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流行著這樣一個問題:
在一個飯局上,你來晚了,到的時候大家已經開吃了,這時有人對你開玩笑:
「哎喲,日理萬機的某總真是個講究人啊,這是特意過來買單的吧? 」
然而,這次飯局其實是別人請客,那麽,這個時候,你應該如何應答?
在這個問題底下,不少網友表示, 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人,先吹捧你,然後再給你挖坑,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掉到陷阱裏。
比如上面那個例子,如果你為了印證自己就是TA口中講的「講究人」,為了展示自己的大方,不惜花光一個月的薪資去買單,那對方就實作了對你的「控制」。
那麽,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有什麽辦法可以反擊?怎麽做才能既保護自己又不傷害關系?
今天,想和你聊聊: 人際交往中的「捧殺術」。
首先,我們要學會辨認什麽是「捧殺」。
很多時候,人們容易將「捧殺」誤以為是「誇獎」。
捧殺,指的是對某個人或某種事物的過度贊揚或吹捧,以至於過分誇大其優點或成就,使其受到過度關註和推崇的現象。
註意,真誠的誇獎,是會讓我們產生愉悅感、滿足感和自我認同感的。
而捧殺,則會讓我們感到過度的期望和壓力,從而處於一個非常弱勢的位置。
另外,捧殺往往是帶有目的性的。
比如,一個人如果嫉妒你、想傷害你,或想把責任推給你,並以此讓自己獲得某些利益,便可能會對你使用「捧殺」這一招,讓你驕傲自滿、停滯退步,甚至墮落、失敗。
生活中,確實暗藏著許許多多的捧殺動機,如果我們能學會辨別,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
1、綿裏藏針,讓別人墮落
在電視劇【知否】中,顧廷燁的繼母小秦氏,為了養廢顧廷燁,讓自己的親兒子承襲爵位,於是從小就對顧廷燁采取「捧殺」的養育手法。
比如過度「袒護」。
即便是顧廷燁犯錯了,她也會不斷地為他說好話,減免對他的處罰,為的就是讓顧廷燁養成天不怕地不怕、極易沖動的性子,好讓他犯更大的錯誤。
在小秦氏的精心設計下,顧廷燁長大後果然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紈絝子弟。
捧殺的效果之一,就是讓人墮落。因為過度的誇獎和贊揚會讓人失去對自己的客觀評價和正確認知,進而陷入他人鋪設好的陷阱中。
如果長期處於被捧殺的環境中,人們就容易產生自滿、自負的消極心態。
在犯錯之後,難以面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甚至變得浮躁、自私和極端。
2、笑裏藏刀,暗中操縱他人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家長的分享。
她在誇贊了家裏的小朋友之後,沒想到小朋友對她說了句:
「大人的表揚是很壞很壞的,因為TA們的意思是‘你以後都要這麽做’。」
很多時候,捧殺就是用誇獎的方式,暗中操縱對方的意誌和行為,把對方當成實作自己願望的工具。
而這種情況,常常存在於親子關系中。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類似的話:
「你這次考得不錯,只要一直保持下去,你肯定能考上重點高中,我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
父母以為是期許和鼓勵,孩子感受到的卻只有壓力。
於是,孩子為了得到大人們的認可和誇獎,就會完全按照TA們的意願去行事,難以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甚至會在某個節點崩潰、爆發。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但我們要相信自己能夠不斷成長,成為一名堅定、不會被肆意控制的大人。
捧殺明明是個陷阱,那為什麽還是有這麽多人,不自覺掉進去呢?
在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對相親物件宋先生的印象很差,在偶遇宋先生和其新女友時,王漫妮便采用了「捧殺」的辦法,報復宋先生。
作為櫃姐,王漫妮先是誇贊宋先生女友試穿的衣服好看,把他女友哄得很開心。
當宋先生問起價錢時,王漫妮則笑瞇瞇地說:
「不貴,才四五萬而已。」
看到宋先生面露難色時,王漫妮馬上補刀:
「和您的年薪比,根本不值一提。」
王漫妮深知宋先生愛面子,總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於是拼命吹捧宋先生。
最後,宋先生即使心裏嫌貴,也還是故作輕松地表示:
「買,我還嫌便宜呢。」
看到宋先生中計了,王漫妮又趁機向宋先生的女友推薦了同色系的皮帶和皮鞋,狠狠地宰了宋先生一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捧殺的本質,其實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我們都喜歡聽到好話、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誇獎,因為每個人都有渴望得到關註、認可和尊重的心理需求。
受到誇獎時,人們往往會產生愉悅和滿足的感受。而過度的誇獎,則會讓人們忽視自身的實際能力和缺點,失去自我評價的準確性。
這樣,就容易產生自大、傲慢和不求進取的心態,影響個人的發展。
所以,如果從小就生活在「過度誇獎」的環境中,長大後也會變得比較愛面子,自尊心也比較強,在一定程度上,就更容易被捧殺成功。
這類人非常依賴來自外界的正反饋,習慣把評判自我的標準,交到他人手上。
這導致TA們缺乏穩定的自我價值感,看似自戀、優秀,實則內心很自卑、很脆弱。
所以很多時候,即便TA們意識到別人言語中的目的性,也會礙於上述所說的因素,按照別人的意思去做,以證明自己確實如別人誇獎的一樣優秀。
殊不知,當我們急著自證時,也就掉進了別人設好的圈套中了。
因為,你沒有發自內心地認可自己:
「即便我沒有成為對方誇贊的那種人,但我並不糟糕,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大部份時候,我們很難辨識捧殺背後的目的性,直到我們掉入了捧殺的陷阱裏,才反應過來自己吃了虧,卻難以抽離。
那麽根源上的解決辦法,就是盡量不讓自己成為那個被捧殺的人。
我們可以怎麽做呢?
1、培養自我價值感,把「定義權」還給自己。
關鍵的做法,就是培養堅定的自我價值感。把評判自己好壞的權利、標準,統統交還自己。
自我價值感高的人,不但可以認清自己的優勢,不被他人的意見左右;還能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情緒和不足,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當別人捧殺你的時候,你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堅持做自己,不跟著對方的期盼行事,就已經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記住,只有你自己可以定義自己,其他人的評價不過是過眼雲煙。
2、保持自我成長,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持續的自我成長,能夠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和執行力,讓人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來肯定、鼓勵自己,同時也能讓一個人處理矛盾和突發狀況的水平不斷提升。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的最高層是「自我實作的需要」,這屬於成長性需求。
自我實作需求,是指個體向上發展和充分運用自身才能、品質、能力傾向的需要。
達到自我實作境界的人,自覺性高,有自主判斷自己和他人好壞的能力。
面對他人的捧殺,能時刻保持清醒和警覺的心態;對於別人的贊揚,有理性和客觀的認識。
對自己認知越清晰的人,就越能辨識贊美的真實性。
始終保持內核穩定,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
3、做自己的「內在父母」,重新養育自己。
也許,過去的你遭受過「捧殺」帶來的傷害,但現在的你可以做自己的「內在父母」,學會正確地表揚自己。
我們可以學習自我肯定、自我養成。
自我肯定,可以透過正向的自我心理暗示來實作:
「我的優秀,不需要他人證明」「我不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我不行,而是我不想」......
香港精神科院士林震指出,在催眠治療中,「心理暗示」是極為重要的技巧,它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人的潛意識。
認知行為治療中也強調,人的想法會影響情緒、支配行為。持續反復地訓練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可以借由潛意識的力量,讓人獲得成功。
巴菲特就是「正向自我暗示」的踐行者。
他說過,「我始終相信我會富有,對此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於是他11歲開始嘗試賺錢,大學畢業時,他的資產累計就達到了2萬美元。
一個善於自我肯定的人,會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會更加自信,內核更堅韌。
同時,也會更有勇氣面對過往的傷害,實作自我療愈。
萬一不小心掉入了捧殺的陷阱,我們也不是只能成為待宰的羔羊,你可以這麽反擊:
1、用捧殺回應
被捧殺時,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回應。
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你可以對捧殺你的人說:
我以為這次是你買單,所以特地晚來一會,想給您省口菜,但聽說您今年賺了大錢,想來也不會在意這一點。這樣吧,隊形不能亂,這次x總你來打頭陣,下次我來安排。
言外之意就是:既然你讓我買單,那我也可以找個借口讓你買單。
用捧殺的方式,把皮球踢回去,讓TA自己面對自己提出的問題。
2、學會轉移焦點
當有人給你戴高帽、想利用你時,你可以學會轉移註意力,將眾人的關註點轉移到其他人、事、物身上。
比如,還是開頭那個例子,我們可以將焦點轉移到請客的人身上:
「今天是xx請客,我可不敢喧賓奪主。感謝xx組織了這個飯局,我遲到了是我不對,路上塞車,不是故意的,我先敬你一杯。」
將大家的註意力轉移到真正的主角身上,既可以避免大家過度關註自己,又不會破壞氣氛。
緊接著,承認自己的錯誤,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敬酒),這是為了表示誠意,也是為了息事寧人。
3、裝傻充楞
被捧殺時,如果不知道怎麽回應,那麽裝傻是一個好方法。
其中的奧義在於:對自己的事情裝傻,但要清楚全域。
比如,在開頭的問題裏,我們還可以這麽回答:
「哎呀,我都不知道今天要買單,我來晚已經是搶了風頭,要是再把買單的風頭搶了,那就更不好了。」
此時我們要清楚, 飯局的主人並不是自己,自己只是參加者之一,不買單也不會對整個飯局造成什麽影響,所以直接裝傻混過去就可以了。
我們不用懼怕捧殺,更不必懼怕那個為難我們的人。
要敢於突破陷阱,迎難而上,堅決不吃啞巴虧。
作家桐華說過:
有人可以將惡意藏在誇贊下,也有人將苦心掩在罵聲中。對你好的不見得是真的好,對你壞的也不見得是真的壞。
遇到捧殺時,可以換個角度想想,是因為我們足夠優秀、有利可圖,才會有人恭維和吹捧。
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希望你在往後的日子裏:
「把時間和精力還給自己,在聲色名利中守住本心,在世俗的目光裏信步前行。」
作者 | 佳霖 ,來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韓星,公眾號:韓星(id:HanXing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