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至30日是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維護聽力健康,樂享幸福晚年」。以下內容是關於老年人聽力健康相關的中醫防治科普內容,一起來學習~
老年人為什麽耳聾耳鳴? 【黃帝內經】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景嶽全書】說:「耳為腎竅,乃宗脈之所聚,若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目聰明,若勞傷血氣,精脫腎憊,必致耳聵,故人於中年之後,每多耳鳴,如風雨、如蟬鳴、如潮聲者,皆是陰衰腎虧而然。」臨床上,老年人耳鳴、耳聾以腎陰虛為多見。腎藏陰精,開竅於耳,腎精充足則耳聽聰敏;年老腎精漸衰,或稟賦不足,或久病藥毒傷陰,均可致腎精虧損,腎脈空虛,清竅失濡致耳聾、耳鳴。
現代醫學認為,老年人聽力下降與自然衰老、雜訊因素、藥物因素有關,此外,自主神經紊亂、腦供血不足、腦卒中前期、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糖尿病、營養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因素,精神緊張、情緒低落、憂郁、情緒波動等精神心理因素,以及長期高膽固醇飲食、高鹽飲食、飲用濃茶和含咖啡因的飲料、過度吸煙或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對聽力也有一定傷害。
聽力問題危害大
【黃帝內經】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個臟腑器官都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在超過65歲的老年人中,耳聾耳鳴發病率可高達60%。老年人聽力下降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對性格也會造成影響。
聽力障礙會使人失去安全感,易封閉自我,變得孤獨、多疑或煩躁、易怒。國外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有中度以上聽力下降的人群,日後患上老年癡呆的機率比聽力正常人群高兩倍以上。因此,如果老年人聽力出現問題,應引起家人的充分重視,及時就醫。
中醫防治有妙招
中醫按摩功法
下面介紹中醫護耳按摩十式,簡單易行,適合日常練習。
第一式:辨消音
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端坐椅子上,雙手自然放在兩側大腿上,全身放松,雙眼閉合,用耳朵去聆聽周圍的細小聲音。剛開始會覺得四周安靜無聲,練習久後能聽到心跳聲和周圍一些細微的聲音,甚至聽到血液流動的聲音。
第二式:鳴天鼓
練習時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環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高骨(後腦部骨突出處,即枕骨最高處)60下,每天17~19時腎經當令,此時練習效果最好。
第三式:提耳尖
拇指、食指夾捏雙耳尖(耳廓最高點)向上提、揪,反復15~20次,感到耳朵發熱、發紅為宜。
第四式:摩耳輪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摩擦2分鐘左右,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第五式:捏耳垂
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分別揉捏雙耳垂,力度要稍重,感覺微痛為宜。每次2分鐘左右。
第六式:抖耳道
先用右手食指指尖插入右側耳道內,上下快速抖動30次,然後用左手食指指尖插入左側耳道內,上下快速抖動30次。抖動耳道具有通經絡、開耳竅、益腎氣等多種保健功效。
第七式:擦耳廓
用雙手掌先由後向前擦耳廓,再由前向後摩擦耳廓。如此反復30次。
第八式:壓耳屏
坐定,雙手搓掌心20次,掌心發熱後,屏住呼吸,用雙手食指向內按壓耳屏,使之閉住耳孔,如此反復5次。
第九式:敲耳背
用食指敲打耳背,每次24下,每日2次,力度適中。
第十式:點翳風
翳風穴位於頸部,耳垂後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用拇指指尖點此穴,會有一種酸脹感傳到舌根,每次點按2分鐘,每日1次。
藥膳食療
推薦三道有助於保護聽力的藥膳,以供選用。
1、木耳紅棗粥
材料: 黑木耳40g,大棗5枚,粳米100g。
做法: 將黑木耳用溫水泡發,洗凈,切成細絲;大棗去核,切細;粳米淘凈。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 黑木耳入腎,可補益氣血、滋陰潤肺,且含有豐富的鐵元素。研究發現,補充鐵元素能有效地預防和延緩老年人耳鳴、耳聾的發生。
2、海參豬骨湯
材料: 海參15g,豬骨100g,生姜、蔥花、鹽適量。
做法: 豬骨洗凈,砍成小段備用;海參發好切成條狀備用。豬骨和海參同放入砂鍋內煮2小時,待快熟時放入適量生姜、蔥花、鹽,調味即成。
功效: 海參能補腎益精、養血潤燥,且含有豐富的鋅元素。研究表明,患有耳鳴的老年人中約30%缺鋅。豬骨性溫,味甘、鹹,入脾、胃經,有補脾氣、潤腸胃、壯腰膝的功效。
3、胡蘿蔔飲
材料: 胡蘿蔔500g,白糖50g。
做法: 將胡蘿蔔洗凈,切碎,放入鍋內,加入500ml水,上火煮沸約20分鐘。用紗布過濾去渣,加入適量白糖,調勻,即可飲用。
功效: β-胡蘿蔔素在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白內障及抗氧化方面有較好效果。胡蘿蔔中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可改善末梢的血流量,能起到保護內耳的作用。
日常養護
中老年人想要預防和延緩耳聾、耳鳴的發生,日常生活中還要註意以下方面。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聽力的衰退與腎虛有著密切的關系。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體質,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補腎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此外,生活中要盡量避免雜訊。若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輛喧鬧、人聲喧嘩等各種雜訊,會使老年人已開始衰退的聽覺更容易疲勞,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常處於痙攣狀態,內耳供血減少,聽力急劇減退,甚至引發雜訊性聾。經常掏挖耳朵也不利於保護聽力,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還可能破壞耳膜。耳道奇癢難受時,可用棉簽蘸少許耳道清潔液輕擦耳道,或服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魚肝油。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心境也非常重要,老年人如經常處於急躁、惱怒的狀態中,會使體內自主神經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導致內耳器官發生缺血、水腫和聽覺神經營養障礙,進而造成突發性耳聾。 ■
【來源: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