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談車

小米SU7,擺在雷軍面前的是非、成敗、榮辱

2024-03-19談車

距離小米SU7上市只剩下不到10天的時間,越臨近,發現心情越發平靜,經歷了期待憧憬,再到失望質疑,這幾個月的心理路程,比坐過山車還要起伏多變。現如今反而變得越發淡定,沒關系,它不想和我做朋友也沒關系,拜拜就拜拜,下一個更乖。

都這個時間了,也不去猜最終售價了,反正靴子總有落地的那一天,今天我們就復盤一下,小米SU7這款車,代表了什麽?擺在雷軍面前的是非、成敗和榮辱。

是:順科技之大勢,智慧汽車

汽車發展的兩大必然趨勢,一是輕量化,二是智慧化。輕量化不僅僅指車身重量,也指排放。而智慧化就很好理解,從智慧座艙到智慧駕駛,到整車智慧,這都是發展的必然。

而且也的確有成功的車企,讓小米在內的科技公司,感受到了軟體對於汽車制造業的劃時代意義。那就是特斯拉。特斯拉被稱為汽車界蘋果,成功的底層邏輯也是很雷同,就是創造了劃時代的智慧產品,透過軟體和硬體的結合,實作了汽車的持續升級,讓汽車從此前的「老年機」一躍成為了大屏「智慧機」。

加上新能源崛起,各行各業的新勢力紛紛入局造車領域,讓科技公司在內的行業巨頭們也坐不住了,畢竟汽車市場的規模效應以及利潤率都不是手機行業能夠比肩的,而所有的智慧系統和技術甚至是車聯網功能,都需要軟體和硬體支持,這是手機制造商的優勢和仰仗,所以它們都想要來分一杯羹。

目前多數科技公司的模式,都是不直接下場造車,而是采用了智慧終端的模式,把汽車座艙變成突破口,從全液晶儀表盤到中控大屏再到HUD或者觸控面板等細節進行升級,實作終端智慧,賦予汽車更多的場景和用途。順應科技和智慧汽車發展的趨勢,選擇和傳統燃油車企跨界合作,既能提升影響力和終端套用場景多樣化,還不用承擔造車利潤風險。

也有像小米一樣,直接下場參與造車的,這對品牌的資金實力以及市場需求把握和嗅覺來說,都是莫大的挑戰。其實我們在調侃小米汽車的同時,也需要承認,它作為行業小白,能夠帶來這麽一款有實力的車型,是不容易的,是成功的。

小米直接造車,在行業中也算少見,此招雖險,但勝算極大,而且成功之後的利潤也是非常龐大和可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小米的野心不小,所以行動力也高。

非:手機去造車,本就有一部份人是看熱鬧,不被認可。

成功總是伴隨著質疑聲,小米跨行業造車,還並沒有選擇新勢力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階段,而是一個相對冷淡的時期,收到的關註極高,也受到了更多的爭議和質疑。有忠實的十年老粉,也有大部份看熱鬧的路人,其中不乏一些唱衰的聲音,甚至拿小米手機來說事。比如上個釋出會,各項數據的公布,被調侃稱酷似手機的跑分。

關註有多高,爭議就有多大,對小米來說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有著極高的關註,內建流量,但也很容易被放大一些的缺陷和短板,登上神壇還是跌落谷底,也就是一瞬間的事。

成:如果能成那雷軍身居「廟堂」

雷軍曾經公開表示過,小米汽車會是它最後的產業計畫。縱觀雷軍的創業之路,就好似那拿了劇本的爽文男主,大學隨便寫的程式碼被編進教科書,掙了第一桶創業基金,最落魄的時候,除了幾十億什麽都沒有……

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從小米的成功,在幾年之內做到行業前三。就足以證明他的戰略性布局和前瞻性。現如今為了造好汽車,更是把所有的手機計畫都給了盧偉冰,如果小米汽車能夠一炮而紅,雷軍從此就配享太廟,堪稱中國版賈伯斯,會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偶像。

敗:不至於定生死,畢竟雷軍的能力造車失敗依然不缺資本的支持

雖然小米汽車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但是如果真的失敗了,對小米或者雷軍來說,是遺憾但也不至於定生死,因為小米賠得起。它們是有著雄厚的資金支撐,而且一款車折戟也不可怕,只要能夠根據市場反饋調整改進,像上汽一樣,終歸會有一個爆款,讓大眾重新認識智己。

誠意夠足,消費者也可以再次和小米做個朋友。關鍵就是雷軍造車,並不是玩票,也並不是沒有技術支撐,至少對比FF來說,在智慧化和軟體支撐層面,科技公司的小米更有經驗,而且它們也是有著破釜沈舟必須成功的決心,一款實在不行,那就再上第二款。即便造車失敗,也不影響小米在3C領域的成功。

榮:造車成功,躋身國內甚至國際大咖

其實當大家都在吐槽小米汽車的時候,對雷軍來說,就已經是成功了。小米汽車並不是小米品牌版圖的全部,而只是一部份。汽車領域業務的拓展,也只是為了品牌的健全發展,擴大版圖和領域範圍的一個嘗試,是小米汽車未雨綢繆的一個舉措。小米SU7成功了,對小米來說就是錦上添花,雞蛋放在了幾個籃子裏。

而且小米品牌咖位也會提升,昇華,從影響力到地位在國際上都會有一個明顯的體現。造車業務必然會帶動3C領域業務的發展,相輔相成,互利共贏。

辱:輸了,這段造車史必然會被拿來調侃

如果小米SU7輸了,對雷總來說,大概以後的黑歷史又會多一個,每次的釋出會,可能大家除了調侃雷總連夜說服高管,又多了一個小米SU7。現在其實就有了這種跡象,好巧雷軍的名字裏有個「車」字,如果失敗了,網友玩梗的範圍就更多了。

寫在最後,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這只是小米的第一台車,SU7從命名就不難看出,它是為了給品牌立高度和定標桿的作用,它可能本身就是給內部打樣,給消費者展示技術和實力的代表。人家可能本身就沒打算走量,而且人家也沒打算造一輛就跑路,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份對小米的期待去延長,這台車交不成朋友,下一台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