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印度城市高溫多人死亡:49度天氣普通人有多難熬?

2024-06-08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5月下旬,印度北部遭受持續高溫天氣,5月29日德裏市區錄得創紀錄的49.1攝氏度。極端高溫造成印度211人身亡。印度氣象學家的研究顯示,城市建設帶來的環境變化,正在擡高城市的體感溫度,讓更多人面臨健康挑戰。



記者| 覃思

編輯| 徐菁菁

停電的不眠夜

5月29日星期三夜晚,印度德裏市區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留學生李梓碩經歷了入夏後最漫長的一次停電。

停電是從淩晨12點開始的。等待來電的李梓碩,跟住在隔壁的同學一起爬樓梯上了天台。 午夜,室外溫度仍高達40度,但和室內相比,那裏至少不悶。兩人用聊天分散著停電帶來的煩躁。恰逢期末考試周,同學告訴李梓碩,他一共有7門考試,但是因為天熱,連續一周沒能睡好覺,頭疼,已經考砸了一科。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劇照

從五月中旬開始,由於用電需求暴漲,跳閘斷電成了常態,尤其是晚上家家戶戶開啟空調的時候。 「一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就瘋狂停電,這誰受的了?白天哪怕50度,只要不在室外挨曬,我可以在室內工作,但是我不能晚上40度在室內睡覺。」

李梓碩所在的學生公寓沒有窗戶,靠空調通風換氣,一旦空調停擺,熱氣就凝滯在房間和樓道裏。「只剩下洗澡這種方式來降溫,讓水蒸發帶走熱量。」但是在一室一衛的房間裏,「一洗澡,整個屋濕度直線飆升,沒有電用不了排風扇,等於讓房間更熱了,沒過多久又得去洗。」李梓碩算過,最多一晚上洗了8次澡。

一般來說,電力會在一小時左右恢復。但是29日這天,電遲遲不來。在天台上,李梓碩試著閉上眼睡一會兒,但沒有涼風,暑熱令人輾轉反側,「根本睡不著」。直到天上的雲漸漸顯出輪廓,李梓碩才意識到一整夜就這麽熬過去了。等到早上10點,烈日當空,電力供應才終於恢復。這天李梓碩要準備一門課的期末答辯,但是通宵失眠讓他感覺「很虛,恍惚和亢奮交替」。

當地時間5月29日,印度德裏有氣溫監測站記錄到49.1攝氏度高溫。有一座監測站曾測出52.9攝氏度高溫,但印度政府在6月1日澄清,該溫度傳感器出現故障。49.1攝氏度的高溫打破了此前德裏轄區的最高溫紀錄。1998年,德裏的氣溫曾經達到過48.4度。

這場極端熱浪還趕上印度五年一度的大選。 6月1日,大選投票進入最後階段,不少民眾頂著酷熱前往投票站排隊,有人在隊伍中暈倒。 據【印度時報】報道,截至6月3日,印度全國已有211人疑似因中暑身亡,其中包括33名選舉現場當值的工作人員。新聞網站ThePrint援引政府數據稱,3月至5月,印度共有近2.5萬人疑似中暑。

當地時間2024年5月22日,各地市民在酷暑下參與政選活動(圖源|視覺中國)

在德裏做電子產品銷售的李成,每周上6天班,要四處跑客戶。他用「榨油」來形容白天呆在戶外的感受。「下午12點到6點之間,溫度基本都在 45 度左右,人像在爐子裏,穿短袖露出的手臂直冒汗,但又不像汗,像被榨出來的油。」李成告訴本刊,他最近每天都要喝三五升的水,此外還要靠印度傳統冷飲補充鹽分和糖分。「那是一種檸檬水,加了很多瑪莎拉(香料),鹹鹹的,雖然喝完胃有點不舒服,但是解渴,而且喝完有體力,不會像喝白水一樣,喝完有虛脫的感覺。」

最熱的那兩天,李成出現了疑似中暑癥狀。 「出差的地方沒空調,兩點半我準備睡覺,但睡不著,爬起來喝了四次水。盡管如此,一夜沒有去過洗手間,水分全都出汗出掉了。我全身都被汗濕透,連整個枕頭浸濕了。」第二天,李成覺得自己好像感冒了,吃了一天感冒藥,「渾渾噩噩,到了有空調的地方才緩過氣來。」

【我是余歡水】劇照

對於在讀研究生李梓碩來說,白天只要避免戶外運動,勉強能撐過去。他會坐公交車到有空調的高級商場去,找一家咖啡館坐上一天,因為那是城中少數供電穩定的地方。經過德裏街頭,李梓碩發現面熟的幾個流浪漢不再沿街乞討,而是從早到晚都躺在地上,「感覺已經沒有力氣了」。街道清潔人員在惡劣天氣下也難以持續工作,垃圾堆放在街道上兩三天也沒人移走,異味極為強烈。不過,李梓碩覺得今年蚊子格外少,「好像減少了90%」。

城市升溫

德裏不是突然一下子熱起來的。位於印度北部的德裏有超過2千萬人口,範圍涵蓋首都區新德裏,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初夏總會幹燥炎熱,直到季風來臨的雨季才會好轉。 往年4到6月,德裏的平均氣溫在38攝氏度左右,出現45攝氏度的高溫也不出奇。 所以,德裏居民早就養成了一些應對高溫的習慣,比如使用水和風扇組合成的「水空調」,食用高鹽分的食物,以及推遲睡眠時間。

不過,今年比往年更難熬,不僅氣溫高,而且超40攝氏度的天數是往年同期的兩倍,習慣了酷暑的德裏居民也開始受不了。 去年剛來德裏上學的時候,李梓碩註意到,他的印度同學不像中國男生,再熱也不會在宿舍脫掉上衣。但今年,「印度同學也都開始赤膊在宿舍走動了。」

據印度科學媒體【自然印度】報道,今年的極端高溫,最直接原因是聖嬰現象導致海洋溫度上升,而來自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的潮濕海風被高壓系統擋住。

不過,印度科學家發現,如果把時間拉長到近20年,印度城市溫度整體升高與城市化的熱島效應也脫離不了幹系——由於地表、建築、植被和人類活動的不同,城市比周邊地區更熱。 印度理工學院布巴內斯瓦爾分校的地球、海洋與氣候科學學院副教授V·維諾傑(V. Vinoj )今年5月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熱島效應對於印度城市氣溫升高的作用,可能占到60%。

維諾傑和同事進行的這項研究,分析了2003年到2020年印度141座城市的溫度變化。他們發現,城市的環境溫度平均每十年升高0.5攝氏度,是全國平均值的2倍,而且城市的變暖振幅遠大於它們周邊的鄉村。經濟和人口規模處在第二梯隊的新興城市,因為發展速度快,氣溫受城市化影響也最明顯,個別城市升溫甚至100%來自熱島效應——在所處地域普遍降溫的情況下,這座城市仍反向升溫。

印度新德裏遭熱浪侵襲 民眾「擠爆」市政水車取水(圖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影響人們體感的,還不單純是氣象站探測到的溫度。印度研究機構科學與環境中心(CSE)的數據顯示,印度大城市體感溫度的上升,遠遠快於環境升溫速度,這主要是因為空氣更濕了,以及夜間溫度降不下來。

CSE的報告稱,比起10年前,2023年德裏的夏季平均氣溫變化振幅不到1攝氏度,但體感溫度增加了3.3攝氏度,濕度增加了8%。CSE高級研究員、城市環境學家阿維卡爾·索姆萬什(Avikal Somvanshi)告訴本刊,濕度升高對於幹熱的印度北部來講,不是好訊息。 「人體透過排出汗液、水分蒸發來達到降溫的目的,但是當相對濕度較高時,水分的蒸發率就會降低,體感會更熱。」

夜間高溫則是另一個棘手問題。 「以前德裏市區入夜後可以下降13、14度,現在只會下降8、9度。」這意味著,夜晚溫度也將保持在40度以上。索姆萬什說,「比起工作狀態,睡眠需要更低的溫度。如果夜間溫度過高,人體將無法從炎熱白天的疲勞中恢復,如果連續三四天都是如此,身體健康會受到明顯影響。」

索姆萬什表示, 科學家們對於印度北部的濕度為何增加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夜間高溫與城市的「混凝土化」有關。 「德裏的老房子,通常有更厚的墻壁,阻隔烈日。這些墻壁用泥土和石頭建造,散熱快,而且會有很多通風設計,能夠讓微風穿過房子。但是隨著城市發展,越來越多建築采用水泥、玻璃建造的外墻,而些材質不利於散熱,到了晚上把熱氣鎖在室內,室內比室外更熱。空調雖然能把熱氣從室內帶走,但是這會加劇室外的高溫,那些沒有空調的人就遭殃了。」

如何「降溫」

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城市和鄉村面臨著不同挑戰。索姆萬什說,「盡管城市有更多的經濟資源和基礎設施,空調覆蓋率也更高,但城市比鄉村至少熱上2到3度,有時甚至高出5、6度,而且城市人口要密集得多。此外,城市裏的快遞員、外賣員、維修工,他們受到酷熱影響的風險,遠遠大於鄉村裏從事類似行業的人。」

根據世界銀行2022年的數據,印度有大約5億人居住在城市,占總人口36%,而這個比重還在增加。如何應對越來越常見的城市高溫風險,成了印度科學家們關註的問題。

維諾傑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說,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提醒人們,雖然全球氣候變遷是個宏觀問題,但是從改善城市的「小氣候」入手,是切實可行的。「 比起幹預全球暖化,改變城市的局部溫度,成本要低得多,而且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更直觀 ——水泥結構和綠地造成的溫度差別是可計算的,把深色的建築刷成白色,也能帶來明顯的降溫效果。政策制定者能夠很輕易地從數據中,量化這些措施帶來的報酬。」

印度新德裏持續遭遇高溫天氣 民眾拎「大盆小罐」排隊接水 (圖源|視覺中國)

「過去許多年,印度在城市建設上喜歡趕時髦。我們會聽到官員說倫敦是怎麽建的、上海是怎麽建的,我們也要建成那樣。雖然看起來富麗堂皇,但是有些建築形制其實不適合我們原生的氣候。」 索姆萬什說, 德裏還有許多建築在翻新和重建,在接下來的建設中,更多地考量氣候和環境因素,是緩解城市高溫的關鍵。

除了城市建設,公共政策也有很多調整的余地。 索姆萬什說,「我們的勞動法需要改變。如今印度的許多工作單位沒有午休。但在最熱的午後時間,專註工作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據世界銀行估計,印度近75%的勞動力,即3.8億人,依賴於暴露在高溫下的勞動,這些人面臨著極高的健康風險,以及工作放緩帶來的收入銳減。

當地時間2024年5月30日,印度瓦拉納西,醫生正在檢查一名中暑患者。(圖源|視覺中國)

家在印度南部的學生,暑假通常選擇回家避暑,但李梓碩的選項不多。當被問到接下來如何度過這個夏天,李梓碩回答:「最主要是忍」。

索姆萬什說, 對於普通人來講,除非能換個地方生活,否則嘗試從衣著、飲食和作息上,適應高溫這種新常態,也許是眼下能做的事。 「氣候變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即便我們遏制住惡化的趨勢,也意味著今天我們面對的高溫,恐怕還將持續。」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楊逸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