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一種正在拖垮當代年輕人的習慣

2024-05-04情感

不知道你們是否跟我有同感?

這些年,我們好像一直在過一種沒有「實感」的生活:

吃著網紅打卡第一名的美食;
穿著直播銷售榜Top1的衣服;
看著演算法機制推薦的熱播劇;
用著很多博主種草的日用品......

之所以說這種生活沒有實感,是因為它是「二手」的。

二手生活,指的是生活中一切資訊、經驗、思考、方法都來自他人,別人覺得好的自己也認為是好的,於是復制別人的生活。

比如,看到大家都向往「去有風的地方」,你也因此覺得去大理隱居就是最自由的生活,盡管以前並不這麽認為;

每次做旅行攻略,直接照抄點贊最高的一篇,認為嚴格按照它來執行準沒錯,忽視了自己旅行的目的和意義;

不管做什麽事,都先看看別人是怎麽做的、別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幻想「如果我也能那樣就好了」……

但這些認知和行為,都不是你個人經驗的「量身客製」,而是由他人經驗造出的「批次套裝」,「穿」上它會發生什麽,別人已經給了你現成的答案。

復制大量單一的他人經驗,讓你幾乎不用再作思考,就可以過上穩妥的生活,畢竟前面已經有人試過錯了。

然而,「二手生活」就一定是正確和安全的嗎?

我看到有網友說:

「都去有風的地方,但我要是本來就不向往風呢?」

「非得像網紅一樣環遊世界,才叫精彩的人生嗎?」

「一旦幸福有了樣版,那幸福不再是自己的幸福,而是別人眼中的幸福。」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長期過著二手生活,人的自主性、適應力、抗壓力、自我調節等能力,都會因為派不上用場,而逐漸衰弱。

今天,想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如何擺脫千篇一律的「二手生活」,過好專屬於自己的「一手生活」?

這些場景,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識:

高考後選專業,親戚說你喜歡的專業不好找工作,推薦了一個市面上的熱門專業,於是你聽從了TA的建議,卻痛苦了一整個大學;

畢業後想留在大城市闖蕩,家人勸你回家鄉工作、相親、結婚、生子,說這樣才能安穩地過好這一生,你照做了,但每天都覺得生活枯燥乏味;

人到中年,你想朝著理想沖刺一把,同學跟你說做他那一行賺錢,於是你跟著他混,結果丟了理想也賠了錢......

我們的人生,不知從何時開始,變得像從二手平台挑選商品,要椅子有椅子,要沙發有沙發,但都是別人用剩下的。

成長機會、資訊渠道、思考載體變多了,給我們一種「只要跟著別人走,就可以去更高的地方」的錯覺。

可到了一定歲數才發現:自己一直被困在二手資訊的繭房裏,其實哪兒也沒去成。

我有個閨蜜,從小到大都很喜歡看書、寫作,高考後一心想報中文系,想成為作家。

可填報誌願前幾天,媽媽得知她要填中文系,便發動親戚們一起極力勸她改報更熱門的金融系,說「肯定能找到好工作」。

閨蜜最終很「聽勸」,報了金融專業。但她大學4年卻過得十分痛苦,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也感到非常迷茫。

實習前,她打電話讓媽媽和親戚們推薦實習單位。

她天真地以為,TA們當初打包票說她畢業一定找得到好工作,一定是有確鑿的資源可以給到她。

結果她媽媽卻說:「我們哪來的資源?只是聽鄰居說金融專業好。」

其他親戚也說:「不清楚學金融出來能幹什麽,只是聽說挺掙錢的。」

好家夥,原來TA們的資訊,也是「二手」的。

後來,閨蜜去了深圳實習,在金融公司上班不到半年,就因為太壓抑而辭職。之後她報了寫作班,寫起了網路小說。

本以為,她終於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了。

但現在,她又不寫小說了,轉而考公。

為什麽突然做出轉變呢?因為她結婚了,她老公說考公最穩妥,於是她照做了。

人生過了一個又一個階段,她還是過著「二手生活」。

本以為自己在走「捷徑」,但其實哪兒也沒去成。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櫥窗人」:穿著別人眼裏高檔的衣服,去著別人認為高檔的餐廳,盡情向別人展示自己的人。

可最終,TA們丟掉了自己真實的樣子,成為了看似完美的「櫥窗人」,專供外界欣賞。

我曾問過一位很有「櫥窗人」特質的來訪者:「為什麽你要選擇過這樣的生活?」

他回答:「因為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很無聊。」

如果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贊譽、認可,他就覺得心裏不得勁、苦悶、不快樂。

完形心理學家Fritz Perls認為:「無聊是受到壓抑的憤怒。」

我們之所以感受到「無聊」,根源是不允許做真實的自己,不允許有真實的情緒。

我前面提到的閨蜜,她的成長經歷也是這樣的。

這位來訪者也發現:當自己拿不準主意時,很難覺得正在做的一切有意義。

不知道選什麽專業、不知道選什麽職業、不知道選怎樣的伴侶……

無意義感,讓他覺得不管他做什麽努力,都會覺得無聊,不想做下去。

而獲取別人的關註,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能給他帶來快樂和滿足感。

背後的深層動機,其實是害怕自己失去價值,害怕孤獨。

這也是很多人過上「二手生活」的原因:為了麻痹真實的自我感受。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接受「二手資訊」,養成了竊取快樂的「強迫性習慣」。

心理學中有個「壞梨效應」:筐裏有一堆梨子,你總是挑壞了一點的梨吃,逐漸養成先吃壞梨的習慣,就會變得只吃壞梨。

人的第一經驗來自哪裏,就會逐漸變得依賴於此。

就像我閨蜜,她媽媽性格強勢,把她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所以她一直在接受媽媽給的「二手資訊」,沒有自己的主見,長大後也習慣聽從別人的安排。

她小時候聽媽媽的安排,結婚後聽老公的安排,唯獨沒有聽過自己的真實需求。

如今,在人際交往中,哪怕知道朋友的看法不一定對,她還是會下意識覺得:

聽別人的,比聽自己的更加穩妥、安全。

第三個導致「二手生活」的原因,是「偏頗的觀念」。

有時候,我們需要憑借過「二手生活」來斷定:

我是否值得人愛?世界是否安全?其他人是否在意我?

能夠從自己的生活裏,看到別人生活的影子,會帶來一些安全感,讓我們感到自己值得愛、很安全、很滿足。

但心理學家馬斯洛多年前就在【需求動機理論】一書裏提到:

對安全感的需求,是比較低層次的追求,執著於此,人就會變成安全感的「奴隸」。

從而產生偏頗的觀念和行為——觀念越來越偏頗:什麽穩妥選什麽,不在乎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

想法越來越狹隘:大家說對就是對,想法隨波逐流;

行為越來越單一:活在約定俗成的條條框框裏,永遠做著大眾認為正確的事。

但人的自主性如何體現?自我需求從何滿足?尊嚴和幸福感又要如何獲取?

「二手生活」裏沒有它們的發展空間,我們也無法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

二手生活,很接近哲學家馬丁·布伯在【我與你】一書中,提到的「它世界」這個概念。

在充滿物象的「它世界」裏,我們和外界的關系,是主人和工具的關系,只有利用與被利用。

我們不關心自己和「工具」的關系有多深,有多厚,有多真誠,只關心「工具」能不能讓我們過得好一點、富一點、安全一點。

這種聯結自己和外界的方式,帶來了「二手生活」。

而真正能夠拿出自主性,活出尊嚴與幸福,成為生活主人的方式,是過「一手生活」:

離開「它世界」,回到自己的世界裏,覺察並支持自己的需求。

1、給生活做「加減法」。

加法:給生活增添真正有意義的內容。

感到無聊時,與他人真誠地交談,給自己更多的關愛,而不是用物質、虛榮來消遣和驅趕無聊;

感到不安時,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用善意放射線周圍的人,能得到溫暖、善意的回饋和支持;

感到憤怒時,適度允許自己「發瘋」,看到內心的委屈和不甘,在一次次「看見」中宣泄壓抑的情緒。

減法:一點點減少「二手資訊」在生活中的份量。

辨識生活中的「二手源」:比如少沈浸在各種網紅的精致生活裏,意識到這都是別人特意打造和展示的,轉而關註自己當下的生活,回到當下的一手體驗裏;

用自己的需求覆蓋別人的評價:當你的決策正被外界意見和評價左右時,認真傾聽自己的內在需求,把最主要、最想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並勇敢捍衛它;

不在感到內耗的事情上花力氣:減少無效社交,停止無效努力,把更多能量保存起來,做真正對自己有價值的事。

2、覺察自己過「一手生活」可能存在的障礙。

一個很重要的障礙,是我們內在的體驗。

剛開始過一手生活時,我們或許會因為前面沒有標準答案,情不自禁想要逃回舒適區,繼續依附「二手生活」。

這時,我們可以深入探索這種願望背後的恐懼。

它來自哪裏?對我的生活造成了什麽影響?

為什麽自己明明做了對的事,內在體驗卻這麽不安?

我能不能忍耐住這份不安,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3、對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

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二手資訊」,這不見得是壞事。

就像人們為了烘熱社交氣氛,需要說一些別人說爛了的熱梗。

也有人確實透過各種「二手資訊」,更快達到目標。

二手生活也可以有價值,但有一個前提是:

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有發言權。

比如,做選擇時,除了關心別人眼裏的對錯,更關心做這個選擇,能否讓自我的內心充實、有力量;

如果這個選擇是你認同的、喜歡的,你也可以在別人的「二手經驗」中,創造自己更好的「一手生活」。

或者你在幻想「如果我也過這樣的生活就好了」時,能保持現實檢驗能力,知道自己真正該過什麽樣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復制他人的生活樣版。

【像我這樣笨拙的生活】一書中提到:

輕易聽信別人告訴你的,讓禁忌阻礙你的視野,給自己定下條條框框,過約定俗成的生活,我把這叫做二手生活。

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裏,不如為自己好好活一次。

在迷你劇【凱洛的末日日常】裏,世界末日臨近時,每個人都在活出想要的人生,但大家想要的人生卻大同小異:

環球旅行、攀登珠峰、在埃菲爾鐵塔下求婚……

因為這些人生目標,其實都是「二手」的。

主角凱洛沒有選擇「活出想要的人生」,而是選擇找份工作上班。

因為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如何,只在乎自己當下的內心體驗。

盡管她在工作中積累的都是很小的經驗,但對她來說都是新鮮的體驗,也收獲了滿足感,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正被困在二手生活裏,請提醒自己:

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活別人的人生。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 李清照 【聲聲慢】

作者 | 芒來小姐 ,來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裏,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