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北宋卑微武將的縮影——狄青

2024-04-06歷史

防失聯,敬請關註備用號:

自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以一出「杯酒釋兵權」之計,將開國武將放逐的七七八八,武將的命運似乎就已經註定了。可武將出身的趙匡胤似乎並不想就這麽放過武將,他大手一揮,放聲道「吾與士大夫共天下」。只憑著這一句話,之後的數百年間宋朝的武將都被打入了塵埃,有的淪為文官走狗而生,有的備受排擠而死。

宋朝最著名的兩個名將,民族英雄嶽飛因莫須有的罪名,含冤而死;而武曲星狄青僅因為搬了個家,就被貶謫至死。

狄青

英雄莫問出處

相比眾多名將,狄青的經歷似乎顯得更加悲情一些。

出生於寒門的狄青,還未成年之時,因為兄長跟同鄉起了沖突,為代兄受過,他被官府給抓了起來,關進了牢獄,並在臉上刺了字。堂堂一個少年郎,就這樣頂著這個屈辱的標誌,過了一生。之後由於各地局勢緊張,狄青也被登出了戶籍,發配至地方充軍。

從軍的生活,似乎激發了狄青身上的血性。在面對西夏的叛亂中,宋兵多為膽怯,他以微末的身份,每次都沖陣在前,甘為先鋒。在後面四年的軍伍生涯中,他前後參與的戰鬥高達二十五次,身上更是中了八箭。可他卻滿不在乎,依舊每次都身先士卒奮勇殺敵。隨著時間推移,西夏軍中看到這個披頭散發,戴著面具的士兵就聞風喪膽,狄青也因此獲得了一個「面涅將軍」的外號。

之後,因為尹洙的推薦,他得到了範仲淹和韓琦的賞識。範仲淹對這個北宋少有的將才十分欣賞,並親自教授其【左氏春秋】,以希望他能夠於朝中不受排擠。之後的他也開始平步青雲,從涇州督監一路成為樞密副使,官居正二品。要知道在當時,一介武將能夠擔此重任,除了他自身能力突出之外,也多虧了當時皇帝是宋仁宗。

狄青

公元1052年,儂智高叛亂,並趁宋軍不備攻占了兩廣之地,心憂不已的宋仁宗派了一批又一批文官前去安撫都沒有產生效果,局勢一下陷入了僵持。

正當宋仁宗苦惱不已之時,狄青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直言自己乃一介粗人,願為帝王分憂,前去平定叛亂,將叛賊頭顱帶回京城。宋仁宗聽完大喜,令狄青總覽廣南叛亂之事,並專門在殿內設宴為其壯行。

狄青抵達兩廣之地後,先將貿然出兵,導致宋軍戰敗的鈐轄陳曙等人處死後,示敵以弱,誘使叛軍放棄防守陣地,主動出擊。之後從叛軍左右發動奇襲,將叛軍殺的四散而逃,並在城北角用叛軍屍首建起了一座京觀。至此儂智高叛亂危機,在其指揮下,得以迅速解除。

狄青

飽受排擠,驚懼為官

平定儂智高叛亂後,宋仁宗大喜,狄青也從副樞密使升為樞密使。可誰能料到,麻煩也就此而來。

當時的北宋朝政,雖有宋仁宗居中,但幾乎都在韓琦、富弼、歐陽修、文彥博等文人的把持下。這突然冒出來一個狄青這樣的武將,可把一眾向來看不起武將的文官惡心壞了,於是,所有的文官集團都不約而同的開始排擠狄青這個異類。

文彥博想了一萬個方法去罷免他,可到頭來,發現完全沒有合適的理由,只能向宋仁宗稱贊他「忠謹有素」。歐陽修向宋仁宗上書告他狀,洋洋灑灑寫了上千字,結果楞是找不出一條有利的罪證,只能在奏疏上寫他「青之事藝,實過於人」,「其心不惡」,「為軍士所喜」。

狄青也深知自己處境艱難,所以每天固步家中,什麽也不做,生怕惹出什麽禍端,弄出讓文官參自己一本的把柄。

可就是這樣文官集團依舊不肯放過狄青,想盡辦法去詆毀狄青。說什麽狄青家裏的狗頭上長角,有崢嶸之勢。或者說狄青家裏夜晚發光,家中藏有異物。反正不管怎麽說,就是想讓宋仁宗以此將狄青逐出樞密院,遣離京師。好在宋仁宗覺得這些理由有些荒唐,所以沒有答應。

當時的開封總是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不是發大水,就是引發火災。為了家裏人的安全著想,狄青將家人遷入大相國寺。由於大相國寺屬於皇家所有,於是群臣又逮住這個機會不放,對狄青大加攻訐。最終宋仁宗也抵不過群臣所請,只得將狄青去職樞密使,讓其離京赴職陳州。

當了四年樞密使的狄青,不得已只好滿懷驚懼的離開開封。而文官依舊沒有放過他,數度遣人打著安撫的名義監視他。被謠言中傷的遍體鱗傷後,遠離京師的狄青對文官集團也驚懼不已,生怕自己又要背負禍端。

公元1057年,49歲的狄青憂郁病死於家中,一代北宋武曲星就此落幕。

作為大宋為數不多的名將,哪怕放在大唐也能建功立業的狄青,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足以見得宋朝的武將到底有多麽卑微。

往期精彩:

更多資訊,關註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