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5年攢40萬」:像老人一樣生活後,我的人生越來越順了

2024-06-18情感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年輕人——

不熬夜不打遊戲,每天早睡早起,晚上泡腳、按摩、做運動;

每天自己煮早餐、午飯,準備好水果、牛奶,一起帶去公司;

周末不睡懶覺,早起去公園打八段錦,下午再去爬個山;

出門不買咖啡、奶茶,隨身帶保溫杯、手帕、環保袋;

喜歡攢各種袋子、紙皮箱、瓶瓶罐罐,定期拿去回收;

東西不用完決不買新的,一件衣服穿五六年......

這群年輕人被稱為「精神老年人」。

在豆瓣上,甚至有一個2萬多人的生活小組——精神上是老年人的年輕人們來乘涼。

年輕人在這裏分享著自己的「長壽秘籍」,比如「金剛功練習心得」「在寺廟做義工」;

曬著自己新買的老人鞋、泡茶席......

在別人眼裏,TA們可能是年輕人中的「異類」,正如小組簡介裏說的那樣:

所謂精神老年人,是指單有一副年輕人的皮囊,興趣愛好、消遣娛樂、生活習慣都非常老年人。老年人覺得我們年輕,同齡人覺得我們暮氣。

但TA們樂此不疲,非常享受「提前變老」的時光,甚至覺得:

「像老人一樣生活,給了我無比的安全感。」

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從前,年輕人對老年人的生活不屑一顧,看不上老人「摳搜」「惜命」的風格。

如今,為什麽這些年輕人開始過著和老人一樣的生活,甚至感覺更幸福了?

我采訪了朋友圈裏的三個「精神老年人」,得到了一些特別有意思的結論。

三年前,考拉經歷了人生的低谷期——工作丟了,男友跑了,父母鬧離婚。

心態炸裂的考拉,把自己關在出租屋一個月,每天蓬頭垢面,沈迷於打遊戲。

因為焦慮,她每天都要喝兩杯奶茶,吃很多零食和高熱量的外賣。

這樣造的後果,是足足重了10斤。考拉上秤時,還以為是秤壞了。

「變胖後,我更焦慮了。經常失眠,整個人精神狀態很差。

我覺得不能再這麽下去了,於是在網上找減肥方法。但那些方法都太極端了,沒堅持下去。」

偶然間,考拉聽說打八段錦可以提高睡眠品質,還能減肥,於是加入了一個 「八段錦早起打卡群」。

群裏規定,早上6點30分要在群裏打卡,超過三次沒做到就要退群。

「當時我覺得很稀奇、很好玩,而且自己也沒什麽事做,幹脆練著試試。」

令考拉詫異的是,僅僅跟練了幾天,她就感覺緊繃的神經「松弛下來了」:

「我們群的年齡段相差很大,有00後的小妹妹,也有六七十歲的大爺大媽,但氛圍非常好。有個妹子說自己有焦慮癥,什麽事都要求完美。

群裏一個大爺就開導她,說做事不要只想著結果,重點是要專註當下。

就像打八段錦一樣,打的時候只專註於它的一招一式。打完了你自然會發現,身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舒坦了。」

自從早起練八段錦後,考拉的生活開始步入正軌。她的日常變成了這樣——晚上11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

哪怕現在她做回了打工人,也沒有改變這個作息規律。

因為她發現,學習老人的生活習慣,不僅拉長了她一天的時間,也讓她的生活變得更健康:

「在那個群裏你會發現,很多老人的日常都非常規律。幾點起床,幾點買菜,幾點串門......看似生活寡淡,卻可以幫我們避免不少焦慮和內耗。

因為你不會陷入那種不確定和不安全感中,每個時間段都有要做的事,你的掌控力會很強。」

現在,考拉把這種規律感帶到了工作中。作為計畫經理的她,日常事務繁雜瑣碎,一天要工作10個小時。

但自從早睡早起後,她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早晨。

除了練八段錦,她有時還會做一頓豐盛的早餐、聽聽播客、看看書,這讓她感覺每一天都過得充實、有意義。

其余的時間,她會規劃好一天要做的工作—— 幾點開會、幾點制定計劃、幾點跟蹤進度。

「一些老人特別會保養自己的心力和情緒,他們的生活習慣好,註重體驗感。

作為年輕人,我覺得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或許收益的不是當下,是往後每一天的生活。」

雖然有時計劃趕不上變化,但大部份時候,這種老年生活還是讓她感覺「很安心」。

「能不能不要把我攢了40萬的事情說出去?因為我奶奶說,悶聲才能發大財。」

采訪小刀的時候,她跟我打趣,說我是第一個知道她存款的人。

我很震驚和羨慕,畢竟她的存款多過我幾倍。

今年28歲的小刀,是個非常典型的「精神老年人」。

朋友形容她愛好廣泛,但大多「不入流」——打太極、喝茶、研究【易經】,還喜歡制作美食和收藏茶具。

但這些愛好,她堅持了很久——太極打了4年,喝茶十幾年了,制作的美食自詡能進「新東方」,家裏的幾套茶具也足夠撐一撐場面。

令我沒想到的是,她能攢下錢,竟純屬「意外」: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我並沒有刻意攢錢,只是剛好我物欲低,愛好也不怎麽花錢。

唯一花錢的可能是買茶具,但我一般幾年才入手一套。

小刀覺得,自己的愛好和消費習慣,應該是受了奶奶的影響。

她從小被奶奶帶大,在她看來,奶奶是一個非常有「生活感」的人:

「以前我奶奶每個月發了薪資,都會留一筆固定的生活費,剩下的都存起來。

她年輕時開過飯店,後面退休了,經常做一些好吃的送給左鄰右舍,他們也喜歡拿別的東西和她交換。」

奶奶的生活理念,潛移默化影響了小刀。

從小到大,她只買需要的、實用的東西,盡量自己做飯,也會固定存錢,有聚會或親友生日,就自己動手做吃的給大家,主打一個用心。

不知不覺間,她就有了自己的一筆「小金庫」。

「我奶奶經常說,日子只要自己過得舒服就好,不用貪多求快。年輕人壓力大,吃飯叫外賣,報復性消費,其實我能理解。

但這樣的生活我不喜歡,甚至有點懼怕,我更喜歡老年人那種慢節奏的生活,這個世界已經很卷了,所以我想試著慢一點。」

現在很多人的生活感,其實是缺失的。

老人身上的一些智慧和經驗,確實值得我們學習,比如他們擅長在瑣碎的日常裏,尋找活在當下的樂趣。

包括他們很多愛好都需要投入很多時間,但這種長時間的投入,可以讓人獲得內在的平胡與安定。

小刀對生活感的解讀。受訪者供圖

兩年前,譚紫心血來潮,和朋友一起在山裏的道觀住了四天。

原本只是想暫時逃離一下都市生活,誰知回城後,道觀竟成了她魂牽夢縈的地方。

身邊的朋友也驚奇地發現,譚紫從一個熬夜少女「前進演化」成了精神老年人:

「在去道觀之前,我的註意力很容易被手機分散掉,經常陷入「拖延癥」的惡性迴圈中。

但去了道觀後,因為要上早課,不能經常看手機,反而無形中減少了我對手機和網路的依賴。」

道觀的抄經室。受訪者供圖

譚紫從此愛上了道觀。每逢節假日,她都會去不同的道觀逛逛或小住幾日。

對於手機,她再也不像之前那麽依賴——最誇張的一次,譚紫半天沒看手機,以至於錯過了好友的邀約。

「家人和朋友都不敢相信,因為以前的我經常熬夜打遊戲、瘋狂刷短視訊,特別是不開心的時候。現在居然能放下手機,去做其它事情。」

她自己也在思考:為什麽這種生活能讓我更安心?

最終,她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其實很多人都沒發現,在網路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資訊消耗著精神能量。

很多無形的焦慮,其實都是外界帶來的,我們要試著遮蔽這些無謂的人和事。」

道觀的生活讓譚紫發現:

擺脫了碎片化娛樂後,越是專註當下,內心的篤定感就越強。

比如,她在抄經的時候,心裏就只有眼前這份經文,不會想一些煩心事;

吃齋飯的時候,她不再一邊吃飯一邊刷手機,只專註品嘗碗裏新鮮的蔬菜和香噴噴的大米飯——

因為她師父說了,道觀裏的一蔬一飯都來之不易,要「惜福」,好好吃好每一頓飯。

道觀的飯菜。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譚紫發現自己的精神內耗越來越少:

被生活和工作消耗的情緒,慢慢得到修復,內心的充盈感替代了日常的焦慮內耗。

現在的她遇到煩心事時,會選擇去跑步、看書,或來一次斷舍離和大掃除。

「我現在覺得,專註當下,不僅能讓生活更高效,還能讓自己體驗心流的沈浸感,釋放心理壓力。

就像在道觀點一盞油燈、搖一份簽文,心慢慢地就靜下來了。

雖然道觀裏很多都是老年人,但希望一些正被情緒困住的年輕人,也來體驗一下。」

道觀祈福場景。受訪者供圖

采訪完這三個「精神老年人」,我在她們身上發現了一個共性:

害怕自己的生活「失控」。

考拉害怕無序感,所以希望自己的生活有規律;

小刀喜歡慢生活,所以不想在內卷時代失去自己的生活節奏;

譚紫不想再陷入拖延癥的惡性迴圈,所以希望專註當下。

這種害怕生活失控的心態,內裏其實藏著深深的「不安感」。

這些不安感裏,有對未來的焦慮和擔憂,有對無法掌控生活的恐懼,也有對心理內核穩定的渴望。

經過歲月沈澱後的老人,身上具有豁達、有序、平胡等特點,這些正是年輕人們所需要的。

因此,TA們想透過模仿老人們的生活方式來擺脫不安感,讓自己得以提前觸達「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感覺。

有人覺得,「精神老年人」是年輕人逃避壓力的「躺平」行為,不應該鼓勵。

我倒覺得,這種行為是年輕人「重振旗鼓」的方式,不應完全否定。

外界壓力下,有人選擇「躺平」,可能是因為心理學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當外部施加了一個負面的刺激,如果每次嘗試都沒用,躺平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但更重要的是,當情況變化時,自己的信心還可以復蘇。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保留一些「自我照顧」是很有必要的:

好好吃飯、多做運動、早點睡覺,在生活中適度地享受,不多苛求。

那麽,如何可以更好地像個有智慧、平胡的老人一樣去生活呢?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在他的另一本書【不安的哲學】中,總結了3個對抗不安感最切實可行的辦法:

1、確定人生目標,實作自我追求

岸見一郎也遭遇過人生低谷,被外界評價裹挾,陷入深深的不安中。

在瀕臨崩潰時,他想起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做一名有價值的作者。

他認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實作這個目標。

那麽,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阻礙,都只是NPC,不值一提。

就像升級打怪的遊戲一樣,這些阻礙只是過程中的普透過客,自己的主線任務是搶奪終點的金幣。

即成為有價值的作者,因此根本不必理會這些阻礙,一心朝著人生目標前進即可。

他用這種方式,不僅走出了不安的陰霾,還成功實作了對自我的追求。

2、專註當下,是擺脫焦慮的關鍵

有不少讀者咨詢岸見一郎:一想到將來就很擔心,怎麽才能讓這種擔心消失?

他的回答只有一句:別去想未來,看看眼前有什麽。

就像熱愛道觀的譚紫一樣,抄經的時候專註抄經,心煩的時候就去做些喜歡的事,讓自己進入心流。

當你專註眼前,把精力花在當下的事情上,你會發現心中的不安感會逐漸消失。

3、調動內在力量,強化心力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災難化思維」。

具有災難化思維的人,容易將事情往壞處想,甚至腦補最壞的情景,最後導致自己出現嚴重的的恐慌心理和無助感。

比如,一點工作沒做好,就覺得自己馬上要被開除;伴侶一小時沒回資訊,就覺得對方不愛自己了.....

出現災難化思維的根本原因,是心力太弱導致過度悲觀。

因此,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心力,把事情多往積極的方向去想。

工作沒做好,那就允許自己不完美,下次改進;

另一半沒及時回資訊,要麽自己也忙起來做事,要麽和對方坦誠說出自己的不滿。

抱著「只要地球不爆炸,我就不會完蛋」的心態,你就能從容過好每一天。

從「質疑老人」,到「理解老人」,再到「成為老人」。

我認為,年輕人像老年人一樣去生活,其實是TA們實作自洽的一種方式。

TA們需要穩定的內核,來支撐不確定的未來。

因此學著像老年人一樣,專註當下、享受生活。

但不管你選擇何種生活方式,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專心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作者 | 夏木 來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