誌廣,難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遷羕為江陽太守。」羕因失意而不滿。「往詣馬超。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一句話問到彭羕的痛心處,遂大發一陣不應發的牢騷,說劉備是「老革」(老兵)。又謂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馬超害怕,把彭羕的話告訴了劉備,遂下羕獄。彭羕雖與諸葛亮信,有所解釋,終仍被誅死。又如廖立,年未三十,即被劉備擢為長沙太守,「立本意,自謂才名宜為諸葛亮之貳。而更遊散在李嚴等下,常懷怏怏」。因不滿,而評核朝廷,說劉備與吳人爭三郡,「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說關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說「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諸葛亮於是廢立為民。

魏延、彭羕、廖立,都是有才能的人,也都因他們自負才能而不能為諸葛亮所用。

諸葛亮不能用有才而自負有才的人的主要原因,是後主無能,怕這些有才的人由自負、好勝、偏激,而發展為爭權、爭位、作亂。諸葛亮勸劉備及早處死劉封,就是很好的說明。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劉備入川時,「封年二十余,有武藝,氣力過人」。關羽圍樊城、襄陽,時劉封在上庸,羽呼封發兵為助,封未承羽命。關羽敗死,劉備對劉封不滿。劉封到成都,「先主責封之侵陵(孟)達,又不救(關)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諸葛亮如此用人,好處是蜀漢朝廷上下都是循規蹈矩的人,諸葛亮之後幾十年除出了一個宦官黃皓小小弄權外,沒有出一個欺上壓下的權臣。大體上滿朝文武都是好人;壞處是除姜維外未出一個權略出眾的人。

諸葛亮的開誠心,布公道,賞罰分明,主要是對官僚階層。他以這種態度,保持官僚階層的平衡和穩定。當然,官僚守法,不敢胡作亂為、欺壓百姓,對人民也是有好處的;蜀漢人民對諸葛亮是會有好感的。陳壽所說:「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又說:「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雲:‘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

陳壽是巴西安漢人,師事譙周,蜀後主時任觀閣令史,他所說「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當是實錄。這裏所謂梁、益之民的「民」,雖然有上層人,但主要是老百姓。諸葛亮治蜀,對老百姓是有好處的,他受到了人民的歌頌和追思。

諸葛亮也註意發展農業生產,他給杜微的信說:「今因(曹)丕多務,且以閉境勤農,育養民物,並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後伐之。」袁子論諸葛亮說:「亮之治蜀,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但以蜀漢小國,連年征戰,雖然是「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黎庶追思」,而社會經濟總會受到破壞,人民會因而生活困苦。吳大鴻臚張儼作【默記】,其【述佐篇】論諸葛亮是有見識的。他說:「諸葛丞相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空勞師旅,無歲不征,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

國內受其災荒,西土苦其役調,也是實情。歷史,對事對人都不能只看一面。

(本文摘自何茲全著【浪花淘盡英雄——何茲全三國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4年3月。澎湃新聞經授權釋出,原文註釋從略,現標題為編者所擬。)

本文先發於【澎湃新聞·私家歷史】。歡迎點選下載「澎湃新聞」app訂閱。點選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存取全文。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