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界 導 讀 :從斷指木匠,到50億上市公司董事長。
人這一生,應當如何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問這個問題。
在抖音上有這樣一個老人,他70多歲了,經常和網友分享自己學習鍛煉的日常, 還去跳傘,還要登珠穆朗瑪峰。
他左手斷了兩根手指,但視訊裏,他的臉上卻總是帶著陽光爽朗的笑容。
他就是掛面大王陳克明。有不少人吃了陳克明面條吃了半輩子,在抖音上才見到本人。
從小學文化的斷指木匠,到年入50億(PS:據2023年財報,克明食品達實際營收為51.8億)的上市公司董事長,被稱為「面癡」的陳克明,一生精彩而不平凡。
但他在年入古稀的時候,卻還在使勁「折騰」: 辭職去當網紅,還要再做一家上市公司!
在網上,陳克明和年輕人打成一片,真誠又接地氣, 動不動就「請多指教」 。他剛開始總是發一些很正能量的心靈雞湯,被網友吐槽後又很聽勸地轉而分享生活日常。
就像他所說的,自己是70歲的身體,27歲的心態,還有夢想,要和年輕人交朋友。
陳克明告訴我們: 生命的厚度不在於財富的多少,而在於漫長的一生中,你體驗了什麽,而又創造了什麽。
這個故事,關於夢想、關於堅忍、關於勇氣、關於生命。
1
從斷指木匠
到50億上市公司董事長
陳克明,1952年出生在湖南南縣的一個鄉村,小學文化。15歲時,他跟著師傅們學習木匠手藝,靠著勤奮努力,不久也在南縣成家立業,紮下根來,把生活經營得平淡幸福。
但命運的轉折點總在不經意時來到。 有一次在做木工時,他被意外削去兩根手指,這一年他30多歲。 木匠的活是沒法幹了,一時間,整個家庭都陷入困頓中。
為了謀生,他賣過魚,擺過地攤,收過破爛,做過建材生意,為生活四處奔波, 全家人曾經有8年是吃不飽飯的狀態。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陳克明有一天在糧店門口晃悠的時候,看到許多買面條的顧客來了就問,有上海的面條嗎、有武漢的面條嗎?
老板說都沒有,只有南縣原生的面條。 結果顧客掉頭就走。
陳克明靈光一現,商機這不就來了嗎? 要是能讓大家都吃自己做的面條,那也算是個謀生的職業了。
1984年,靠著一台手搖面機和一輛小板車,陳克明就此開啟了自己的掛面事業。
圖片來源:陳克明食品官微
當時南縣其他面條廠家的生產工藝、裝置條件、技術都比較落後,但沒有人去精益求精。用一台舊式手搖壓面機,一天做100公斤就很耗費人力了。
陳克明腦筋靈活,他改用電機,在圓盤上加根皮帶,一天就能做400公斤的面,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節省了人力。
圖片來源:陳克明食品官微
除了效率,他也在想盡辦法提升做面的手藝。為了把面條做好,他去請教專業的師傅,托人從長沙買專業的書籍, 因為唯讀了幾年書,有些字不認識,他就對照著字典,一個個的認。
有一天,他在某個角落裏翻出了一本鋪滿厚厚灰塵的【倉庫保管員守則】,按照裏面檢驗面粉的方法,找到了好面粉,也讓制面手藝領先同行。
然而就算找到了好面粉,做出的面條還是和當地其他的面條一樣,粗細不均勻,還容易糊湯。 他便四處拜師學藝,才終於解決了面條糊湯的問題。
就這樣,他推著自己的小板車,沿街串巷地叫賣。由於個性比較靦腆,剛開始陳克明還不好意思開口, 後來慢慢地找地方一個人練熟了,就這樣把「賣面條呀,賣面條呀,包退包換、保質保量」的廣告打了出去。
因為好吃又講誠信,陳克明的面條名聲在當地越來越大,他便租了一個攤位,還建了加工廠。剛建廠房的時候,湖南那年春天的梅雨多,為了不讓面條廠停工, 陳克明就自己折騰,打了一個煤爐子,再找了幾根管子,建了一個土烘幹房。
圖片來源:陳克明食品官微
為了在烘幹房找到面條制作最合適的溫度,他時刻在裏面觀察, 一待就是四五個小時,裏頭溫度40多度,有一次他在高溫中暈倒,差一點丟了性命。 還好,有心人天不負,烘烤出來的面條品質也很好。
在一切似乎都在變好的時候,一場天災突然來臨。1987年,一場龍卷風,把陳克明的裝置、原料全都摧毀了, 自家屋頂還把別人的房屋砸壞,一夜間傾家蕩產。
但就在此時,一位熟客向他伸出了援手,送來了從親朋好友那裏借來的1萬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大數目。鄰居說:
「陳克明是個做事的人,人本分,心腸好,自己遭了災不管,先把人家房子維修好。 他做的面條如果有品質問題,就可以找他換或者退貨。這種人不會賴賬,我們要相信他幫助他」。
這1萬元讓陳克明打了翻身仗,從此事業也越來越順,這也讓他認識到要堅持做個誠實的好人。
而像這種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多得實在是數不清。 而陳克明始終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自己的面條要比別人做得好,於是便不斷琢磨,不斷改進。
南縣的鄉親們看到陳克明面條品質這麽好,自發組織起了一個銷售隊伍,把它逐步賣到嶽陽、長沙……等外地市場,銷售量年年增長,1997年賣到了1800噸。
隨著生意規模做得越來越大,陳克明把目光瞄準了全國市場。為了推銷面條, 他背著雙肩包,足跡踏遍湖南的各個城市鄉村,而後是全國的各個角落,他的身影穿梭在不同的超市、食品店、糧油店,和人家談進場費、條碼費……
與此同時,陳克明面條透過三個一工程—— 「一句廣告語、一條廣告片、一輪央視投放」,成為了當紅不讓的掛面一哥。
相信有不少朋友對這句廣告語很熟悉:一面之交,終生難忘。
這便是當時陳克明為自己的面條量身打造的廣告,後來這句話鋪滿了農村的許多墻面,火遍了大江南北。 當被問到為什麽要用自己的名字做品牌,陳克明只說了一句話:敢於承擔責任。
2012年3月, 克明食品 (前身為克明面業)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掛面第一股」。 而根據2023年財報,其營收已達51.8億元。
有年輕人曾經問陳克明,自己32歲,但卻很難,怕堅持不下去了怎麽辦?
陳克明用自身的經歷告訴他,當時30歲的自己失去了兩根手指,丟了謀生的技術, 但即使很難,也始終抱著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堅持往前走,從創業到把公司做上市。
貧窮和苦難磨礪了他的意誌, 只要認定了一件事,他就堅定地、用心地做下去,把簡單的事情長期做好,那就不簡單。
2
掛面大王的成功秘訣
陳克明有著「面癡」的稱號,只因在面條這件事上,他可以說得上是如癡如醉。 「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也正是因為這份專註和認真,才讓陳克明面條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更是長期穩坐掛面「霸主」的位子。
他的成功秘訣,或授權以追溯到以下三點。
圖片來源:陳克明食品官微
1. 極致的「癡」
在創業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每到外地出差,陳克明一定要帶一個袋子去當地面店搜羅面條,帶回去做研究。
看到面粉,他只需用手一摸,用鼻一聞,用舌一嚼,就基本知道這面粉的子醜寅卯來。
直到現在,陳克明還堅持每天煮一碗不加任何調味品的掛面當早餐,就是為了試口味,嘗試怎樣才能做出更好的掛面。
他自己不打牌,也不允許公司員工打牌,禁賭成了公司的高壓線。甚至還把禁賭寫進與別人的合作合約之中, 他認為面粉廠的經營者一旦喜歡賭博,那生產出來的面粉就不純粹了。
供應商的生產程式、配方、車間他都要考察,在工廠,當隨手一模,發現生產車間的門檐上有灰塵時, 這個工廠便被列入采購的「黑名單」。
他是這樣解釋「癡」的含義:心遊萬仞,物我兩忘,情有所鐘,心無旁騖。
這些年來,商界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暴利和誘惑也始終如影隨形,但陳克明卻一直跟面「過不去」。他說:
「房地產有很多人來找我的,我都沒去做。房地產是很掙錢,但是那個錢我掙不著。說實在的,我沒那個能力。
房地產是個關系網,要把土地拿到手,把房地產做下來,把各部門的關系梳理好,那不是我的強項。要我去給別人送個禮,做個什麽事,我做不來。」
「三十年來,我都沒有被騙過,因為我沒有貪欲。」
在他看來, 自己的目標不是為了賺點錢,而是要做好一件事。 他總在想,看到國外各地都在吃義大利直麵條,什麽時候中國面條才能在世界舞台占據一席之地。
這樣一個念頭,驅使著他花了40年時間在做面條這件事上。
2. 忘我的琢磨
與其說陳克明是個創業者,倒不如說他是一個發明家和問題解決大師來的更貼切。從當年的小推車,到如今的掛面帝國,他總在想著如何才能把掛面做得更好。
於是改良版電動壓面機出來了,面粉檢驗方法出來了,土烘幹房也出來了……
在不斷地鉆研下,陳克明還解決了切面機震顫造成的面條易斷裂問題,讓掛面得以更方便運輸。
他還不斷改進了裝置,改進刀片,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又先後改進了拌料機,創造二次熟化工藝,將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為了找到不會對面條產生二次汙染的包裝紙,當時找遍了全國,也遍尋不到。於是陳克明和生產廠家反復商量,由他出錢,聯合攻關,終於生產出了合格的包裝紙。
只有小學文化的陳克明,卻有50多個做掛面的專利。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斷琢磨和不斷鉆研的精神,才有了克明面條的成績。
用他自己的話說: 作為創業者,要有一個信念,艱難不怕的精神。有了精神,一切問題都會解決,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
素材來源【一拍三言】中國創業人物影像誌 72歲的陳克明依舊經常背著雙肩包在外奔波
3.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在陳克明看來, 吃虧是福,只有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 與人交往,把利讓給別人,他心裏舒服了,下次有生意才會繼續給你。
而他做人和做生意的原則是: 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
有一次公司經營有些困難,陳克明發不出獎金,便前往長沙去借了80萬高利貸,如數按期發完了員工的薪資獎金。員工聽說後,紛紛把錢又退回給公司,勸也勸不住。
他們說自己不急著用,企業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先用這些錢渡過難關再說, 還有一些員工利用各種關系,為企業賒來煤碳,原、輔材料等。甚至還有員工拿出自己的房產證,來為公司抵押擔保,來獲得銀行的貸款資格。
早在南縣創業之初,當地百姓看到陳克明做面條賺了錢,什麽張三、李四、王五掛面廠一哄而起,辦了幾十家。有些缺人才的,缺技術的,缺市場的,隔三差五的找到陳克明,他也會盡其所能幫鄉親們解決這些問題。
陳克明只說「企業只有競爭才會有活力」,這也讓南縣成為了有名的掛面生產地。
他喜歡琢磨機器,只要聽到市場上出現了新的掛面生產裝置,他就會毫不猶豫的去買回來。就算是買到了不好用的機器,他也不會覺得錢打水漂:
「我們國家研制掛面機械裝置的廠家並不多,規模也不大,資金實力也不雄厚。 他們研制出一代代產品,是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如果掛面企業都不去買他們的產品,他們的研究還有什麽意義?他們的資金鏈斷了,都不去研究了,中國掛面裝置的現代化何日能夠實作?
因此,明明知道買這些產品可能會吃虧,這個虧也是該吃的。花錢買不成熟的裝置,往小處說是支持裝置研發,往大處說是促進中國掛面裝置走向未來。」
很多事情,以利他出發,最後回歸的原點就是利己。
還有一個故事,80年代,有個「小混混」看陳克明的面條生意做得很好,便來敲詐他,經常將陳克明門前那條進出的路挖斷,要收保護費。
陳克明分析他沒有經濟來源,心中苦惱應該是主因。 就把他招進公司,給他工作。後來,這個員工一幹就是幾十年,而且幹成了「金牌員工」。
在長沙克明面業的總部,有幼稚園,有食堂,有員工宿舍, 這是陳克明的願望——做幸福企業。 企業內部有幾百對雙職工,他希望讓員工住有所居,家庭沒有留守兒童,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克明面業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現象,被員工稱之為「回流文化」。顧名思義,就是那些從克明食品出去的員工,會再一次選擇回到克明。許多人會認為員工離職是不忠、不信, 但陳克明卻主張好進好出。
當用利他的思維去對待別人,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3
「我,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去年10月17日,72歲掛面大王陳克明辭職做網紅的訊息爆出。
在抖音上,陳克明果然認認真真做起了「網紅」,還稱要再做一家上市公司。
有人怕他砸了掛面大王的招牌,他卻說:
「沒有關系呀,我本來就一無所有,最初的夢想就是吃飽肚子,現在已經遠遠超過這個期望了。為什麽想做第二家上市公司呢,第一家公司上市以後,我就拿出了10%的股權分給大家,大家買房買車,大家高興我就更高興,只有心裏先想著別人,自己的收入肯定會更豐厚。」
在他身上,我們還是能看到昔日掛面大王的影子: 做一件事,與個人財富無關,與他人的福祉、生命的意義、學習的快樂有關;做這件事,如癡如醉,沈浸忘我,排除萬難。
從這個角度看,除了身體,他確實與27歲的年輕人並無兩樣—— 時間從來不是他的對手,衰老也不會成為他的桎梏。
導演 王潮歌 在一次演講中說:
「12年一個輪回,到36歲,家庭、工作、生活都趨於穩定。有人在36歲的時候會倦怠,每天做同樣的事、吃同樣的飯、走同樣的路。36歲,截然分成兩種人: 一種是重復著36歲;另一種就是開始尋找新的人生」。
有些人,35歲就已經「死」了;有些人,35歲才剛剛出發。 有著一顆不老心的陳克明,無論何時,無論是什麽處境,他都在出發的路上。
前段時間董宇輝直播的時候,聊起了去年12月份的至暗時刻。
他說,那次他在前往西安的飛機上,遇到了強烈的顛簸,當時自己緊張得死死握著扶手。 他在想,如果一旦出現任何意外,那麽我每天糾結和痛苦的那些事情還有意義嗎?
或許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選擇用什麽樣的方式過一生?是否要選擇為自己而活?
投資 · 傳媒 · 創新
符合條件的企業
↓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咨詢 ↓
關 於 本 文
作者 :十一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創平台所有。
精 彩 文 章
1.
2.
3.
4.
5.
致力為讀者提供精彩、深度、有料的商業財經內容
為企業提供全媒體品牌策劃、內容創作、推廣傳播
Hi,U can also follow us
出品 | 商界傳媒內容編輯部
投稿/合作/爆料 聯系微信:JEFF_MAIN
你再主動一點點 我們就有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