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下:
58歲時,你離異,無孩,一個人獨居。
你能接受嗎?
大部份人可能會搖頭。
甚至,會把這種狀態用「晚景淒涼」來形容。
可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葉靜,卻樂在其中。
退休後,她和曾經的學生保持緊密聯系。
學生經常上她家串門,她也經常回校園攝影、開講座。
在學生的評價裏,葉靜身上的標簽有很多:
攝影師,制片人,美食家,文欄作者,北大光華學院講課老師……
每一個身份,都彰顯著她退休生活的精彩。
在家裏,葉靜養了一屋子的花。
閑暇時,她就窩在自己的小屋裏,賞雪、侍花、看鴿子,日子過得悠閑且舒適。
雖然大齡單身,葉靜卻把生活過出了另一番滋味。
沒有自怨自艾,更多的是平胡、自洽和從容。
正如她自己所說:
「既然選擇了現在的狀態,我就應該好好活。」
一個人行至暮年,最好的姿態是什麽?
或許在葉靜身上,你能找到答案。
葉靜曾形容自己是「人生的狡猾者」。
年輕時,她做事追求立竿見影,但凡遇到一點困難,就喜歡繞道走。
老了她才知道,這樣的習慣,讓自己錯失了很多寶貴的體驗。
她決定「做點笨事」,把青春重新活一遍。
最早開始的,是跑步。
那天,有朋友以「拍攝秋天」為由,把葉靜請到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可到了公園,她的相機卻被朋友「沒收」了。
朋友把一個陌生人推到她面前,說:
這是中國最好的跑步教練,你以後,就跟他練了。
為了激勵葉靜,朋友還鼓勵她,如果能堅持跑一年,就給她5000塊錢。
葉靜爽快答應了朋友,她堅持和教練學習,不知不覺,就跑了1000公裏。
除了跑步,葉靜還報了芭蕾舞班。
跳舞不僅讓她的身體得到放松和舒展,也讓優雅的氣質,沈澱在了她的舉手投足間。
葉靜年輕時有個遺憾,就是英文不好。
所以居家期間,她堅持背單詞,希望以後在不靠轉譯的情況下,出國旅行。
「人其實特別容易往下滑,其實我是借著跑步、學習這些事,把自己的生命狀態提在一個位置上。」
葉靜坦言,人總會走下坡路,但提前做好準備,等那一天到來時,也會從容很多。
除了運動和學習,葉靜還有各種方式,充實自己的生活。
作為資深電影人,葉靜常去各大高校上課、做策劃,做制片人,甚至開了網課,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回到熟悉的領域,她常常能找到發揮余熱的價值感。
生日那天,葉靜收到了學生們刷屏的祝福。
有學生還專門登門看望,這讓葉靜感到非常幸福。
葉靜曾說:
「我現在就是把時空擰回去,把58歲到68歲的時段,當成18歲到28歲來過。」
雖然年近花甲,但葉靜身上,毫無沈重的年齡感。
她打破年齡的刻板印象,在人生的下半程自由奔跑著,滿身蓬勃,一如盛年。
葉靜曾坦言,自己「並不是絕對的獨身主義者」。
年輕時,她有過一段婚姻,離婚後,她也一度想領養孩子。
只可惜很多事事與願違。
因為機緣不夠,她至今仍孤身一人。
每當看到別的家庭夫妻恩愛、兒女歡聚,葉靜難免心生羨慕。
但一個人生活久了,她也釋然了。
在葉靜看來,人生由許多開關組成。
「孩子」這個開關,對她來說是無效的,那就關掉;
「婚姻」這個開關,因為始終沒遇到合適的人,所以也可以關掉。
她只需要把精力,投入那些開關開啟的地方。
葉靜喜歡在朋友圈分享各種美好的事物,潮水般的贊評,常常讓她感動於人與人心靈相通的默契。
閑時,葉靜常常翻閱一些老信封、舊雜誌、相簿。
上面記錄著她年輕時演講的風采,與朋友的互相勉勵,甚至家人去世的訃告……
對往昔的追憶,就是她與自己的親密。
葉靜特別喜歡自己的一個老師。
老師姓屠,是業內優秀的攝影師,和葉靜一樣,也是獨身者。
2020年的初夏,葉靜突然收到屠老師的簡訊,說她要去康復醫院,以後不要給她發簡訊、打電話了。
那之後,屠老師沒過幾天,就過世了。
葉靜後來才知道,屠老師很早就被確診了癌癥。
但屠老師沒向任何人訴苦,而是悄悄交代好所有後事,走得幹幹凈凈。
屠老師去世後的某一天,葉靜看到老師曾經寫的書。
時空在那一刻產生其妙的交錯,過世的人,精神依然在跟活著的人交流著、碰撞著。
葉靜不覺為之動容。
這世上,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沒有缺憾的。
行至暮年,誰都可能面臨失去伴侶、膝下荒涼的處境。
但只要心態豁達,一樣可以將後半生過得豐富且有意義。
正如葉靜的感悟:
人年輕的時候,總是向外求,但向外如果求不得,一定要向內。
當你向內求自己的時候,這個世界都不在你的話下。
命運的走向想來難以預測,但無論熱鬧還是孤獨,認真生活的人,都不會被生活辜負。
不止葉靜,很多人也在退休之後,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最近爆火的廣州「鋼琴奶奶」鄔姨,每周四上午,都會準時出現在門診大廳,為病人彈鋼琴。
鄔姨已經89歲,老伴去年年底剛過世。
但鄔姨並沒有讓自己長久沈浸在悲傷裏,她重拾音樂愛好,成為了醫院的鋼琴演奏誌願者。
鄔姨的眼睛不好,看不清譜子,所以每次彈琴前,她會都會手抄一遍簡譜,直到爛熟於心。
在日記裏,鄔姨寫道:
彈琴使病人可以聽音樂,愉快身心。
這是件好事,而我應該去做好事,並且盡力而為。
鄔姨從小有個音樂夢,退休後,在老年大學學過樂器。
從指尖流淌出的琴聲,讓她找回了年輕的熱情,也治愈了來來往往的每個病人。
和鄔姨一樣,「天蠍奶奶」王沛也在桑榆晚景時,實作了年少時的夢想。
曾經,天蠍奶奶喜歡跳舞,卻因為個子太高,被文工團拒之門外。
退休後,她終於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天蠍奶奶加入了老年大學模特班,參加過大大小小的走秀,也登上過央視的綜藝節目;
她下載了抖音,堅持發跳舞視訊,記錄自己鏡頭前的風采;
興致上來時,她還會展示鐘愛的長裙、絲巾、牛仔褲,分享獨家穿搭秘籍。
昔日的舞台夢,在退休後終於實作。
天蠍奶奶說,會繼續健康快樂地活著,並鼓勵更多人,不懼衰老、活出自信。
當然,還有很多老人在晚年時,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86歲的北大奶奶朱錦沁,老伴去世後,堅持和兒女分開住。
她經常在家打桌球、熬夜看比賽,還開了視訊帳號和網友們嘮嗑,生活每天都很快樂。
62歲的「機車奶奶」劉學英,退休後一直想去西藏。
考了駕駛證後,她一人一摩,自駕經過浙江、廣東、廣西、四川等省份,終於抵達心心念念的地方。
還有「網紅」調酒師項阿姨,退休後,本想著去酒吧感受年輕人的氛圍。
沒想到很多網友被她調酒的風采吸引,紛紛來酒吧與她合影留念,讓她感覺「非常幸福」。
人生過半,很多人都在探尋自己路上,活出了價值感。
或許是實作了未完成的夢想,或許參加了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又或許緊跟時代,找到了自己的詩和遠方。
誰說老了就得呆在家頤養天年,每天圍著孫子孫女轉?
年齡,從來不是定義某種生活狀態的理由。
前半生為了票子孩子房子忙碌不休,後半生,更該肆意熱烈地活一回,遇見真正的自由。
很喜歡一句話:
「人的疆域應該是不斷能往前夠的。」
變老是生命必經的狀態,但它從來不代表年輕的終結。
有些人三四十歲,就老氣橫秋,對未來喪失了希望和熱情;
有些人七八十歲,卻朝氣蓬勃,活出了內在的美麗與豐盛。
個中原因,在於心態的差異。
當你覺得老去意味著身體每況愈下、離不開兒孫照顧,人生自然會走下坡路;
當你認為變老是新階段的開始,意味著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沈澱、去提升,自然也會迎來人生的啟航。
年齡從不是困住自我的桎梏。
無論多少歲,每個人都有權利活出最好的人生。
一如鮑伯·迪倫說的:
「昔日我如此蒼老,但如今風華正茂。」
點亮 【在看】 ,願我們都能在歷經歲月變遷後,依舊保持年輕,依舊風華正茂。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主播 | 韓丹,原廣播節目主持人,視訊號:韓丹下午茶。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