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以案說醫】蔡立民:補氣健脾,養血安神,祛瘀通絡治療行痹

2024-05-15養生


蔡立民, 廣東省名中醫, 東莞市人民醫院原院長, 黨委書記,中醫骨科主任中醫師, 國務院 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東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從事骨傷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40年,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7項,發表論文50余篇,參與發明專利2項,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廣東醫院優秀院長」 等多項榮譽。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任某,女,時年69歲。

【發病過程】

患者6年前漸出現雙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疼痛遊走不定。外院診斷:雙膝骨性關節炎。欲求中醫治療,遂來找蔡主任就診。

首診證候

癥見: 患者 平素易感頭部麻木,易疲乏,活動後心慌,眠欠佳,易煩躁,難入睡,胃納一般,無腹脹,二便調。舌瘦,淡暗,舌苔薄白膩。脈細。

查體: 膝關節稍腫脹,壓痛(+)。

既往史: 既往有高血壓病病史(具體不詳)。

辨證論治

西醫診斷: 1.雙膝骨關節炎 2.高血壓病。

中醫診斷: 痹(脾虛失健,氣血虧虛,瘀阻經絡)。

治法: 補氣健脾,養血安神,祛瘀通絡。

處方: 歸脾東加減:五指毛桃30g,白朮20g,茯苓20g,山藥15g,太子參15g,當歸15g,丹參10g,百合20g,刺五加30g,夜交藤30g,蜈蚣2條,炙甘草5g,雞血藤30g。

共7劑,日1劑, 水煎服。

隨診過程

二診: 2017年03月04日

患者訴初診後間斷服用原方中藥,膝關節疼痛較前好轉,但晚上遇冷疼痛加重,腫脹壓痛減輕,今仍有疲乏,時有心慌,氣短,自汗,納眠差,口幹,偶有下肢皮下瘀點,二便調。舌淡紅,苔幹根膩,脈細。

處方: 初診 服藥後癥減,但遇冷加重,為氣虛及陽,陽氣不足,方藥予加強健脾補腎,養血安神,通絡止痛,具體方藥如下:

黨參15g,茯苓25g,白芍20g,五味子8g,五指毛桃20g,生地黃25g,合歡皮15g,全蠍5g,巴戟天15g,杜仲15g,白朮15g,川芎15g。

共7劑,煎服法同前。

1周後復診,患者訴諸癥減,守方鞏固服用10余劑。

【按語】

中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肝主筋,藏血,腎主骨生髓,肝腎同源,共養筋骨,故筋骨疾病與肝脾腎密切相關。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脾腎與人體的免疫機能亦是密切相關的。

此老年患者,罹患膝骨關節炎日久,漸傷脾胃,脾虛氣血生化乏源,血不養心,則心脾兩虛,表現心悸、氣短、自汗、納差、皮下瘀點,治宜健脾益氣,養血安神,在補脾基礎上灼加補腎強筋、通絡止痛藥物,則可正安邪消。

蔡主任認為治療膝骨關節炎,宜抓住肝脾腎虧虛這個根本內因,透過糾正膝骨關節炎內在的體質偏差,結合祛除風寒濕熱病邪,將對膝骨關節炎病情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提倡扶正為主,祛邪為輔,扶脾腎之陽(氣),扶肝腎之陰(血)。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療方案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療方案。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 東莞市人民醫院 ,醫學指導: 蔡立民 主任中醫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