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1000多米深的馬利安納海溝深處,科學家最擔心的東西,出現了

2024-05-25歷史

點選上方藍色字 『文史道』 >右上角…>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閱讀精彩美文

文/文史道

人類對於深海的探索一直充滿了好奇與挑戰。

而馬利安納海溝作為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峽谷,自然成為了科學家們爭相征服的首選目標。

早在1960年,人類就成功地挑戰了這一極限。

當時,由皮卡德父子在50年代精心制作的迪裏雅斯特號潛水器,承載著人類征服深海的夢想,於1960年1月20日緩緩駛向馬利安納海溝的海面。

最後兩位美國海軍勇士,經過長達4小時零43分鐘的緊張下潛,他們終於成功坐底馬利安納海溝,潛水深度達到了驚人的10916公尺。

這一壯舉當時不僅展現了人類征服深海的卓越成績,更在深海探索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且這一深度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成為了人類深海探索的裏程碑。

1984年,日本科學家利用高能專業探測航具「拓洋號」,又對馬利安納海溝進行了更為精確的測量,最終將測量深度定格在了11040.41公尺。

神秘的「馬利納亞海溝」

馬利安納海溝,位於菲律賓東北、馬利安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具體地理位置為北緯11°20′,東經142°11.5′。

該海溝北起硫黃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據估計,馬利安納海溝的形成已有約6000萬年的歷史。

馬利安納海溝的最深處為海平面以下約11,000公尺,位於斐查茲海淵,是地球的最深點。

這種極端深度使得該區域的水壓極高、溫度極低、光線極少,也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根據壓力計算公式P=ρgh,帶入海水密度和海洋深度,我們很輕松就能求得馬利安納海溝11000公尺深度的壓力為,1.1億帕。

要知道我們生活的環境,大氣壓的壓力為101千帕,1.1億帕相當於大氣壓的1000倍。

1000倍的大氣壓什麽概念?如果將普通人扔進馬利安納海溝的海底,身體所承受的壓力,無異於幾千頭大象壓在身體上。

還有,如果我們將一個空的鐵皮箱子,按照預定的設計一直往海底墜落,也只能落到幾千米深度時,就會被海水壓成一片鐵皮。

正因如此,當時有科學家推斷說,在馬利安納海溝的深處,肯定沒有生物存在。

要知道在當時人類的認知中,2000公尺以下的海洋裏,就已經很難有海洋生物生存了。馬利安納11000公尺的深度,無論如何也是不適合生物生存的。

後來經過科學家的不懈探索和研究,以前所認知的2000公尺之下沒有生物存在的認知,正在遭遇一些顛覆性的挑戰。

因為科學家們在超過8000公尺的深海底部,發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生命形式「獅子魚」。

獅子魚頭部碩大,而眼睛很小,看起來像兩粒黑豆,身上沒有常見的魚鱗,整體看上去就像一個胖胖的小肉球。

這樣的外形,無疑是它們為了適應深海環境而經過漫長歲月前進演化而來的。

獅子魚的發現,不僅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深海世界,也讓我們對生命的多樣性和適應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由此科學家們推測,在馬利安納海溝11000公尺的深處,也極有可能生活著我們未知的生物。

「馬利安納海溝」深海塑膠

然而,在科學家們在馬利安納海溝底部還沒有發現相關生物之際,卻意外發現了最令科學家們擔心的東西:

那就是,在萬米深的海洋深處,科學家竟然檢測出了微塑膠顆粒。

塑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質,在很多人看來,塑膠很輕,即便被丟棄在海洋裏時,它們會隨波逐流,永遠漂浮在海面上,不會沈入深邃的海底。

然而,這種看似合理的推測,實際上卻隱藏著深深的誤解。

1、塑膠並非單一性質的材料。

它是由一系列復混成合物組成的特殊材料,其中的某些種類的密度很大。當塑膠被分解後,密度較大的材料便會像石頭一樣沈入海底。

2、塑膠在海洋中的存在形式,除了我們常規認知的形式外,還有一種直徑小於2mm或者更小的「塑膠顆粒」。

這些塑膠顆粒如同海洋中的隱形殺手,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海洋生態。他們會與海洋中的生源性顆粒結合,或者被海洋生物誤食,進而被帶到更深、更遠的海域。

其中,在馬利安納海溝11000公尺深的海底,就被檢測出了這樣的微塑膠顆粒。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一致認為,馬利安納海溝深達11000多米的海底,應該是人類活動難以觸及的凈土。

誰知在人類還未全面觸及的地方,卻早已被微塑膠可以占領和汙染了。

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彭曉彤研究員團隊,曾對馬利安納海溝的微塑膠顆粒問題展開過一項研究,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國際地球化學頂級期刊上。

研究結果顯示,在馬利安納海溝5108公尺到10908公尺的深處,深海表層沈積物當中,微塑膠顆粒含量每升海水中大概就有200個到2200個不等。

而從2673公尺到10908公尺的深度範圍內的海水中,微塑膠顆粒含量也能達到,每升海水中2.06個到13.51個。

這一發現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馬利安納海溝,這個地球上最偏遠的角落,都已經受到了人類制造的塑膠汙染的侵襲。

那麽,其它海域的汙染情況,一定比馬利安納海溝還要嚴重多少,更難想象,微塑膠顆粒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將會造成多麽大的生態傷害。

這是科學家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但事實證明,這樣事情已經發生了,而且難以透過人力手段解決甚至是逆轉。

面對這一嚴峻的挑戰,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環保意識呢?

或許,只有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塑膠汙染對海洋生態的威脅時,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減少汙染、保護海洋。

讀者們,關於「馬利安納海溝的海底塑膠顆粒」,大家怎麽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