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國醫大師徐經世:治療痤瘡經驗

2024-07-06養生

▲徐經世 國醫大師 (1933-)

痤瘡是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雖為皮膚病變,而實為臟腑氣血不調。丹梔逍遙散出自明·薛己編撰的【內科摘要】,具有疏肝健脾,和血調經的功效。

徐經世,第二屆國醫大師,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第二、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經世治療痤瘡,善從內調治, 現將 徐老 用丹梔逍遙散治療痤瘡的典型病案總結如下,以饗同仁。

醫案一

余某某,女,時年22歲。2009年2月15日初診。患者面部痤瘡,反復發作多年,曾經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不佳。近期加重,面部潮熱,手足心熱,經常有汗,月經周期提前3~7天,量少色黯,納差,小便黃,舌黯紅,苔黃膩,脈弦有力。按其脈癥,此乃肝郁化火,氣血瘀滯之象。治以清肝泄熱,調和氣血法,擬方丹梔逍遙散加減。

處方: 南沙參12克,杭菊花15克,焦梔子10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赤芍10克,冬桑葉10克,茺蔚子15克,炒丹皮10克,蟬蛻6克,甘草5克,燈心草3克。10劑,水煎服,日1劑,連服10天。

服藥後諸癥皆有改善,面部痤瘡減少,面部潮熱、手足心熱出汗等癥都減輕。舌黯紅,苔黃膩,脈弦有力。守上方再服10劑。

三診時諸癥皆有明顯改善,其他癥狀也基本消除。為清除余邪而善後,故守原方再進10劑。藥盡病除,取得了滿意療效。

按: 本案患者肝郁化火,肝火夾濕熱上炎,故面部潮熱。氣血瘀滯再加濕熱蒸散共凝面部而成痤瘡。手足心熱經常有汗,乃是陽明胃熱和心腎有火。方用杭菊花、焦梔子、黃芩清肝瀉火,清熱燥濕。赤芍、茺蔚子、炒丹皮涼血活血,調和氣血。連翹清熱解毒透邪,善清心火而散上焦風熱,又能消癰散結,以助上藥消散面部瘀結。冬桑葉疏散風熱,潤燥涼血,南沙參滋陰以制火,蟬蛻疏散風熱,燈心草清心除煩,清熱利尿,瀉心通淋。諸藥合用,共奏清肝泄熱,調和氣血之功。因藥切中病機,故取效甚捷。

醫案二

文某某,女,時年22歲。2009年3月10日初診。患者面部痤瘡,反復發作多年,經多次治療無效。手足心熱,經常有汗,偶有手指、面部發麻,飲食可,月經周期正常,色黯量多。舌紅,苔黃膩,脈細滑微弦。按其脈癥,

此乃血虛肝郁,郁而化熱,濕熱雍塞面部所致。治以養血柔肝,清熱化濕,擬方丹梔逍遙散加減。

處方: 熟女貞15克,旱蓮草15克,杭白芍20克,幹生地18克,炒梔子10克,杭菊花15克,茺蔚子15克,冬桑葉10克,蟬蛻6克,延胡索15克,甘草5克。10劑,水煎服,日1劑,連服10天。

2009年3月20日二診: 藥後諸癥皆有改善,痤瘡減少,手足心熱且經常有汗,偶有手指面部發麻等癥都有好轉。說明上藥切對病機,癥狀減輕,但未根除。舌紅苔黃膩,脈細滑微弦。按其病癥,此乃仍為血虛肝郁,郁而化熱,濕熱雍塞面部之象。仍擬予養血柔肝,清熱化濕法為治。擬方丹梔逍遙散加減。守上方再用10劑。水煎服,日1劑,連服10天。

2009年4月5日三診: 藥後諸癥明顯改善,面部痤瘡大部份消除,只有少數仍留於面部,手足心熱且經常有汗,偶有手指面部發麻等癥狀明顯減輕。為繼續清除余邪而善後,再用上方繼以調之。上方10劑,水煎服,日1劑,連服10天。

按: 手足心熱且經常有汗是陽明胃熱所致,手指面部發麻是濕熱雍塞患部所致,經色黯是氣血不調有郁滯現象,量多是血熱迫血妄行所致。脈細為血虛之象。本案患者面部痤瘡,反復發作多年,經多次治療無效。此乃血虛肝郁,郁而化熱,濕熱雍塞面部而成痤瘡。治以養血柔肝,清熱化濕。擬方丹梔逍遙散加減。

方用熟女貞子、旱蓮草、杭白芍養血而柔養肝腎,幹生地滋陰清熱涼血,炒梔子、杭菊花清熱燥濕,清肝瀉火,茺蔚子調氣血,延胡索活血理氣,冬桑葉輕清涼散,既能清疏肺經在表風熱,又能潤燥、瀉肝、涼血止血,一藥多用,既能清面部風熱,又能瀉肝火以祛痤瘡之成因,又能涼血止血以治月經量多。蟬蛻清風熱以抗敏,甘草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養血柔肝,清熱化濕之功。藥後諸癥皆有改善,痤瘡減少。說明上藥切對病機。本案用藥,僅11味,配伍精當,療效卓著,藥到病除。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內 容選自【中國中醫藥報】2011年11月26日第四版,卓思源、王開興、楊凱 安徽省中醫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