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之間一直保持著友好合作。
尤其是俄烏沖突期間,中國沒有盲目追隨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相反還對俄羅斯提供了一定的貿易和經濟支持。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國家開始有意造謠中俄存在著「結盟」的嫌疑,其實那都是西方國家的手段罷了,就是在汙蔑和抹黑中國。
要知道,在任何兩國關系上,中國一直堅持著「不結盟」的原則。 這一立場不僅是中俄關系發展的基礎,也是兩國處理彼此間事務的基石。
同時,在處理爭端方面,中國也始終主張透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各類爭端,以達到維護世界和平胡區域穩定的目的。
還有一點,歷史上中國曾與俄有過所謂的三次結盟,但最終結局都不太好,且給中國帶來了沈重的教訓。這也是中國後來拒絕一切結盟的歷史原因。
一、沙俄趁機翻臉
中俄第一次結盟發生在1896年。
當時中日剛剛打完甲午海戰,大清慘敗,日本提出了很多賠償條件。當時病急亂投醫的大清竟然想到了沙俄。
1896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存取聖彼得堡參加薩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沙俄當局當時采用欺騙手段讓李鴻章相信只有中俄結盟才能保住東北。
一直信奉「以夷制夷」的李鴻章 ,竟然真的相信了俄國會和中國一起對抗日本,後來同沙俄簽訂了結盟條約【中俄密約】。
當時大清慷慨地同意沙俄軍艦可以在中國沿海港口停泊,將日本侵占的旅大地區交由俄國管理。同時允許沙俄在中國東北境內修建東清鐵路,並取得鐵路沿線的行政控制權。
但李鴻章卻忘了沙俄已經逼迫中國,以高額利率向沙俄銀行借款一億兩白銀支付甲午賠款。他們根本沒安好心,戲裏戲外都在算計大清。
1900年,大清內憂外患,沙俄趁機撕毀了當年的同盟條約,也加入到洗劫隊伍,最後還逼迫與大清簽訂了【辛醜條約】,且還是所有賠款中所占份額最大的國家。
二、蘇聯趁人之危
中俄第二次結盟發生在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時。
當時美國為了盡快結束二戰,在老蔣和蘇聯之間做起了「媒人」,以促成老蔣和蘇聯之間的談判。核心目的是讓蘇聯出兵東北,盡快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表面上看,這是好事,但蘇聯也是有條件的,最關鍵的兩個條件分別是:外蒙古問題,和中東路與南滿鐵路合並為長春鐵路的事項。
1945年,宋子文攜諸多高管,前往莫斯科與蘇聯進行了近十輪的談判。
最終,於1945年8月14日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標誌著中國與蘇俄政權的第二次聯盟正式形成。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老蔣的預料。
當時老蔣已經同意不再插手外蒙古的事務,後在蘇聯的策劃和運作下,外蒙古於1946年1月5日正式獨立,自此之後與中國原為一體幾百年的外蒙古,正式脫離了中國懷抱。
這還沒完,在中國東北地區,蘇聯還蠻橫地占據著長春鐵路和重要港口,老蔣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但一直無計可施。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才收回了諸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權。
三、蘇聯霸權主義
第三次中俄結盟,發生於1950年2月。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彰顯新中國全新氣象和大力建設新中國,毛偉人向全世界聲明:拒絕承認清政府以及老蔣與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協定。
其中也包含1945年8月14日與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但當時中蘇同為社會主義陣營重要成員國,蘇聯更是老大哥的存在,為了妥善處理蘇聯問題,及維持局勢穩定,毛偉人曾多次親自前往莫斯科同史達林洽談。
1950年2月,在中俄雙方多次交涉後,終於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透過這份條約中國收回了東三省的各項權利,並且真正意義上和蘇聯建立了盟約,中蘇關系空前友好,蘇聯開始大力援助和援建中國。
然而即便如此,蘇聯背後還是包藏著禍心。這一切,隨著赫魯雪夫的上台而暴露了。1958年7月,赫魯雪夫要求在中國建立「聯合艦隊」以及「長波電台」。
要知道,當時中國的海軍建設剛剛起步,所謂的聯合艦隊自然意味著,將中國的領海主權交付蘇聯嘛。
關於這一點,毛偉人當時怒不可遏,直接拒絕了蘇聯的所有想法。
正因如此,中蘇關系開始交惡。
1960年,蘇聯單方面撕毀了當初的條約,開始撤離所有援建中國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
後來更是爆發了珍寶島沖突,中蘇關系一時將至冰點,這也就標誌著此前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也就此作廢。
正是基於以上三次結盟的失敗,讓中國深深意識到了所謂的結盟,背後都不過是利益而已。沒有了利益,盟約也會瞬間瓦解。
由此,自此以後中國不再奉行「結盟」的外交政策,而是秉持著「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尊重每個國家的獨立自主。
讀者們,關於「 中俄三次結盟的失敗 」,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參考資料 :
1、中國近代史(蔣廷黻)第一節李鴻章引狼入室
2、1945年8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3、【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蘇聯放棄在華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