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形象圖
自1840年,清政府的大門被開啟之後,當時正處於極度巔峰和瘋狂狀態的英法聯軍已經攻陷了北京城,但是為何沒有直接滅了大清呢。
說實話,有一點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清政府在和列強的多次交鋒中,戰鬥力實際上一直很穩定,因為每次都是慘敗。到了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皇帝倉皇出逃,京城陷落,象征皇權的圓明園又被燒成了一片焦土。
按照慣例,在這個時候如果英、法聯軍及政府直接宣布清朝滅亡,再收拾其它的殘余勢力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可是,他們偏偏沒有。
有的朋友可能說,列強之間相互牽制,誰也難以獨占中國,或者說因為中國太大了,他們吞不下這麽大的國家。
我客觀的講一下,即使列強再怎麽互相制衡,大家一起分贓的話,無論是多分點還是少分點,都比不分強吧。
舉個例子,好比你和幾個同夥打劫了一個億,哪怕你就是分贓500萬,即使心裏再不願意,我覺得500萬這個一夜暴富的錢你也會接住,總不至於因為怕分贓不均就放棄這事兒吧?
再說列強吞不下中國這麽大的國家,大家可以去搜一搜相關資料,再同時期英帝國的殖民地有多大,大英鼎盛時期的殖民地達到了3500多萬平方公裏,覆蓋了亞洲、非洲、美洲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僅僅英屬印度就是個龐然大物,國土面積僅次於大清,更何況還有俄、法、美、日等國家,他們也是會來幫忙的。
所以,如果說列強吞不下大清,這個明顯是有悖於事實的。
那麽,殖民列強沒有滅亡並吞噬掉清朝的真實的原因是什麽呢?
從長遠來看,相比於滅掉大清之後由列強直接統治,這個管理成本太高了,所以沒必要。
大清不像其它殖民地那樣要麽文明程度較低,要麽一直松散沒有共主,清朝是那麽時候列強們面對的唯一一個有上千年大一統觀念的國家。
在這片土地上,大家已經習慣於有一個強力的大家長來管著,如果一旦沒了朝廷,形成了權力真空,那麽各省的督府必然會乘勢而起來爭奪皇帝寶座,大家互相攻伐,亂成一團。
大家看看歷代改朝換代的時候就知道,少則有幾十年,多則呢,就三五百年也說不定。
這個局面別說英、法了,我估計就連耶穌他老人家來了也沒有辦法。
說到底,本質上英、法等列強是來賺錢的,誰有心思沒完沒了的管你的家務事兒呢?而且如果華夏大地被搞成一鍋亂粥,這樣經商環境都被破壞掉了,還在這玩個球啊。
再不然的話,就必須出動龐大的軍隊,一下子把各方爭奪皇權的勢力都給打趴下,而且常年駐軍在這裏。但是這樣一來,軍費的開銷就會過於龐大,再者對於其他殖民地的控制就會大大地削弱,很容易出現遍地開花的事兒。
所以說白了,這筆賬怎麽算都不劃算,還不如保留大清,讓他做列強在華的利益代言人,這樣就可以長久的收割,還不費勁。
往近了說,英、法攻陷北京其實完全是個意外,如果他們是有備而來,想要滅掉大清,絕對不至於出動那麽一點人。
那他們來是幹嘛的呢?說出來你都可能不信。
大清繼承的是咱們華夏的儒家文化,素來是以禮儀之邦自居,但是它又同時擁有不講信用,不遵守貿易規則的優良傳統。
第一次鴉片戰爭簽完之後,清政府一直拖拖拉拉就不想履行,英國政府除了鴉片以外,其它的商品仍然進入不了中國的市場。
還有【南京條約】第二條規定,允許英國商人可以不受幹擾進入廣州城做生意,這些都沒有落實。
【南京條約】簽訂之後,英國人就多次交涉想要進廣州城,然而每次都被大清的太極拳給稀裏糊塗的化解。
1844年,英國人要求進廣州城,兩廣總督耆英說,兩年之後讓你進城。兩年之後英國人又來了,可是發現又被忽悠了。
英國政府於是意識到,外交對話沒有用,得給清朝上點手段了。1847年的4月1日,900個英軍突然發起進攻,占領了虎門,還有珠海的炮台。耆英立刻服軟,又開了兩年的支票。
兩年之後,耆英一溜煙調走了。估計這哥們心裏還想著「我哪管背後洪水滔天啊,我先撤了」。
英國公使文翰說,如果不能如期進入廣州城,英國將采取軍事行動,甚至不惜將戰火向北燃燒。
大清則是接著打太極,這事兒來來回回,又拖到了1854年。當時的兩廣總督葉名琛收到英國的照會,要求允許英國人進入廣州。但是這葉名琛因為是剛上任,不知道是背後有人受意,還是自己不懂深淺,直接對英國說了個「no」。
英國人這下死了心了,提出了三次照會,然而每次都沒有得到想要的回應。
於是,英國港督寶寧,他就直接率軍艦北上了。軍艦開到大沽口,英國提出了18個要求,鹹豐皇帝一看,人家大老遠來了,不能讓人家空手而歸啊,於是答應了3個不疼不癢的要求,這列強於是就被徹底激怒了。
▲鹹豐皇帝畫像
但這時候呢,英、法在別的地方也有麻煩,就沒有直接發動戰爭,雙方持續拉扯,在一次次的被忽略的過程中,英國的憤怒值越來越高,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就越來越多。
直到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天津,英、法派巴夏禮去談判,雙方代表在通州進行談判,談判進行的很順利,因為大清幾乎一口氣答應了英法的所有的要求,但最終因為「 英國不接受向大清皇帝行跪拜禮 」的問題,這事兒就沒有出最終結果。
於是,巴夏禮就回去了,結果這個時候,意外出現了。
大清派人出來打悶棍,指示僧格林沁將巴夏禮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為人質。,這才有了後來的京城陷落,還有火燒圓明園。
因為,當英法聯軍搶劫了北京以及圓明園之後,要求清政府歸還39名人質,可是39名人質,生還的僅有18人,其余歸還的全是屍骸,其中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的屍體是七至八塊。英國公使額爾金和司令格蘭特見到人質和屍體後,認為只有毀圓明園才能給中國皇帝極大的打擊。
圓明園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才被燒毀的。
說到底,英、法兩個強盜,派一小撮軍隊擺在大清的門口,也不過是想嚇唬嚇唬大清,利利索索答應他們的通商條件就行了,事情一步步演變成這樣,實在是超乎意料。
說在最後的話:晚清時候的一系列謎之操作有時候連我們也捉摸不透,當時的那一撥統治者是怎麽想的。不過 落後就要挨打的硬道理,放到什麽時候也不過時,吾輩當自勉之。
完
以上為正文,部份內容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中如涉及結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更多精彩持續更新,感謝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