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開天辟地】第一部以建黨為背景的電影

2024-07-01歷史

本 文 約 3900 字

閱 讀 需 要 10 分 鐘

【開天辟地】是李歇浦執導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邵宏來、孫繼堂、王霙主演,於1991年上映。該片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而拍攝,是中國第一部以建黨為背景的影片,講述了李大釗、陳獨秀等愛國誌士建立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程。

解放思想的大作

1989年3月,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秘書長汪天雲受邀到嘉興參加浙江省電影協會舉辦的創作年會。著名作家、編劇黃亞洲是這次創作年會的籌辦者和東道主,他希望汪天雲能夠為大家講講課,並安排了全體代表夜遊煙雨樓。黃亞洲和汪天雲在南湖邊,一邊喝著黃酒,一邊想象著1921年在南湖畫舫中召開中共一大的情景,萌生了創作一部中國共產黨建黨題材作品的念頭,

「這可是一個 富有歷史縱深感的好題材 啊,大銀幕上還沒有同類的作品呈現。」

但在【開天辟地】創作時,各種各樣的難題仍然層出不窮。首先就是對本片主要三位領袖人物的排位問題。中共一大召開時,年輕的毛澤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確實和「北大紅樓兩巨人」無法相比。因此從黨史角度,無論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的功績有多大,他在【開天辟地】中都不可能被作為第一男主角來刻畫。【開天辟地】的主創團隊最初認為應該把李大釗作為本片的一號人物,但在參考過各方意見後,最後還是選擇了黨的一大推選的總書記陳獨秀作為【開天辟地】的男一號。於是「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故事主線就此確定。從新中國成立後一系列反映黨史的電影來看,【開天辟地】絕對是開創了一個先河,很多人多年後都認為,「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使得主創團隊得以按照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的排位來描述那段歷史,堪稱大銀幕前所未有之事。

真實豐滿的人物

當然,事實上陳獨秀與李大釗二人都沒有參加黨的一大,但陳獨秀、李大釗作為【開天辟地】中最需要突出的主要人物形象,主創團隊對他們個性的把握、細節的選擇,沒有停留在一般生活氣息的細節敷設和藝術勾勒上,而是深入到人物性格的歷史軌跡,使觀眾思緒在人物生活的歷史氛圍中馳騁。

因此,我們透過【開天辟地】看到了陳獨秀以往極少在大銀幕上表現的熱情火辣、敢作敢為、急躁暴烈、易於沖動的性格,也讓觀眾透過影片了解了那個狂飆突進時代特定的人物形象。陳獨秀與朋友相交肝膽相照、率直真誠,但論起理來寸步不讓、面紅耳赤,甚至到了使人難堪的地步。而他一旦認識到自己的偏頗,則痛斥自己,並立即賠禮道歉。但他與反動政府抗爭時則莽撞唐突,不擇地點場合。當傳單如雪花飛舞時,他如此開心,近似稚童。這種敢作敢為的叛逆性格,讓陳獨秀既是一面旗幟、是著名學者,但又狂放不羈、一往無前、自信心極強,甚至接近固執,暗寓了他未來命運的悲劇性,使其形象活生生烙在觀眾的腦海裏。

很多觀眾都對【開天辟地】中「陳獨秀被捕」這一場景記憶猶新。在前門外「新世界」遊藝場,面對警官的恫嚇,陳獨秀亮明身份,公開聲明自己是【新青年】的主編。舊警官氣急敗壞,狠狠地打陳獨秀一記耳光,說什麽要讓陳獨秀嘗嘗「老青年」的滋味。這一場景據說曾在20年代真實發生過,只不過並非是發生在陳獨秀身上。但影片中陳獨秀在盛怒之下狠狠回抽了舊警官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你嘗嘗‘新青年’的滋味!」這句台詞在當年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這場戲劇化的情節有著強大的張力,但又入情入理,兼有很強的幽默感,生動地反映了陳獨秀文人與革命者交織的性格。又如,陳獨秀與毛澤東印刷廠相見的場景,毛澤東用沾滿墨跡的手在陳獨秀白西裝上拍了一個大手印。陳獨秀見了不但未責備,而是朗聲大笑

「真不愧是【湘江評論】的大主編,出手不凡,大手筆啊。」

情節讓人感覺真實可信,既反映了陳獨秀的詼諧幽歇、大將風度; 又一石二鳥,點出了青年毛澤東的才華膽略。

為了讓陳獨秀脫離以往國產革命歷史題材對領袖人物「高大全」的刻板刻畫,【開天辟地】專門透過陳獨秀和夫人高君曼以及兒子陳延年、陳喬年之間帶有濃厚人情味的家庭生活,試圖做到將刻畫人物的政治態度與個人情感緊密結合,讓觀眾們看到領袖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電影中圍繞兩個兒子生活問題,陳獨秀對夫人高君曼大加呵斥,一句「婦人之見」加上不屑一顧的表情,似乎暗示了二人日後離異的結局。

歷史上陳獨秀與高君曼,從1910年至1925年,共同生活了15年。在這期間高君曼不僅是他生活中的伴侶,也是他事業上的支持者與助手。她幫助編輯出版【新青年】雜誌,接待聯絡革命同誌,掩護陳獨秀的革命活動,營救陳獨秀出獄,甚至與他一起被捕坐牢。她與陳獨秀患難與共、生死相依,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但是由於陳獨秀性格上固有的問題,自1922年起,兩人感情逐漸冷淡,高君曼於1925年帶著她和陳獨秀的兒子陳鶴年 (陳哲民) 、女兒陳子美移居南京,陳獨秀每月給她寄30元生活費。此後,高君曼和陳獨秀再沒見過面。

除了與夫人的互動外,陳獨秀在電影中在對待兒子的問題上,也是充滿了矛盾。當陳延年遠道而來探監時,囚禁牢房的陳獨秀先是怒斥兒子「沒出息」,但片刻後又叮囑兒子「抹幹淚水快回去用功讀書」。深夜目睹兒子流汗拉鋸做工的陳獨秀,也會請賣蛋的老太婆代替自己送一鍋茶葉蛋。在這些橋段中,陳獨秀兼具革命者的偉大與文人孤傲的矛盾性格,得到較為得體而生動的體現。

當然,主創團隊也認為陳獨秀在黨的歷史上犯過嚴重的錯誤,如何深刻地反映他身上的不足,是【開天辟地】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例如影片開篇陳獨秀拿出激憤之下匆匆擬就的【北京市民宣言】請李大釗「參與行動」。這讓一向視陳為「新青年的一面旗幟」的李大釗頗為無奈,只能建議陳獨秀在「這面旗幟上」「端端正正寫上馬克思主義」。但誰曾想,陳聽後立刻反唇相譏,大講「先莫框入什麽主義」。這個情節主要是為了表現陳獨秀書生意氣以及在接受和理解馬克思主義上的明顯局限,並從側面映襯陳獨秀剛愎自用、恃才傲物的個性和偏激。歷史上,陳獨秀只派出代表出席黨的一大,會上代表們曾就綱領和決議案進行激烈的爭論,應否發出,只能授權新任的書記陳獨秀決定。結果陳公博帶著一大檔回廣東之後,陳獨秀最終決定不發表相關檔,以至於多年之後,歷史學家才在陳公博1924年於哥倫比亞大學完成的論文附錄中找到當年黨的一大確定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第一個決議案,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宣言、決議案、章程和第三次代表大會宣言等珍貴文獻。

大膽勇敢的創作

主創團隊後來在接受采訪時大多記得挑選適合飾演陳獨秀演員的艱難。 作為【開天辟地】的男一號主角,在拍攝前劇組副導演挑選演員時頗費了一番周折: 據說最初有5位演員爭演陳獨秀一角,但導演看後認為都不符合要求,最後只好請老戲骨邵宏來出山。 20世紀50年代初,邵宏來在上海戲劇學院就讀期間,便被上海電影制片廠選中,在上影拍攝的【南昌起義】中出演陳獨秀。 自此,他成為中國舞台和銀幕上的「陳獨秀」專業戶。 但邵宏來出生於1933年,1989年時已年近花甲。 而陳獨秀生於1879年,1921年時剛剛年過40。 事實上在20世紀80年代,邵宏來已經轉為塑造李宗仁,不少人擔心他在【開天辟地】中出演陳獨秀年紀有點偏大。

為此,導演和化妝師只能在邵宏來的年紀上「大動幹戈」,例如將他的眼皮疊進去一厘米,然後用膠水粘住,這些手段雖然讓人看起來「返老還童」,但也著實讓邵宏來吃了不少苦頭。好在邵宏來多年來一直努力研究陳獨秀的神態與舉止,對待表演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他曾無數次在戲劇舞台上模仿陳獨秀說話的腔調,聲音洪亮,言語幹脆。在細節方面,邵宏來也仔細揣摩人物,抓住陳獨秀愛把手插在胸前的背心裏等細節,充分展現了陳獨秀的獨特風采,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觀眾的好評。

在塑造李大釗和毛澤東方面,【開天辟地】也努力地找到新的角度。影片為了反映李大釗的鼓動能力,在上海市三女中拍了一場他給青年演講的戲,整齊劃一的學生聆聽革命導師的演講。在電影中,李大釗博學沈穩、平易近人、沈著穩重、顧全大局,有長者之風,情感豐富而內斂,慮事周全而不逐名利。他與陳獨秀的對手戲很能夠體現二人的性格特點:李大釗到火車站接陳獨秀,親自趕著騾車送陳出城,陳獨秀將雙手籠在袖中,不無調侃地說:「你摘了眼鏡趕車,不會把我摔到溝裏吧?」李大釗卻是舉重若輕,平靜回復道:「我可是多年的老把式呢!」說著還特意揚了揚馬鞭。

此類充滿韻味的對手戲在影片中隨處可見。例如長辛店的夜校裏,工人給鄧中夏送黑窩窩頭,以及影片結尾在浙江嘉興湖畔,何叔衡、董必武等人給窮人的孩子送粽子的場面,都成為反映建黨之初工農與黨的領袖魚水之情的經典。

這種勇敢而真實的創作,最終贏得了觀眾與專家的一致好評。【開天辟地】首映是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當時有不少國家領導人出席首映式,【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電視台等幾十家主串流媒體都派記者采訪,並獲得了領導、專家和觀眾的充分肯定。【開天辟地】在全國各地影院上映後票房也很好,僅拷貝就賣出了600多個,這在當時主旋律電影中算是一個不俗的成績。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向建黨7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並深深地影響了其後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

本文改編自【國家人文歷史】2021年7月上,原標題為【<開天辟地> 第一部以建黨為背景的電影】,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白孟宸

編輯 | 胡心雅

排版編輯 |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苗祎琦

推薦

當奔流的尼羅河

呼嘯而過荒涼的阿斯旺

向北200千米

一片險峻峽谷中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法老們

正沈睡於此

近代埃及學誕生以來

探險家、考古學者隨之紛至沓來

幾乎翻遍了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

數千年時光流逝

當埃及學褪去了政治的底色

唯有這些屹立千年的建築

宣示著古老文明不滅。

點選下方封面,即可購買

↓↓↓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