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夜聽】饑餓

2024-03-19情感

這裏是夜聽,也是劉筱的播客日記,歡迎你點選上方音訊條收聽我的錄音。

1.

「我在文字中有態度嗎?」很多時候看起來沒有,但其實有。即便只是記錄,也是一種態度。比如我記下海邊那位大哥的故事,即便沒說好或不好,也是一種態度。對於絕對沒有態度的人或事,也不會讓他出現在我筆端。
2.

中午,寫完一段文字後,有點餓了。拿著一塊蘇北「烤牌」餅,卷了一根蔥,走出家門在麥地旁,邊走邊吃。韓愈寫「晚春」很精彩:「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他寫「早春」更顯得細膩「草色遙看近卻無」。此刻正屬早春,麥苗也是如此,遠遠望去綠油油一片,走近一看,麥地仍然稀疏,有的麥苗才剛長出嫩芽。
面食是我們這裏的主食,「 烤牌 」是一種面餅,長方形,將面發好制成塊,放置於泥烤爐中,數分鐘即可出爐。這種烤餅,在東海縣城售價一塊錢一塊,我上午買了三十多塊,準備帶回深圳。飯量小的人,一塊餅就可吃飽,一天吃兩塊餅,花費兩塊錢也就夠了,再炒點素菜、豆腐之類搭配著。早上,父親煮了點他自己種的芋頭。吃飯問題,在這個村上早已經不是問題,人們常以為了口「吃的」為由,而外出打拼,我也是。

3.

下午,安排了線上的聽課學習任務,因上周末沒來得及回深,未能參加深圳圖書館「人文講壇」線下課,我給班級老師發資訊請假,請假時註明「一定完成線上學習任務」。雖已請假,但心中總是惦念此事。對知識的渴求,和身處在城市還是鄉村毫無關系。我身於蘇北農村田間,而心卻遨遊深圳講壇之上。沒有什麽比一顆求知的心更能促使人進步,教育孩子更應如此,教授給孩子知識是一方面,讓孩子獲取求知的心是更偉大且力量更長遠的一面。
塞涅卡在一次描述自己癡迷於讀書的狀態時這樣寫道:「當時明媚的陽光邀我外出,腹中的饑餓催我就餐,寒冷的天氣也威脅著我,要我停下來休息休息,但我卻一動不動,如饑似渴地吞咽著它。」是的,我今天的饑餓也來自於靈魂,幾日不去填餵它,它就嗷嗷待哺。
4.

這次課程的主講老師是深圳大學哲學系李大華教授,主題為「道家之‘道’究竟是什麽?」。講到【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時,說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句曾引起巨大爭議。佛教亦因「道法自然」曾和道教爭論不休,如果老子說的「道」已經為至高,為何又需向下效法「自然」呢?李大華老師的課中這樣解讀,此「自然」並非我們理解的「大自然」。而是按照自己的樣子自然生長,「自己是自己的原因」。我理解「道法自然,是‘道’在做自己」,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是本體順其自然做自己。人類不可張狂,雖「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畢竟仍太過渺小;個人更不可張狂,「欲使其亡,先令其狂」。

對個人的癲狂崇拜,也是一種短視、矮視行為。即便崇拜,也要因其品質與天地同頻,與自然一致,而向往之。若只因財富、名利、外貌等去崇拜某人,我寧願崇拜院子裏即將發芽的那棵樹,或崇拜辦公室養的那只名叫「咪咪」的小花貓,又或崇拜白天與黑夜。

- E N D -

點選下方卡片 關註夜聽

收聽更多往期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