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卡片關註我 ↑
作為葡萄酒新手小白,尷尬有三:其一,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拗斷瓶塞;其二,在盲品交流時無語凝噎;其三,在餐廳選酒時遲疑不決。有句話說得好,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不過為了避免出現一頓飯吃完了,酒卻還沒上的腳趾摳地局面,我們整理了一份簡短的餐廳點酒指南,希望這些建議能將這種尷尬感轉變為一次愉快的體驗。
詢問對方喜好
無論是約會、應酬或與朋友小聚,不管你是否熟悉餐廳供應的葡萄酒,如果酒單落在你的手中,該怎麽選酒呢?
若是熟悉的人,喜好一般都很清楚,照顧到對方的口味愛好即可。如果對方沒接觸過葡萄酒怎麽辦?就按 TA 平時的飲食習慣來,看人選酒。此外,面對相知甚少的人時,我們可以直接詢問對方的喜好,在拿不準要點哪個酒之前,征詢一下對方的意見,這是基本的禮節。再看看你們點的菜偏向什麽風格:風格越清淡,應該選擇酒體越清淡的葡萄酒;甜型葡萄酒搭配偏甜或者辣味的菜都沒有問題。
瀏覽餐廳酒單
當你就座就坐後服務員遲遲沒有遞上酒單,請立即跟 TA 索要一份。要想讀懂酒單,首先要了解常見酒單是如何分類的。好的酒單將包括每種葡萄酒的價格、生產商、葡萄品種,產區以及年份資訊,標有 NV(Non Vintage) 的葡萄酒是無年份葡萄酒。點酒前不妨快速瀏覽一下每一部份,這有利於我們快速確定目標。
幾乎所有的酒單都會按照如下圖所示 4 種方式分類,葡萄酒型別(紅、白、桃紅、起泡等)、產區(選擇的產區最好按照餐廳的菜系來點,比如義大利餐配義大利酒)、葡萄品種(舉例來說,赤霞珠大機率會比較濃郁強勁,黑皮諾則大機率比較優雅)以及是否為國產或者進口酒(切記:不一定國產酒就不好)。
部份只有一頁酒單的餐廳往往不會有產區或品種的細分,因而不少餐廳會直接根據自己的供求關系來決定酒款的前後順序,當然有的也會簡單地以首字母或者價格排序。透過瀏覽酒單,你可以將選擇範圍縮小到 2 至3 款葡萄酒。
求助侍酒師
一般高端餐廳都有侍酒師,如果實在拿不定主意,征詢侍酒師意見是最輕松的做法。侍酒師既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又足夠了解自家酒款,通常能根據客戶的配餐需要,個人口味,和預算要求等資訊推薦最佳酒款。
不少人擔心向侍酒師透露自己是葡萄酒小白後會被宰,於是很多人會不懂裝懂,拿著酒單瞎琢磨,最後選的酒反而不盡如人意。這時就需要你堅持酒款預算了,選酒時對於價格不必忌諱,如果不想在客人面前直接報出價格區間,比較推薦的方式是指著酒單右欄的價目表,詢問 「 在這個價格範圍內,有什麽推薦嗎?」把酒款價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既能挑選到合適的好酒,也不至於在就餐後懊惱莫名被宰。
有些餐廳的葡萄酒可以按杯點和按瓶點。按杯銷售的葡萄酒很受歡迎,相比按瓶選酒,小白更願意按杯點,這好比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裏,降低了選錯酒的風險。但是業內人士往往更願意按瓶點。通常行業的標準是一杯葡萄酒的費用為一瓶葡萄酒的批發價,實際上按瓶銷售的葡萄酒價格更優惠,喝不完的酒也是可以打包帶回家的,不會浪費。
確認酒款資訊
選好酒後,需要確認酒款是否拿錯,年份有無出入。開瓶後,侍酒師會將葡萄酒的軟木塞遞給你,你可以看看軟木塞末端是否濕潤,一般來說濕潤的軟木塞標明酒款保存良好,如果軟木塞末端幹燥則標明這瓶酒可能保存不當,已經過度氧化了。然後,聞一聞,嘗一口侍酒師倒在杯裏的葡萄酒,如果在聞和品嘗的過程中感覺有異味,如明顯的黴味、濕紙板或者醋味,說明酒變質了,這時你可以直接和侍酒師反映,並要求換一瓶酒。
內建好酒
一般來說,餐廳的酒會比市場上的要貴,可以事先問問餐廳是否允許內建葡萄酒,如果允許,有些餐廳可能會收取一定的開瓶費。如果希望在餐廳點酒,可以在網上或者直接聯系餐廳先看看酒單,事先做點功課,確定你預期的價位範圍。相信還是更多的人喜歡內建美酒,畢竟選擇面更廣。帶什麽酒,又是個考驗品位的時刻。
都是一群葡萄酒愛好者,除了常見的酒款,最好有 1-2 款酒是亮點。
可以帶瑪歌(Chateau Margaux)、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之類的名莊酒,好喝,水準高,具有震撼力,當然價格也很「感人」,土豪君可以選擇這類酒。
也可以帶少見的特色酒,有意思不落俗套。比如說,黑皮諾幹白、單一麝香幹白(Muscat)、義大利南部特色酒薩蘭諾幹紅(Montefalco Sagrantino)、單一慕合懷特幹紅(Mourvedre)等,這類酒可以其罕見性、獨特性秒殺一切酒局,足以勾起大部份人的好奇心和試酒的欲望了。
另外,平時多積累一些基本葡萄酒知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說經典產區、葡萄品種特點,基本酒款配餐常識等等。當然,最靠譜的做法是選一些大眾都能接受且較為百搭的葡萄酒,比如說清新的幹白,還有很合國人口味的西拉、黑皮諾幹紅等。說了這麽多,你有過在餐廳點酒的尷尬故事嗎?在下面的評論區分享給我們吧~
-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囊括一切酒類知識,走進微醺酒類世界!
掃碼關註我們
檢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