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講到一個故事。
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因為膽子小,所以身邊人總是欺負他,甚至參觀的服務生、出租車司機,都會經常嚇唬他。
所以,那時候他很害怕出現在人群之中,也很畏懼站在眾人面前講話。
直到有一天,不得不當眾發表演講時,他非常緊張地問朋友:「如果聽眾不同意我講的話,怎麽辦?如果他們不喜歡我怎麽辦?」
朋友回答說:
「他們喜不喜歡你不重要啊,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把想表現的資訊傳達出去,至於他們喜歡或是討厭你,又何必在乎?至少,你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簡單一句話,將卡耐基從緊張不安的情緒中釋放了出來。
而卡耐基諸多類似的人生經歷,其實都可以作為我們如今的生活指南。
如果你的生活也遇到了各種問題,不妨翻翻【人性的弱點】這本書。
其實,你在35歲面臨的危機,卡耐基早在88年前就解決了。
曾經看過一個問題:
如何讓對方喜歡你?
相信每一個想給陌生人留下好印象的人,都會對這一話題很感興趣。
卡耐基就在書中詳細解釋了這一問題,很簡單:
滿足對方的需求,尤其是深層次的需求——顯要感。
顯要感,是人類天性中最深切的沖動之一,是人類天性中渴望別人重視的本性,是成為偉人的欲望。
而這,也成為區分人與動物的主要差別。
這種欲望推動著林肯去研究法律,即便那時候他還是貧困的雜貨店夥計,因為他想出人頭地;
也激勵著狄更斯完成了不朽的作品,因為他想青史留名;
更促使著洛克菲勒創造了無數財富,即便他一輩子都花不完這些錢。
當然,顯要感絕不單單是屬於名人的偉績。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也表現為你想買最新款的衣服,想駕駛最新款的汽車,想和別人談論子女的聰明伶俐。
深究其本質,無非是一個人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可,而驅使內心做出的本性活動。
但遺憾的是,無論我們是養育孩子,還是和朋友交流,包括與伴侶相處,卻常常因為太過熟識,而忽視了對方的自尊心。
因為孩子成績下降了,就當著眾人面責罵孩子;
由於和朋友相處有了嫌隙,就對他極盡挑剔;
更有不少人,在和伴侶相處時,眼睛像帶了有色眼鏡一樣,看到的全是毛病。
卡耐基就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
他在一個宴會上,聽來賓講了一段很幽默的故事。
在講述中,對方參照了一句成語,不巧,用的不是很恰當。
為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卡耐基立即毫無顧忌地糾正了對方的錯誤。
沒想到對方堅持己見,絲毫不承認自己說錯了。
沒辦法,他只好求助身邊的朋友。
一位研究文學多年、造詣很深的學者。
可對方想都沒想就說「卡耐基,是你錯了,這位先生才對。」
回家的路上,他不解地問對方為何如此回答,對方反問他:
我們都是這個盛大宴會的客人,為什麽一定要找出一個證明,去指責人家的錯誤呢?
你這樣做會讓人家喜歡你,對你產生好感嗎?為什麽不給人家留一點面子呢?
他並沒有征求你的意見,也不需要你的意見,你何必要跟他爭辯呢?
這件事之後,卡耐基明白了一個道理:
透過挑刺對方來炫耀自己的優越感,並非勝利;
避免沖突與矛盾,讓彼此能夠和諧共處,才是一段關系的雙贏。
誠於嘉許,寬於稱道,才是待人處事的技巧。
過年收完假回來,身邊同事對工作的抱怨越來越多。
「不想上班」「早日退休」,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很多時候,讓我們暈頭轉向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們的心態。
尤其是面對枯燥的、我們並不喜歡的工作時。
曾經有一項研究新陳代謝的實驗,實驗結果發現:
當一個人感覺煩悶的時候,身體內部的血壓和氧化作用會降低。
而一旦這個人覺得他的工作有趣時,他的整個新陳代謝過程便會立即加速。
這也就是為什麽,當我們做自己感興趣且令人興奮的事情時,很少會感到疲倦。
當然,十點君也知道:
現實生活中大部份人工作只為謀生,何談興趣?
這種時候又該怎麽辦?
卡耐基也給出了解決辦法:
假裝。
具體表現為:
如果你也對目前的生活感到無趣,不如先「假裝」對工作有興趣,一點點假裝就會使你的興趣成真,也可以減少你的疲勞。
銷售員卡騰堡就經歷了這樣的改變。
當他最開始做銷售時,他語言說得不好,對自己所推銷的東西也沒興趣。
如果照這樣一直下去,用不了多長時間,他的飯碗就沒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他學著改變了自己的心態,在每天早上出門前對著鏡子裏的自己說:
「卡騰堡,如果你要吃飯,就一定要幹好這件事,既然非做不可,為什麽不做的痛快一些?
為什麽不在每一次按響門鈴的時候假想自己是一個演員?
想象你正站在舞台上,有許多觀眾正在看著你,為什麽不開心一些,投入更多的熱情呢?」
這樣自我激勵的方法有用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靠著這樣的心理建設,也靠著每天早上給自己打氣的信念,他的銷售工作做的越來越好,並成為那一年法國收入最高的銷售員。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
決定你心情的,有時候並不是發生的事情,而是你看待事情的態度。
用一顆積極的心態看待工作,也許工作會為你帶來不同的體驗。
前兩天看到有人說,每逢節假日過後,總能聽到身邊有人離婚的訊息。
這個時代,大家好像就是更崇尚速食式的愛戀,對長久的婚姻關系和家庭維系少了很多耐心。
美國婚姻研究員桃樂絲曾總結過不幸婚姻的原因:
為什麽許多甜蜜的美夢,會在結婚以後全部破碎呢?答案只有一個:
夫妻之間一直在批評對方。
過年回家這些天,想必你也見識到了,那些不和睦的家庭中,都會有一個愛挑刺的人。
心理學上將這種人稱為「指責型伴侶」。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抓住一些細節,將你批評得體無完膚。
【小舍得】中,夏君山和南儷原本是一對恩愛夫妻。
但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兩個人出現了很明顯的分歧。
南儷總覺得女兒歡歡不夠上進,成績不夠好。
所以,不管女兒取得了怎樣的成績,都只是沒完沒了的貶低和打壓。
結果,導致女兒性情大變,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但南儷並沒有就此收手。
放假時,她甚至給女兒做了密密麻麻的規劃,細致到了每一天、每一小時。
看著妻子這樣的逼迫女兒,夏君山忍不住了。
回想著這些天妻子對待父母和女兒的態度,他忍不住開口說道:
「你對你生活不滿意,非要跟爹媽較勁,跟孩子較勁,唯獨不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不是你鹹魚翻身的工具,你現在已經徹底瘋了!」
此話一出,倆人矛盾徹底升級。
本該能夠互相給予情緒支撐的家庭,變得矛盾不斷、紛爭不休。
而這,又何嘗不是大部份家庭中存在的矛盾呢。
其實,誰家鍋底都有灰,每段婚姻都有難。
我們需要的不是「不吵架」,而是學習如何處理這樣的矛盾。
卡耐基曾在書中對這一點進行了明確的說明。
要想保持家庭的美滿,要記住一項規則:
不要總是批評你的家人。
相反,你需要:
發自內心地欣賞對方。
倘若你是男性。
當你的妻子做了一頓豐盛的菜肴,不妨盡情贊美她,讓她知道你很欣賞她的手藝。
要讓她知道,你之所以感到快樂,是因為她的存在。
倘若你是女性。
不妨像對待陌生人一樣對丈夫,適度容忍他們的錯誤,不要無休止地說出難聽的、傷害感情的話。
在兩個人出現分歧的時候,試著多溝通,而不是非要揭對方傷疤、讓對方難堪。
要知道,越是親近的人,有時候越需要被尊重。
禮貌對於婚姻何其重要。
那個與你同床共枕的人,才是與你關系最親密的人。
其實,與他人相處以及對待周遭事情的態度,往往會影響到一個人與自我的相處。
也能看出一個人是否成熟。
卡耐基還分享過一個故事。
說自己的小女兒剛開始學走路時,想要把客廳的小椅子搬到廚房裏去,這樣就可以拿到冰箱上的東西了。
看著她晃晃悠悠站在椅子上時,卡耐基立馬沖了過去,但女兒還是摔倒了。
他連忙扶起了她,但小女兒卻用力掙脫了,然後朝著那張結結實實的椅子狠狠踢了一腳,十分生氣地罵道:
「都是你這壞家夥,害得我摔了一跤!」
這樣的習慣,其實大部份幼兒都曾出現過。
但如果任其持續到成人期,則會帶來諸多麻煩。
我相信,現實生活中,你一定見過太多人:
一有不順心,就責怪父母、老板、伴侶、兒女。
而如果實在找不到人可以責怪,就會責怪多變的時代、現代生活的不安,甚至會責怪自己為什麽來到這個世上。
想盡辦法為自身的不足找到開脫。
畢竟,責怪別人比自己承擔責任,容易得多。
那真正成熟的人會怎樣做呢?
他們會勇敢地去面對、接受,然後想辦法加以克服、解決,戰勝困難。
而不是像孩子一樣踢椅子出氣。
承擔起生活的責任,承擔起對自我的責任,這才是一個人重塑自我的根本,也才是一個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的前提條件。
文章最後,十點君想問問你,現在的你正在面對哪些生活難題?
歡迎來評論區留言,說不定就會收獲陌生人的幫助。
余生還長,願我們都能處理好自己的人生課題:
讓關系少點負累、讓工作多點熱情,讓家庭多點溫馨。
共勉之。
作者 | 周美好,食一碗人間煙火,飲幾杯人生起落。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素年錦時,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