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周我們聊聊【美食】!
要說全世界最好吃的是中餐,應該沒人反對吧? 老外聽了都得點頭
但是如果從健康維度來評價,中餐就不那麽理直氣壯了。
畢竟,中國飲食兩次被柳葉刀點名,主要「成就」包括:升糖指數全球第一,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癌癥死亡,全球第一。
01
中國飲食,升糖指數第一名
關於不同國家飲食升糖指數的研究,發表在【柳葉刀】子刊"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 "上。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前瞻性佇列研究,分析了不同國家飲食的升糖指數(GI)和血糖負荷(GL)與糖尿病發病率之間的關聯。
研究納入了127 594名年齡在35-70歲之間的成年人,來自20個國家,包括北美、歐洲、南美、中東、南亞、中國、東南亞和非洲。
在中位隨訪 11·8 年期間,有7326 人 (5.7%) 發生 2 型糖尿病。
總體而言, 參與者飲食的升糖指數平均為85.9 。
其中, 中國飲食的升糖指數最高,為88.9。 其次是東南亞( 88.2)和 非洲( 88) 。
GI和GL高,就會導致糖尿病嗎?
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
與GI最低的飲食相比, 高GI飲食與糖尿病風險增加15%相關 ;
與GL最低的人相比, 高GL飲食與糖尿病風險增加21%相關 。
研究還分析了BMI、腰臀比高的參與者中,高GI食物與糖尿病的關系。 結果發現,在 BMI較高、腰粗 的 參與者中 ,這種 相關性 更強。
02
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
你可能註意到了,研究提到了兩個概念: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
升糖指數(GI),用來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對血糖濃度的影響。
高GI:70-100,對血糖影響較大
中GI:56-69,對血糖影響中等
低GI:≤55,對血糖影響較小
在這項研究中,以含有50g碳水化合物的白麵包作為參照標準,GI定為100。
其他常見食物的GI對應為:
非豆類澱粉類食品:93
含糖飲料:87
水果:69
果汁:68
澱粉類蔬菜:54
豆類:42
乳制品:38
而血糖負荷(GL) 反映了食物對血糖水平的實際影響。
GL=GI×該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一種食物最終會不會導致血糖升高,主要看GL 。
我們愛吃的白米飯、面條、饅頭等精致碳水,GI和GL雙高
高GL:≥20,對血糖影響較大
中GL:11-19,對血糖影響中等
低GL:≤10,對血糖影響較小
03
中國飲食
造成心血管和癌癥死亡 也是第一
2019年4月,【柳葉刀】發表的另一篇研究,分析了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飲食結構對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和發病率的影響。
結果發現,2017年,1100萬人死亡可歸因於飲食風險因素,心血管疾病是導致飲食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癌癥和2型糖尿病。
在世界人口前20的大國中, 中國是飲食相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癥死亡率最高的國家,飲食造成的心血管死亡、癌癥死亡排世界第一 。
那麽,是哪些飲食因素或習慣導致這種結果呢?
對飲食成分分析發現, 鈉攝入量高、全谷物攝入量低、水果攝入量低 是主要風險因素。
研究指出,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吸煙等任何其他風險都要多。 不良 飲食習慣與一系列慢性疾病有關,可能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這就尷尬了,我們吃飯是為了活著。
誰能想到,如今因為吃得太「好」,反而不能好好活著了?
對那些明確不健康的習慣,咱們確實要聽勸,比如少油少鹽少白米面,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但也沒必要走向另一個極端。
很多人為了健康長壽, 斷糖、斷碳水,吃飯回歸到維持生命體征的初心。
可是享受美食也是一種人生樂趣。
著名美食作家、英國人扶霞·鄧洛普,研究中國飲食文化三十年,寫了7本中國美食的書, 被稱為」最懂中餐的外國人「。
在新書【君幸事】中,她這樣寫道:
對中國人來說,飲食既是生理需要,也是生而為人最值得探尋的樂趣之一。
如果生活泛若不系之舟,食物可以成為錨,在遭遇幻滅時成為避難所,在承受壓迫時提供自由與創造的方寸之地,成為人生的慰藉。
本期有獎互動
互動話題
你的一日三餐通常怎麽搭配?
對照膳食寶塔,看看哪些吃得太多或太少?
或聊聊你最愛哪個國家或地區的美食
開獎時間
7月3日, 選3位優質留言使用者
(每周三,微信二條開獎)
互動獎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食物成分表
三本套裝
全家人的膳食指南, 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
1.Victoria Miller, PhD Prof David A Jenkins, MD PhD Mahshid Dehghan, PhD
Kristie Srichaikul, MD Sumathy Rangarajan, MSc Andrew Mente, PhD et al.Associations of the glycaemic index and the glycaemic load wit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127 594 people from 20 countrie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ubl ished:April 05,2024DOI: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4)00069-X
2.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Published:April 03, 2019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