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強大的「夾脊穴」,消化不良立馬見效

2024-06-29養生

小編導讀

夏日炎炎,氣溫升高,飲食不慎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平素脾胃功能就稍弱的朋友很容易被氣候所影響,開始頻繁出現消化上的癥狀,或腹瀉便稀、或食欲不振,或打嗝反酸,甚至還會有胃脘部及兩脅脹滿疼痛的情況。有這樣一種特殊的針刺治療方法,操作方便、簡單,對於本癥狀十分有效,請大家來詳細了解。

功能性消化不良屬於中醫學「胃脘痛」「胃痞」範疇。本病脾虛為本,邪實為標,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

經絡辨證

從經絡循行來看,足陽明胃經「屬胃、絡脾」,與胃直接相連,是調節功能性消化不良最直接的經絡;胃經的表裏經為足太陰脾經,脾經「絡胃」,「復從胃,別上隔」,與胃相連;胃經同名經為大腸經,其經脈相互銜接,「同氣相通」。足厥陰肝經「夾胃,屬肝,絡膽」,膽經與胃經雖無直接聯系,但是二者在耳前及少腹部相互交匯重疊,而其執行的氣血可以相互貫通。且肝膽相鄰,膽經與肝經互為表裏經,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膽汁排泄暢達,脾胃運化功能也能健旺。

因此,肝經、膽經與胃在功能上關系緊密。根據我們的臨床實踐及文獻研究結果, 胃經、脾經、大腸經、肝經、膽經與功能性消化不良關系密切, 為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關經絡。

>>>

診療方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脾虛為本、邪實為標,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根據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機,可分為 損傷型 肝脾不調型

脾胃乃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為胃行其津液」,胃主受納腐熟有賴於脾主運化的協助。對於脾胃損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應以 「健脾和胃、理氣行滯」 為主要治療原則。

脾胃為中焦氣機樞紐,脾氣主升,胃氣主降,其皆有賴於肝的疏泄調達。若肝失調達、脾失運化,則脾胃升降功能障礙,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對於肝脾不調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應以 「疏肝健脾、和胃消痞」 為主要治療原則。
1 . 脾胃損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證要點: 胃脘脹滿、疼痛,餐後飽脹和早飽感,納呆、便溏,舌淡,苔白或薄黃,脈細弱。

治療經絡: 胃經、脾經、大腸經。

針刺處方: 脾夾脊(T 11 夾脊)、胃夾脊(T 12 夾脊)、大腸夾脊(L 4 夾脊)、中脘、天樞、手三裏、足三裏、以足三裏為中心1~1.5寸皮部區。雙側取穴。

針刺方法: 脾夾脊、胃夾脊、大腸夾脊點刺,不留針,中脘、天樞直刺,進針0.5寸,手三裏、足三裏直刺,進針1寸,以足三裏為中心1~1.5寸皮部區皮下平刺,留針30分鐘。一周治療2~3次。

處方說明: 本處方是根據同源點針刺治療程式,結合臨床經驗制訂的規範治療方案。 脾夾脊、胃夾脊、大腸夾脊為中樞同源點 ,調節脾、胃、大腸三經氣血,養護脾、胃、大腸臟腑精氣。

中脘為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普濟方】有「治五臟積聚氣,穴中脘」,針刺中脘可理氣和胃。天樞為大腸募穴,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足三裏為胃經合穴,又是胃之下合穴,「合治內腑」。【脈經·胃足陽明經病證】曰:「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三裏。」針刺足三裏能通調腑氣,和胃止痛。手三裏屬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從全像理論看,手三裏與足三裏有結構相似性,且足三裏處出現敏化反應,手三裏往往出現類似的反應。

這幾個部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高發同源點,以上同源點配合,共奏健脾和胃、理氣行滯的作用。

2 . 肝脾不調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證要點: 胃脘脹滿、疼痛,兩脅脹滿,噯氣吞酸,情誌抑郁,喜太息,或心煩易怒,舌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治療經絡增加肝經、膽經。

針刺處方: 肝夾脊(T 9 夾脊)、膽夾脊(T 10 夾脊)、脾夾脊(T 11 夾脊)、胃夾脊(T 12 夾脊)、大腸夾脊(L 4 夾脊)、中脘、天樞、手三裏、足三裏、陽陵泉、太沖及以足三裏為中心1~1.5寸、陽陵泉下1~1.5寸皮部區。雙側取穴。

針刺方法: 肝夾脊、膽夾脊、脾夾脊、胃夾脊、大腸夾脊點刺,不留針,中脘、天樞直刺,進針0.5寸,手三裏、足三裏、陽陵泉直刺,進針1寸,太沖直刺,進針0.5寸,以足三裏為中心1~1.5寸皮部區、陽陵泉下1~1.5寸皮部區平刺,留針30分鐘。一周治療2~3次。

處方說明: 【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土得木而達。」生理情況下,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能使全身氣機疏通暢達,有助於脾升胃降,脾胃功能正常;若肝失疏泄,木郁乘土,則脾氣不升、胃氣不降或胃氣上逆,出現腹痛腹瀉、脘腹脹滿等癥狀。肝膽相表裏,因此此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須註重肝、膽二經的調節。

肝夾脊、膽夾脊為中樞同源點, 調節肝、膽二經氣血,養護肝、膽元氣; 太沖、陽陵泉、陽陵泉 下1~1.5寸皮部區為肝脾不調功能性消化不良高發同源點。

>>>

調護

飲食節制,勿暴飲暴食;飲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肥甘、不易消化之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誌刺激;保持生活規律,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同源點療法,實作養元通絡

【同源點療法:一「點」即通的經絡診療方案】

點選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同源點療法是在養元通絡理論指導下,以疾病相關夾脊穴為中樞同源點,疾病相關經絡反應點為外周同源點,透過刺激中樞同源點和外周同源點來調養臟腑元氣、疏通病變經絡,進而實作「養元通絡」的治療目的。本書對同源點療法的理論基礎、診療程式、相關理論、診查和治療方法進行全面論述,舉例說明其臨床套用,並探討標準化診療方案。該療法由經絡診查、同源點治療兩個步驟構成,診療思路清晰、程式規範,易於讀者理解,臨床運用有法可循。在針刺操作上,不強調「得氣」,無需提插、撚轉等行針手法,讀者易於學習,患者樂於嘗試,有較高的推廣、運用價值。

本文僅作知識分享,不構成對任何藥物或治療的推薦和推廣,不能代替專業醫生的醫療建議。如有診療需要,請咨詢和聯系正規醫療機構。

往期推薦

Historical articles





版權聲明

本文部份內容選自【同源點療法:一「點」即通的經絡診療方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彭銳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悅讀中醫 (微訊號ydzhongyi)推薦發表, 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編輯: 李文博 楊東倫

✦稽核:魏傑

✦排版:楊東倫 郭東山

✦轉載、投稿、合作和團購書:17701086692(微訊號)

點選 「閱讀原文」 ,購買本文推薦好書

求分享

求收藏

求點選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