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40年代,在上海發生了一樁轟動全市的「殺夫案」。
年僅30歲的詹周氏用一把菜刀,了結了丈夫詹雲影。
此時,距離他們步入婚姻之時,已經過去了整整9年。
同時,也是詹周氏遭受丈夫家暴的第9年。
「殺夫案」一出。
有人說她堪比「潘金蓮」,是不守婦道,居然敢對丈夫痛下殺手;
也有人急於為詹周氏奔走,說她殺夫「情有可原」。
半個多世紀過去後,「詹周氏殺夫案」被作家李昂寫進了書裏。
如今,這樁離奇案件又將翻拍成電影【醬園弄】。
由陳可辛導演,章子怡主演。
根據豆瓣的影片訊息,主創陣容豪華,雷佳音、趙麗穎、楊冪等知名演員皆榜上有名。
甚至一度因為番位之爭,引起了媒體的點評:「演員爭番位,只會影響作品本身」。
然而,今天十點君想講的,是詹周氏的「死裏逃生」。
比起戲外的輿論爭議,這才更值得被人所銘記。
前不久,各大院線已放出電影【醬園弄】第一版貼片預告。
鮮血滴落,章子怡飾演的「詹周氏」衣裙染血,提著一個箱子緩緩上樓,出現於人前。
而她的丈夫,就在那個箱子裏。
在成為「殺夫犯」之前,詹周氏也曾有自己的名字。
她原本姓杜,小名春蘭。
從小沒讀過書,父母也早早離世。
由親戚撫養長大的她,有了第二個名字——周惠珍。
而寄人籬下的日子還沒過幾年,年僅9歲的周惠珍就被親戚從江蘇丹陽賣到了上海。
成為一家當鋪裏的丫頭,開始打工謀生。
一直等到17歲,周惠珍才有了自己的「家人」。
當鋪老板娘做主,將她許配給自家夥計詹雲影。
伶仃十幾年的周惠珍對這段感情很是向往。
確實,放在當時,詹雲影是一個很不錯的婚配物件。
身材高大,長得方頭大耳,據說還演過電影,所有人都叫他「詹大塊頭」。
另外,工作也很穩定,在當鋪裏當朝奉,給典當物估價。
周惠珍在心裏把詹雲影當成了自己唯一的依靠。
4年後,兩個人正式結婚,搬到了醬園弄85號。
周惠珍,也成了詹周氏。
可誰都沒想到,婚後的詹雲影,逐漸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先是婚後不到兩個月,便有了「新歡」,在外和一戶人家的丫鬟有了首尾。
另一邊,又辭去了當鋪的工作。
嘴上說著要自己幹點小買賣,做個走街串巷的貨郎。
實際上,沒過多久就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詹周氏勸過也哭過,但丈夫都置之不理。
把家中存款輸光不說,還經常對妻子實施暴行。
一般人看到這,或許都會想著離婚一走了之。
但在那個年代,夫妻打罵是家常,流行的是「打落牙齒和血吞」,沒有人會想著提出離婚。
詹周氏也沒想過,她想的還是跟丈夫好好過日子。
既然丈夫不賺錢,那麽她就自己去工作。
瞞著丈夫,詹周氏偷偷托人在外找了一份工作,以求解決溫飽問題。
可這樣「拋頭露面」的舉動在丈夫眼裏,卻成了妻子在外有「姘頭」的表現。
他氣憤地把詹周氏從工作的地方抓了出來,對她拳打腳踢。
沒了生計,詹周氏又一次回到了家裏。
無米下鍋,她就去當掉家裏的東西,或是跟鄰居借錢。
當票摞了一疊又一疊,日子過得緊巴巴。
她卻還是一心想要把婚姻維持下去,不斷勸說丈夫浪子回頭:
「沒有錢不要緊,有錢無錢還是夫妻。
現在運道不好的時候,不要和一幫壞朋友一起玩。
舊貨生意不好,我們可以做小生意,設法去借五六萬元,擺一個排骨年糕攤,以後有了出路再改行也不遲……」
但丈夫的回應卻是:
「我有了這些錢,還是去賭!」
作家蘇青曾經說過:
「假如她有援助的人,有些反抗能力,她可以訴請離婚;
假如她不死心塌地,守著詹雲影,盡可以另外活動,也授權以找個更好的;
然而她是舊腦筋的女人,平日看著紹興戲殺子報之類慣了。
她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自殺就是殺人。」
詹周氏第一次的選擇,是前者。
她買來了藥水服毒,可因為及時被人發現,她又活了過來。
自殺不成,詹周氏又邁上了第二條路。
1945年3月20號,詹周氏犯下殺夫罪行,被當場捕獲。
詹周氏入獄之後,在上海掀起了輿論的軒然風波。
有人聽聞案件細節之後,說她是「毒婦」,要求把詹周氏抓起來遊街示眾;
有人看了她的照片,懷疑她紅杏出墻,和潘金蓮一樣「謀殺」親夫。
因為詹雲影人高馬大,警方也一度懷疑詹周氏有同黨。
於是刑訊逼供,審出了兩個人選。
一個是賀大麻子。
詹周氏承認與其有婚外情,卻否認對方是「殺夫案」同黨。
另一個是「小寧波」。
她說自己與對方有奸情,「殺夫」這個決定也是兩人提前兩天合謀好的。
但事後經過查證,無論是賀大麻子還是「小寧波」,都與案件無關。
他們是詹周氏被警察刑訊逼供後胡亂說的。
從始至終,犯下罪行的只有她自己。
詹周氏是趁丈夫熟睡時下的手,隨後又將其裝入箱子裏,只因為她相信戲文裏所說的話:
「把死人扔在箱子裏的女人,到後來都是一品夫人,吃官司的一個也沒有。」
然而,戲文不會成真,詹周氏的苦難也不會因為罪行而結束。
案件初審判決結果認定:
「對詹周氏判處死刑,剝奪公權終身,沒收作案工具菜刀一把。」
但關於詹周氏的爭議還沒有結束。
在外,有作家為其奔走。
作家蘇青、關露等人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認為「雖法無可恕,但罪有可原」。
其中以蘇青最為高調。
作家張愛玲曾經說過:「把我和冰心、白薇相提並論,我心有不甘。但把我的名字,和那位文壇女傑放在一起,我倍感榮幸……」
這個人,就是蘇青。
在「醬園弄殺夫案」發生的前兩年,蘇青在雜誌上連載長篇小說【結婚十年】。
書中的「我」,受過高等教育,結過婚,也選擇了離婚,成為一個獨立女性。
很多人認為,「我」的原型就是蘇青自己。
她曾經為了婚姻放棄學業,生了5個孩子,最終在丈夫家暴中醒悟。
在那個年代,她特立獨行,敢於離婚,又率先站出來為詹周氏發聲。
在【為殺夫者辯】中,蘇青寫道:
「這場悲劇,是數千年封建禮教,尤其是夫為妻綱所造成的。」
在內,也有不少律師提出要為詹周氏無償辯護。
輿論的變化,讓詹周氏看到了一絲生機:
她提出上訴辯護。
先是二審結果宣告,維持判處死刑;
後是最高法院判決,改死刑為有期徒刑十五年。
最終,詹周氏免除了死刑,進了提籃橋女監服刑。
解放後,詹周氏來到了蘇北大豐的「上海農場」勞動改造。
在這裏,她改回了自己的名字:
周惠珍。
「醬園弄殺夫案」過去多年後,人們對周惠珍的結局眾說紛紜。
有人說她在提籃橋女監裏過得很好,因為擅長繡花,是犯人勞作時的佼佼者;
也有人說她沒避過死刑,早早地死了。
但後來上海記者徐平出面說自己曾經見過周惠珍。
1990年,就在蘇北大豐農場。
那一年,周惠珍80歲。
她過得很好,身體硬朗,有一雙三角眼,看著很兇。
在農場服刑期滿後,她留在農場裏工作。
四十多歲的時候,她與當地的一個炊事員結了婚。
兩個人沒有孩子,但她認了很多幹兒子、幹女兒。
後來還找了一份幼稚園的工作,平時照看著孩子們,和左鄰右舍的關系都很好。
年過八十,她仍穿著大襟的衣服,說著40年代的上海話。
當年的事情,已經沒有人提起。
但她再沒有回過上海,也沒有再回過醬園弄。
詹周氏的人生已經結束了。
而她只是周惠珍。
時間拉回到現在,「醬園弄殺夫案」已經是78年前的事情。
故人早已離去,但這件事情依舊給人們帶來不少觸動。
不僅是因為周惠珍的經歷和旁人的奔走。
而是直至今天,「離婚」「家暴」依舊是不少人的婚姻之痛。
老生常談的詞對於當下的一些人來說,依舊是一座難以挪動的大山。
還記得那個五十多歲自駕遊的蘇敏嗎?
在婚姻裏,她照顧家庭、辛苦育兒,換來的卻是AA制婚姻和丈夫的長期家暴、冷暴力。
這樣的人生,她過了幾十年。
直到女兒的孩子上了幼稚園,她才迎來了解脫。
開著一輛房車,她「離家出走」,踏上人生旅程。
期間,她也回過家,可丈夫依舊不曾改變。
但這一次,她沒有選擇重走回頭路,而是毅然選擇離婚。
從此海闊天空,浴火重生。
十點君欽佩蘇敏阿姨的勇氣,也被旁人對蘇敏的鼓勵所溫暖著。
婚姻從「盲婚啞嫁」,到自主支配。
如今女性的人生,不應該重演周惠珍的過去。
處在深淵裏的人,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
而每一個善良的人,也一定會對他人的苦難施以援手。
點個 【在看】 ,願這個世界,再無家暴。
你們對於這件事有什麽看法?關於「家暴」「離婚」又有什麽感觸?歡迎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
作者 | 微微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素年錦時,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