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3900 字
閱 讀 需 要 10 分 鐘
公元 215 年,漢中地區的實際掌權者張魯正面臨嚴峻局勢。彼時,前方有曹操親率的十萬虎狼之師,後方則有劉備的勢力虎視眈眈,兩相夾擊之下,他實在惴惴不安。
猜猜張魯選擇投奔誰,「點選人物圖片檢視結果」。來源/電視劇【新三國演義】截圖
面對如此兩難的局面,他的謀士閻圃獻計道: 現在咱們最好還是投奔曹操,不然就只能歸順劉備了。 聽到這句話,張魯勃然 大怒道:
「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
實際上,張魯決定投降曹操是必然的,因為於他而言,不管從當時的總體形勢來看,還是根據他自己心裏的小算盤,其實都只有去投奔曹操這一條路了。
要說張魯為什麽只能投奔曹操,那就得從張魯的出身談起了。現在大家一提到張魯這個人,恐怕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他「張天師」的道教身份。張魯在三國時期甚至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個挺特別的人物,他說自己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也是天師道教祖張道陵的孫子,也算是名門之後了。
張魯的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新三國演義】截圖
張道陵去世以後,張魯的父親張衡繼行其道。張衡去世後,張魯繼為首領。作為道教的領袖人物,他招募教眾的方式是讓人們交五鬥米作為入教費用,所以他們這個教派也被叫做「五鬥米教」。不過張天師後來得以步入政壇,靠的卻是他母親和益州牧劉焉家的關系。【後漢書】中記載:
「沛人張魯,母有姿色,兼挾鬼道,往來焉家。」
由此可知,張魯憑著他母親和劉焉家的關系,很快獲得了 劉 焉 的信任,而這種信任又讓張魯跟益州集團有了關聯,並成為張魯發達的起點。初平二年 (191) ,張魯奉劉焉之命,以「督義司馬」官職經營漢中。他帶去漢中的軍隊裏,有來自巴、蜀的舊部,但主要是由董卓之亂時從三輔、南陽流亡到益州的幾萬名流民組成的「東州兵」。靠著這些軍隊,張魯不光有強大的力量擊殺漢中太守蘇固,還能吞並與蘇固聯合的南鄭豪強趙嵩等勢力,甚至在占據漢中後殺掉了身為道教同宗的張修並奪其兵眾,最終成為獨霸漢中的一方軍閥。
在這一時期,漢中地區是交通要地,張魯「斷絕斜谷」,也就是切斷了連線西北、西南的官驛大道「褒斜道」,借此隔斷了西北和西南的聯系,為他割據漢中創造了條件。他的這一舉動對東漢未年的西部政局產生了深刻影響。劉焉活著的時候,張魯對其效忠。可等劉焉死後,他的兒子劉璋很快就跟張魯翻了臉。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後來諸葛亮評價劉璋: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真可謂一針見血!
262年(蜀)益州北部圖及漢中位置所在。來源/ 【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
劉璋明明有資本收買張魯,卻因張魯為人有點兒桀驁不馴,就把他母親和弟弟全殺了,還派兵攻打他,這下直接把張魯逼成了仇敵。而且還導致原本效忠張魯的人也跟著跑了,劉璋從此元氣大傷。經過這麽一番鬧騰,原本能合為一體的西南地區,變成了劉璋據益州、張魯據漢中、韓遂據涼州、宋建據枹罕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的勢力開始介入。事實上,劉備的勢力其實早就對益州有所企圖,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
「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所以劉備集團在得到荊州後,向益州進軍是必然的。這時劉璋又幹了件糊塗事,為了應對趙韙之亂、曹操入侵以及張魯的威脅,他居然主動向劉備丟擲橄欖枝,邀請他帶兵進入益州。這對於劉備可真是嗑睡送枕頭,於是劉備在點兵之後,「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在劉備進軍的同時,劉璋還「以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以資送劉備。」等劉備帶領的數萬人馬到了涪城後,劉璋更是親自去相迎,史書記載:
「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璋資給先主,使討張魯,然後分別。」
也就是說,劉璋和劉備開了三個月的歡宴後,給了劉備巨資讓他去攻打張魯。
劉備像。來源/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這個動作讓張魯感受到巨大威脅,可接下來的事卻更令其瞠目結舌。因為劉備在拿到劉璋的資助後並沒有進攻張魯,反倒在公元214年把劉璋拿下了。這個大反轉讓張魯驚訝,也讓他對劉備集團產生了極大反感。但對張魯來說,現在還有個更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不止劉備,連曹操也開始打他的主意。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大軍奔漢中,張魯陷入了前後夾擊的窘境。於是就有了開頭那一幕,現在張魯面前只有兩條路:投奔曹操還是歸順劉備?
事實上,如果從張魯的角度看,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都不想要。張魯在漢中一地稱雄近30年,早就成為一方割據勢力,自然不會輕易交出地盤和權力。但形勢所迫,張魯自己也知道,僅憑他這點人馬,既無法與劉備對抗,也無法和曹操硬拼,投靠一方是必然。
【三國誌通俗演義】,明。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但要是我們總體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就會發現 ,張魯的 可選範圍實際上挺窄的。在他看來, 投奔曹操會有 三個好處:
首先,對張魯來說,就算是投降,也得考慮怎樣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當時魏蜀吳三方勢力中,曹操的力量無疑是最強的。而且曹操還「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著「名正言順」的正統身份。光是「歸順正統漢室」這一點,曹操就比劉備更有優勢。再者,張魯是道教的領袖,剛好曹操家族對黃老學說也比較推崇。
曹操早年就信奉「黃老道」,直到去世都沒有完全脫離這種「道」的信仰,在他晚年居住的洛陽宮殿裏,還有專祠黃老的「濯龍祠」。也正因如此,後來曹操在收編黃巾軍時才那麽幹脆。由於曹操對道教的認同,青州黃巾軍認可了曹操的「黃天」地位,歸降曹操後被收編為「青州兵」。這是曹操起家的第一桶金,也奠定了其日後的霸業。而在曹操死後,這些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受宗教影響的人效忠的不是曹魏政權,而是曹操本人。在這種情況下,身為「五鬥米教」領袖的張魯,肯定會對信奉道教的曹操更有好感,這也是張魯投靠曹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國吳·青瓷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盤口壺頸部繪有七只異獸,除兩只並列外,其余幾只之間皆有形狀相似的半身異獸影像,這個時代,這種人面鳥身的「神禽」是道教崇拜並加以神化之物。來源/南京市博物總館——六朝博物館
其次,從地理條件上看,投靠曹操比投靠劉備更劃算。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想攻擊張魯其實有些困難,因為從蜀地向漢中進軍,沿途那些雄關要塞都很難攻破,這也是劉璋與張魯作戰失敗的重要原因。但曹操已經自武都向河池攻來,並一路消滅了韓遂,打到陽平關後又攻入南鄭。這種形勢下,顯然對付曹操的難度比劉備高多了。如果張魯投奔劉備,意味著他要跟曹操在漢中腹地硬拼,那他多年建設的心血就會在戰火中毀於一旦。但如果張魯投奔曹操,那他的這些基業還能保存,他的財富,教眾等也都能留下來。雖然後來劉備與曹操在漢中爭了兩年多,還是讓這裏被戰火所毀,但張魯和多數五鬥米教眾此時已經歸順曹操北遷了。無論如何,他們自己的性命倒是保住了。
最後,曹操開出的政治價碼足夠讓張魯心動。張魯投奔曹操後,曹操封他為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張魯還得以「位尊上將,體及人臣,五子十室,榮並爵均」。張魯的五個兒子以及閻圃等人也均被封為列侯。曹操還讓自己的兒子曹宇娶了張魯的女兒為妻,兩家結為親戚。對此陳壽在【三國誌】中寫到:「魯舍群盜,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則於彼為愈焉。」對張魯而言,能夠投降曹操,最終獲得功臣的名號,得到一個善終,在漢末至三國時期的軍閥當中,也算是不錯的結局了。
銀龜鈕「武猛校尉」印,魏。來源/故宮博物院
相比起來,劉備一方能開出的條件就遜色多了。首先,劉備雖然號稱漢室,但實際上依然是名不正言不順。後來劉備也對張魯提出了令其歸順的號召,可行動上只是派了益州降將黃權帶兵去迎接,這樣的態度顯然不能讓張魯滿意。而且此時劉備還在與孫權作戰,勝負未定。再加上劉備雖然入蜀後,蜀地當地的世家大族對劉備集團的到來談不上十分支持,這讓劉備集團在蜀地的政權不太穩固。事實上,後來蜀漢政權被滅時,願意死戰到底的也大多是劉備集團的舊部,原蜀地的各個世家大族勢力並沒有死戰的打算,反而先後投降了。所以劉備看上去顯然不算是個值得投奔的勢力,這才是讓張魯對劉備集團沒多大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對張魯來說,劉備集團從一開始就跟他有很大的嫌隙。劉備一開始來蜀地,就是劉璋請來對付張魯的。盡管劉備沒有直接與張魯爆發大規模沖突,但是劉備跟劉璋翻了臉,這就讓張魯認為劉備可能也會做出對他不利的舉動。尤其是劉備部隊攻占成都後,劉備對手下說:「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就這樣,在搞定劉璋後,劉備集團在蜀地大肆掠奪財富,這種行為讓張魯心驚膽戰,怕劉備會把這一套用在自己身上。同時劉備之前還策動過張魯集團的人叛逃,這種挖人墻角的行為導致張魯更不敢信任劉備集團,歸順劉備集團也就更不可能了。
青銅弩機,魏。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所以,在對各種因素進行分析比較後,就不難理解張魯投奔曹操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了。實際上,盡管張魯投降後也沒保住漢中的地盤,但是他的五鬥米教卻獲得了曹操集團的支持。張魯和大批漢中教民北遷到三輔 (長安、洛陽、鄴城) 後,借著曹魏政權寬待張魯家族的機會,或明或暗地向社會傳播五鬥米教思想。經歷曹魏、西晉,至東晉時,五鬥米教有了很大發展,其勢力延伸到北方和中原地區,並逐漸壯大起來,很多世家大族也都信奉五鬥米教,比如王羲之,他家祖輩從漢魏之際就信仰五鬥米教。一直到民國時期,五鬥米教依然活躍在中國社會中。從這方面來說,張魯投靠曹操的這個選擇,倒是為中國道教的發展立下了極大功勞。
參考資料:
【三國誌】 陳壽 中華書局
【曹操與原始道教】 姜生 歷史研究2011年第一期
【中國道教史】 任繼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郭歆
編輯 | 胡心雅 郝芮(實習)
校對 | 李棟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