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了解心理學,可以讓你把人生重來一次

2024-07-04歷史

2024年的社交平台上,「把自己重養一遍」的話題持續火爆。

有人把小時候家長不讓買的玩具集齊,小心擺放到展示櫃裏;有人在30歲時開始學習街舞,認真上好每周兩次課;有人每年生日都去拍一組寫真,彌補小時候對別人家小孩的羨慕……

「把自己重養一遍」,顧名思義就是把自己當做孩子,療愈過去養育方式帶來的傷害,獲得全新的成長。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劇照

為什麽許多人即使已經成年,仍然會對小時候的創傷念念不忘?把自己重養一遍,真的有用嗎?

01

看或不看,創傷就在那裏

心理治療師皮特·沃克在 【不原諒也沒關系】 一書中,提到了一種叫做 「情緒閃回」 的癥狀。在童年遭受過虐待或遺棄的人,在長大後的某個瞬間經由場景刺激,可能會退行至小時候被傷害的情緒狀態,羞恥、恐慌、憤怒、悲傷……

他描述自己情緒閃回的體驗:「我感到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無法說話和做出回應,甚至無法思考。我非常害怕,渾身顫抖,覺得自己特別渺小。」

【請回答1988】劇照

不是每個人都會擁有如此嚴重的情狀,但總有一些場景歷歷在目,難以釋懷。

或許是被忽視: 滿心期待地等著父母下班回來,和他們嘰嘰喳喳分享今天的見聞,卻被責問為什麽不寫作業。弟弟妹妹出生後,全家人的焦點都轉移過去,同樣是孩子的自己卻被遺忘在一旁。

或許是被打壓: 綜藝【是媽媽是女兒】裏,演員陶昕然講了一段小時候的經歷:考了98分,興高采烈地舉著試卷回家,卻因為扣掉的2分被媽媽打了一頓。將近40歲的她回憶起來仍舊忍不住落淚。可媽媽說,「都是為了煞她的威風,不讓她驕傲」。

許多人誤以為逃離成長的環境後就能徹底隔絕兒時的傷痛,殊不知,無論看還是不看,創傷就在那裏,就像童話故事裏柯吉拉背上密密麻麻的魚叉一樣,沒有被藍熊船長拔掉時,創造的傷口永遠在疼痛。

【非正常死亡】劇照

02

「長大後,養的第一個孩子是我自己」

重養自己,是一場現代人積極的「自救」行動。

今年26歲的Tina在大學畢業後每年都給自己買一件金銀飾品,到現在已經集齊了手鐲、項鏈、耳環、戒指。「小時候特別羨慕別的小孩手上有銀手鐲,一看就是被家裏人寵愛著呵護著長大的。」「不過,現在我也有啦,還是黃金的呢!」

小時候想報卻不敢提的興趣班,渴望卻不得的零食,想去卻被否決的旅遊目的地……那些微小卻無法忽視的心願,在重養自己的過程中被一點點實作,如同在空缺的地方拼上一塊塊拼圖,重新構成完整的自己。

也有人在養育他者的過程中,實作了精神上的重養。養小貓或小狗,在呼嚕聲裏體會責任感與幸福;養育孩子,在全身心的給予與回應中體會「愛」是什麽。

【租賃貓】劇照

電影【 頭腦特工隊2 】裏,有一棵信念樹。從主人公萊莉的記憶中生長出琴弦一樣的信念樹根,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便長出了信念樹。一棵茁壯的信念樹由各種情緒產生的信念構成:愉悅、焦慮、憂傷、恐懼、厭惡、尷尬……

成年後把自己重養一遍的人,其實就是在不斷主動創造積極回憶與情緒,把缺失的愛與情緒補足,讓自己的信念樹受到愉悅滿足的供給,茂盛繁密。

【頭腦特工隊 2】中的記憶球與信念樹

03

人生的坎,不止於成年之前

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可是人們往往忽略,成年後要面臨的挑戰,並不比童年小:

在欲望、能力、人際關系之間,竭力謀求一條生路;

在親密關系與事業之間,顫巍巍走平衡木;

即使是令人羨慕的退休老人,也要直面孤獨失落與死亡焦慮……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 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指出, 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發展任務,面臨著不同的特殊矛盾。

成年以前,一個人要面臨信任、自主能力、積極性、自我角色認知的挑戰,成年後則需要獲得愛的能力、社會責任感、自我整合等能力。只有關鍵矛盾得到解決,人格才會健康發展。

也就是說,直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們的「信念樹」也沒有停止生長。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劇照

那麽,面對過去,我們要如何更好地重新養育自己,面對未來,我們有要如何「提前」養育自己,來獲得更為充盈的人生?

三聯中讀年中溫情策劃 【把心理學作為方法——重養人生的心靈啟旅】 ,邀請你一起,踏上人格成長的心靈療愈之路。

▼長按下圖辨識二維碼,了解更多▼

7位心理學專家

7位心理學大師跨時空集結

我們發現,在重養自己的話題下,大家多是在討論具體的「養育招數」,可以籠統概括為「對自己好一點」。但取悅自己的同時,不小心可能落入消費主義的陷阱,在重養自己的口號下不知不覺購入超出消費需求的商品。

而真正的創傷清理,離不開正視與療愈。只有知道了「是什麽」「為什麽」,才能更清晰從容地解答「怎麽辦」。

所以,我們邀請了7位有理論高度與實踐經驗的心理學專家,來為大家系統梳理人生不同階段要過的「坎」,要建立的人格。

他們中,有來自北師大、哈佛的學者,有來自北京安定醫院的從業者。他們會將心理學大師的理論和自己的研究、實踐經驗結合起來,講授經得起追溯、不怕實踐的重養人生之道。

你還將認識這些心理學大師:

探索「生命周期」的新精神分析代表——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 客體關系理論 大師——唐納·溫尼科特(D. W. Winnicott);社會學習理論創始人——艾爾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精神分析社會學」奠基人——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 )……

4個人生階段

在一堂課裏治愈一生

生命只有一次,養育自己卻可以有第二次。那些糾結、擰巴、膽怯,構成心中那個蜷縮在角落的「內在小孩」。這次,我們不妨輕輕拍拍小孩,告訴他沒關系,無論如何你們都在一起。讓內在小孩和你一起,用更積極的姿態成長,面對一切。

許多人說成年後要當自己的父母,一個成熟的「成人父母」也需要學習如何適應這個身份,指導孩子的成年乃至暮年。

幼年、少年、成年、老年,4個各有挑戰又各自繽紛的人生階段,都值得被認真對待。

6組核心議題

平穩解決人生危機

如果我們把人格看作一個木桶,每一塊木板都代表著人格的不同方面。那些沒有得到滋養的能力就會形成短板,在關鍵時刻限制我們的成長。

信任與羞怯 ,關乎我們如何面對童年逆境;

學習與認知 ,構成適應變化、獲取新知的路徑;

愛與孤獨 ,教會我們如何在建立親密關系的同時保持自我;

幸福與意義 ,構成追求生活目標和價值的驅動力;

性別與認同 ,關乎我們在社會中的定位與歸屬感;

完滿與失落 ,指導我們直面衰老,實作自我整合。

經典理論+實用技能

掌握心理危機的成因與解決技巧

你將聽到這些心理學理論:

積極心理學——「增加幸福,而不是減少痛苦。」

女性主義心理治療——「增強邊緣化人群的聲音是最偉大的智慧來源,即使這些聲音長期以來一直被壓制著。」

可能性心理學——「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

……

你將獲得這些心理危機的解決技巧:

如何治愈童年逆境,獲得自我成長?

如何建立「好的關系」?

如何改善現代人的「習得性無力感」?

我們可以提前規劃老年生活嗎?

……

特邀「心靈推薦官」

領讀人陳鴻宇

音樂人陳鴻宇加入課程,傳遞音樂療愈的力量。

正念帶領: 陳鴻宇獻聲錄制冥想引導,配合空靈音樂感受平胡寧靜;

音樂補給: 配合不同人生階段的課程,片頭精選【一如少年模樣】【早春的樹】等曲目片段;

心靈電台: 獨家歌詞念白,以聲音傳遞詩意與哲理。

隨課配套

心理學卡片

精選課程相關的40+心理學知識,配以解釋制作成電子版卡片,在每節內附上,方便學習與理解。

課程大綱

適合誰聽

如果你已經長大但仍有童年創傷,想把自己重養一遍

一定要來

如果你是家長,密切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定要聽

如果你是心理學愛好者,想補充專業知識

不容錯過

你將獲得

  • 1套自我療愈方法

  • 1次貫穿成長全歷程的心靈之旅

  • 20+個心理學理論

  • 500+分鐘深度心理洞察

  • ▼長按下圖辨識二維碼,立即了解▼

    早鳥福利

    課程上線首月可享 先發價129元

    (06.28—07.27)

    原價169元

    打卡贈品

    9月22日前,按照要求完成全部打卡,即可獲贈兩重禮,包郵寄送到家:

    ①心理療愈經典實體書

    【不原諒也沒關系】

    (價值89元)

    ②金屬情緒胸針

    指標可滑動調節

    顯示此時此刻的社交電量

    用一件T恤的價格,坐進心理大師的課堂,解答人生繞不開的關鍵議題,治愈過往與未來。

    ▼長按下圖辨識二維碼,了解更多▼

    聲明

    本課程為心理學知識普及內容,不具備心理治療作用。如遇心理問題,請聯系專業醫生就診。

    參考資料:

    皮特·沃克(2023)【不原諒也沒關系】

    作者 |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