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校園霸淩:我們與「惡」的距離|征集

2024-04-11情感

投稿入口 👉

說到校園欺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打架」「群毆」。

實際上,身體欺淩只是最顯眼的一種類別。 欺淩有很多形式。 它包括:

身體欺淩 :直接的肢體攻擊,如毆打、推搡

言語欺淩 :當眾恐嚇、辱罵,起帶有侮辱性的外號等

關系欺淩 :通常是對人際關系的操縱,孤立或排斥受害者、散布謠言、暗中敗壞受害者的聲譽或貶損其社會地位

網路欺淩 :使用社交媒體來傳播謠言和八卦、發送辱罵或傷害性資訊

性欺淩 :對他人性別特征、性別特質、性傾向或者性別認同進行貶低、攻擊或者威脅,如蕩婦羞辱、對發育較早的女孩指指點點等

偏見欺淩 :對不同性取向、種族、宗教的人有偏見並表現出歧視的語言和行為。

目前學界大多認為, 欺淩存在三大特征:恃強淩弱、蓄意傷害、重復發生。欺淩是一種「對權力系統的濫用」。 欺淩行為 本身, 對施害者、受害者及旁觀者的 身心都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這周開選題會,當編輯們說起自己「經歷過、參與過、目睹過的校園欺淩」,每個人都能舉出數個例子,想起數個受害者和施暴人。每個人心裏都有很多暴力和殘忍的畫面,幾十年後仍然敲擊我們的良知。

我意識到, 校園欺淩離我們真的很近很近。 翻看 聯合國一項關於欺淩的報告,每年卷入欺淩的兒童青少年高達 2.46 億。

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在真實的校園暴力事件中, 欺淩者的角色,並非那麽「非黑即白」。

一些孩子是「純粹的欺淩者」,一些孩子是「純粹的受害者」。但還有很大一部份孩子是曾經被欺負,後來轉而欺負別人的人——他們被稱為「欺淩/受害者」。

如果你是一個校園霸淩親歷者,我們更好奇的是:

霸淩者、被霸淩者,他們各自是什麽樣的人?

他們後來過得怎麽樣?

是什麽助長了霸淩?

霸淩者得到了什麽,他們是否也要付出一些隱形的代價?

受害者為什麽被選中?

受害者求助了嗎?如果求助了,為什麽沒起效?

你是否曾經成功地擺脫霸淩?

不管你是被欺負的人,是欺負別人的人,亦或是欺淩/受害者—— 我們 希望 聽到一 些關於「你」 完整故事。

點選 👉

我們希望找到大家故事中的一些特性和共性,整理成對大家具有參考意義的文章,釋出在公號頭條 ❤️

PS: 如果你是相關問題的研究者,或是關心欺淩問題的教師、社會工作者,也歡迎填寫問卷~

所有關於受害者和施害者的探討,都不會用來合理化霸淩行為。霸淩是不能容忍的惡劣問題,可對受害者造成終身創傷。

上海簡單森林電影分享會火熱招募中!

本期主題:「詭秘的女性成長史」

本期賞析電影:【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

女性覺醒是否要透過性?

男性導演是否能真正拍出女性電影?

一同來聊聊本片演繹的女性成長歷程。

點選上方公眾號,

回復【電影】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