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樣的人會短擇你?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會不會長久地愛你,尊重你,那麽你只需要看他兩個點:
一個是看他是否習慣使用「理想化」的防禦機制。
一個人 越是缺乏獨立,依賴感越強,那他便越容易誘發「理想化」。什麽是「理想化」?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人,會無意識地將他人完美化的過程。
比如說 你看到一個人,看到他好的一面,他愛做家務、愛幹凈,你就會開始理想化,覺得他以後會是個好丈夫、好妻子,那這其實就是你在用「理想化」的防禦機制擇偶。
而「理想化」導致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一旦他發現伴侶失去光環,那他可能就會迅速去尋覓另一段感情。比如說自戀型人格,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 NPD ,為什麽 NPD 那麽喜歡斷崖式分手,喜歡無縫銜接?但凡跟一個人在一起久了,發現對方身上有一點點不好的地方,他就會立馬會跑掉?
原因就在於 NPD 心理構造的主要依據,就是他們習慣對客體使用「理想化」和「貶低」的防禦機制,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持久地保持自己的吸重力、權利、名譽和對他人的價值。
為什麽?因為自戀者永遠都是在自己的身上找影子。所以 你會發現,跟 NPD 談戀愛,他總是會在前期把你捧得很高,說你有多優秀、多完美,但其實本質上,他都是在誇自己,他在透過「理想化你」來使自己完美。
因為當他 在把你理想化的同時,他自身的優越感也能得到極大的滿足,他覺得這麽優秀的自己才配得上如此完美的「你」。所以如果一個人在感情前期,總是把你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那你反而要註意了,因為他可能正在對你使用「理想化」的防禦機制,一旦他後期發現你並不如他想象中那麽完美時,那他可能就會將憤怒和貶低轉向你。
因為理想化一旦破滅,貶低也就隨之而來。明白嗎?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的,所以理想化註定帶來失望,而一個人理想化後的客體越是偉岸,優點越豐滿,那他最後的幻想也破滅得越徹底,也最容易激發他心底的憤怒和攻擊欲。
其次另一個,就是看他有沒有發展出「客體恒常性」。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客體恒常性」, 指的是 我們在 2 到 3 歲時獲得的一種能夠與客體形成恒定、常態的關系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他在早年間經歷過比較嚴重的依戀創傷,比如說沒有得到父母及時的回應,父母一會兒將他視若珍寶,一會兒又把他貶低得一文不值,那這就會導致他的情感發育遲緩,過多地停留在一個非常脆弱的時期,那他就沒有機會發展出「客體恒常性」,也很難相信世界上有穩定持續的愛。
而這就導致他長大後,無法跟一個人維持一段穩定的、長期的關系,因為他沒有辦法安全地去依戀一個人,他不確定對方到底是不是穩定的。
比如說伴侶可能只是離開自己一會兒,他就感覺自己是被拋棄了,或者當伴侶沒有按照他預期的樣子去愛他時,他就很難再有被愛的感覺,就會覺得對方不愛自己了,於是為了避免這種痛苦,他就會率先結束一段關系。
所以你會發現,這樣的人,他只要跟伴侶一吵架,就會分手,好的時候跟你特別好,而不好的時候,就是各種劈腿、打壓、斷崖式分手。因為缺乏「客體恒常性」的人,他們是沒有能力把他人當做是一個恒常的整體。
像邊緣型人格,他們之所以在感情裏那麽善變,其實就是源於「客體恒常性」的缺失,自身缺乏穩定的內核,無法與人建立持續穩定信任的情感連線。
所以如果你想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會短擇你,或者說他能不能跟你發展出一段長久的、穩定的關系,那你就一定要學會去調整自己擇偶的框架,也就是比起「這個人對你怎麽樣,更要去關註這個人自己本身是什麽樣」。
像那種極度慕強,喜歡神化別人,或者說前期把你誇得天花亂墜,給予你極高的情緒價值體驗,又或者是那種需要你在關系裏不斷地去舔他、愛他,把他捧到天上去的人,這些人你都要當心,因為一旦激情過去,他加諸在你身上的「光環」消失,那他可能就會迅速另尋新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