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從「怕」老到「享」老,點亮人生後半場

2024-04-28情感

中國已經進入了深度老齡化社會。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如同人生最初的咿呀學語、成家立業一樣,他們也是「第一次」變老,也在努力地適應老年生活:應對退休後的生活節奏變化、掌握帶病生存的技巧……

和以往的世代相比,他們更加關註健康與快樂,與此同時,他們也是最有意識地不給子女添麻煩的一代人。

經濟學家陳誌武認為,「養兒防老」是一種投資,也是一種保險或信貸,它是以「人格化」的形式表現在後代身上。而時代在發展,「養兒防老」的難度系數在變大。

如何有保障地過完幸福安穩的余生?是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女所關註的問題。而我們這個社會也理應有更好的方案,讓老人們心有所安,老有所樂。

時代變化大

很多人「怕」老

基本上,當下的世界是一個年輕人友好型的世界,一旦切換為老年人視角,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對長者仍不夠「相容」:手機認證或者銀行業務需要人臉辨識;招手即停的出租車銳減,出門用打車APP才方便;醫院看病,都是機器操作,有些老人因為不會或者不熟練,被後面的人不停吐槽……手機、家電越來越智慧化,但意味著老年人要學的也越來越多。當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都開始下降,而新事物又層出不窮,常讓他們疲於跟隨。

這些細節很折磨人,生活本該是越來越智慧和人性化的,但老年人仿佛是被這個新世界拒之門外。比如一些手機上的APP套用字型小,老人家看起來非常吃力,漸漸就沒有繼續使用的動力;老人會因不會線上訂票而不敢旅遊;會因不會購買養老金融產品而放棄可能的權益。

老年人在數位化時代面臨著諸多不便

兒女在身邊的還好,獨居老人往往會體會到更多的不便。令人鼓舞的是,他們也正在積極地適應,而透過周圍人的幫助和自身的學習,還是能掌握相關技能的。

但另外還有一些更難應對的難題,那就是養老觀念的轉變。

66歲的許建發很怕老去之後沒人照顧。前輩和周圍人的老年生活給他留下了陰影,讓他經常擔心身體變差後的生活。他的大女兒是在洛杉磯,小兒子在青島,早已各自成家立業。孝順歸孝順,但畢竟遠在天邊,常常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許建發和朋友們總結過規律:孩子一定不要太有出息。「有出息」的潛台詞通常意味孩子離家到大都市工作,甚至是留學或者國外永居。老許的話語中隱藏著很多無奈,「都說養兒防老,都不在身邊,怎麽防?」

兒女常常不生活在自己身邊,很多問題需要老人獨力應對

中國人養兒防老的理念根深蒂固。它融入了親情血脈,沒有任何爭辯的道理。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三代同堂已大大減少,兒女在異地工作的並不在少數。即使有的孩子把父母接到身邊,但老年人面對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也會水土不服。

當一代人老之將至,我們該如何讓他們不再「怕」老?

老人們不瀟灑

皆因有後顧之憂

湖北的張世江今年69歲,兒子住在不遠處的小區,相距不到500公尺。盡管有退休金,日子早已過得不那麽緊巴了,但那種節儉的習慣還是深深刻在張世江的骨子裏。

退休後,張世江沒什麽開銷,也沒什麽愛好,無非就是看看電視,跟老鄰居下下棋,或去周邊幾個廣場上遛遛彎。

老張自得其樂,但在兒子看來,張世江有兩個「大毛病」:一個是什麽都攢著。家裏有各種吃灰的「老古董」,兒子多少次想要扔掉,可張世江次次都不同意;第二個是談體檢色變。兒子怎麽勸也不聽,張世江只說自己身體硬朗,「沒什麽事往醫院跑幹什麽?」可是孫子有個什麽額外的開銷,張世江的錢就跟天上掉下來似的,給多不給少。

兒子又氣又心疼,吵歸吵,但他也理解老爸的心思。那一代人成長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一輩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腦子裏總是懸著一根弦——把錢省下來,日後用在「刀刃兒」上。即便自己衣食不缺,也要拼命為了兒孫攢錢。

說到底,還是缺乏安全感。

洞悉到老父親的心結,張世江的兒子透過金融手段大大減少了父親的後顧之憂,之後老人的心態明顯松弛下來了。

張世江變得「聽勸」,開始松弛下來享受老年生活

兒子趁勢給老爸報名了一次夕陽紅旅遊團。張世江口嫌體直,嘴上說「沒什麽意思」,結果在張掖古城一下子開了竅,茫茫丹霞,思接千裏,他心道:還是兒子說得對,得出去走走。

張世江變得如此「聽勸」,是想明白了一件事:舍得投資在自己身上,其實也是為了打消子女的顧慮。張伯伯兒子擔心老爸的日子過得無聊,天天掛念著,實際上也是一種家庭的內耗。

慢慢地,張伯伯丟棄掉「囤積癖」,開始嘗試各種新鮮事物,開始享受更有品質的老年生活,一些生活觀念悄然被改變。

觀念的轉變,的的確確可以讓老年生活變得幸福灑脫。實際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開始主動謀劃他們的精彩養老生活。

河北的孫東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今年剛剛退休,但早已「高度重視」自己的養老規劃。他不僅依靠國家提供的基本養老金,還透過企業年金計劃和個人儲蓄為退休生活做了充足的準備。手裏的余錢都科學地「調配」起來,最大可能地實作資產的穩健增值。用老孫的話說,這不僅是「讓自己開心」,其實「也讓孩子省心」。

為自己的養老做規劃,可以讓兒女更加省心

孫東海這麽做並非是自己「靈機一動」,實際上這正是當下最科學的養老之道。從社會的發展層面來看,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養老保險正是人生養老的三個支柱。而在目前,全社會也都在以積極的行動助力養老金融的發展。

適配老年生活

為了一生一世的安心

截至2022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兩億八千萬人,這意味著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與此同時,我們的預期壽命也在不斷增長。2021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就已經達到78.2歲。按照60歲退休來算,絕大部份中國人將有近20年的老年時光。

如何安排好老年生活,擁有一個高品質的晚年,是這個時代為我們提出的問題。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關註著老年人的幸福,並開始在細節處為他們著想。

範爺爺家住在湖南益陽,是一位退伍軍人,今年已經81歲了,身體依然硬朗。他覺得自己還能撐起生活,不願跟子女同住。

建行北京市分行誌願者到社群開展金融知識宣傳,老年朋友也積極參與

建信人壽在了解了範爺爺的情況後,幫他在家中安裝了各種報警器,包括人體感應的、燃氣和煙霧感應的裝置。這樣一旦發生了意外,子女就可以及時了解情況。另外他們還在衛生間配置了防滑地墊、靠背淋浴椅、助力扶手等,最大限度避免老人在家中摔倒或磕碰。

這看起來僅僅像是中國建設銀行為老人家做的一件「好人好事」,但實際上它是建行的「居家適老智慧改造」之一。它背後勾連著一套醫保服務:假如老人不慎摔倒,紅外報警器就能第一時間預警後台,後台呼叫家人、聯系醫院,完成一系列操作。而後續公司的意外保險和醫療保障,也可幫助家人減輕治療的負擔。

建行為老年人著想,絕非是「安裝幾個裝置」那麽簡單,背後蘊含著對養老金融的革新性思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規劃部署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指出要「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作為國有四大行之一的建行,積極響應號召,透過有溫度有情懷的「金融手術刀」解決社會痛點,針對全社會的養老需求,開始了全景式的布局。

建行用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特色化的精細服務,讓老年客戶感受到尊重、關懷與溫暖

作為建行集團養老生態的重要一環,建信人壽圍繞「延養、財養、醫養、康養」四大板塊構建養老保險產品體系,打造「健康、安心、品質、智慧、快樂」五大悅享養老服務體系,目前簽約12家旅居養老服務供應商,服務網路覆蓋全國的34個城市。

為了解決老年人的生活不便,建行常常在細節之處下足功夫。在老年客戶集中的線下網點,他們設定了許多的無障礙設施、輔助器具,向老年人提供可心的服務。

看不清字怎麽辦?建行的「勞動者港灣」配有老花鏡。走路不方便怎麽辦,這裏也有輪椅和拐杖。在使用手機操作時,建行還特意推出了建行APP的大字版。如果操作繁瑣,老年人搞不來怎麽辦?建行可以讓老人授權給他人,讓子女幫忙進行手機操作。一般涉及到錢的問題,金融服務都是很謹慎,但建行則在安全的基礎上,努力地消除著障礙。

建行廈門市分行在愛心座椅處配置了扶手和無障礙陪護座

「現在辦理業務,我只來建行。」享受到關愛服務的老人家道出自己的真心話。老人說出這樣的話來,也讓建行的工作人員深感欣慰。

服務遠不止這些細節。考慮到一部份老年人有多處房產,或者房子在市中心、或者是老破小,建行還靈活地推出了「以房養老」的方案,例如可以把房子租給年輕人,手裏多了一份收入,可以享受更好的養老服務。建行幫助老人家盤活自己手裏的資產,創造出了很多變通的養老方案。

一切都是為了有品質的老年生活,讓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便, 老有所樂

最近幾年,「養老」和「養老金融」不斷成為熱詞。在去年10月底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中,中央明確提出了做好養老金融的要求,也是養老金融首次被列為國家金融的重點工作。

眾所周知,國家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或職業養老金、個人養老金是養老體系的三大支柱,而特別是在第三支柱方面,養老金融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早在2022年,建設銀行就整合集團內外資源,成立了專門的養老金融領導小組,提出了養老金融「1314」發展策略,所謂的1314,寓意建設銀行的養老金融服務將努力伴隨我們每個人「一生一世」。

建行透過全方位的服務,讓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就在今年的2月29日,建設銀行正式釋出集團養老金融統一品牌「健養安」,將不斷打造養老服務品質,以全方位、全流程的養老金融服務陪伴客戶。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也宣布全面啟動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十項行動。例如用心用情地提升養老金融服務溫度,盡心盡責地做好客戶長期陪伴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建行還打造了業內領先的個人養老金帳戶服務,實作順暢開戶、無憂投資,積極消除客戶「不會投、不敢投」的顧慮。

建設銀行認為,中央有部署,人民有需要,他們就必須有行動。此時此刻,建行正在打造成一個高品質養老的金融生態,讓更多的人投入到新型養老金融服務中,實作正向的養老生態迴圈。很多老人因此獲得了金融上的保障,收獲了內心的安全感。

從「夕陽紅」到「夕陽虹」

從「怕」老到「享」老

近年來,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逐漸淡化,人們開始更加註重個人養老儲備和社會保障的重要性。各級政府和建行這樣有擔當的金融機構也加大了對養老服務的投入,推動了養老產業的發展,養老模式也逐漸多元化。

相應地,老年人也更傾向於利用金融方式來確保晚年生活的品質。解決了後顧之憂,內心的匱乏感大大減少,老人們也敢於享受生活了。

當我們再次見到許建發時,他也學會了「金融養老」。合理安排了自己的養老規劃後,生活更多了幾分自在。現在他有了一群玩得來的老哥們,打牌、下棋、跳舞、徒步,沒事還都愛「吼一嗓子」。唱歌視訊發到短視訊平台上,許建發還收獲了一波線上粉絲。

在「金融養老」的護航下,老人們可以放心暢享退休時光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都跟許建發一樣,透過金融規劃老年生涯,從「怕」老,變為「享」老:他們是快樂的探戈達人,是吉他高手,是資深老「驢」……老人們不僅享受退休時光、康養旅遊,還可以透過學習技能、培養愛好、參與社群服務等方式,繼續實作個人的價值,享受一個幸福而充實的晚年生活。

老年生活不再有標準範本,而是變得豐富多元,繽紛多彩。 原本的「夕陽紅」生活,正在被這些「老會玩」們玩成了「夕陽虹」。


退休後的時光,不再被看作是「生活的尾聲」,而是豐富多彩的人生後半場。筆者以為,老年朋友包括現在的未老上班族如果能主動規劃養老,自然會在未來減輕孩子的「負擔」,這也是國家大力發展養老金融的意義——透過金融的專業力量助力構建良好的養老生態、實作對個人養老全方位的支持,最終幫助老人養老、享老、樂老,讓他們養老更安心、生活更美好。

老許、老張、老孫、範爺爺等先行者,已經享受到養老金融帶來的幸福「享」老生活了,未老或已老的你心動了嗎?

策劃丨 三聯.CREATIVE

監制丨 路瑞海

微信編輯 方禾

設計排版丨 熊清

作者丨 幽幽之默

圖片來源丨 視覺中國 中國建設銀行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系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