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中共曾提出編為四個軍,軍長分別是誰?

2024-04-30歷史

1937年9月16日,陜西三原縣石橋鎮外的一處田野上,9000名紅軍整齊待命。在指導員的一聲令下,紅軍換下五角星帽徽的紅軍帽子,戴上代表著國民革命軍的青天白日的新軍帽。田野旁楊樹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萬歲」的標語迎風飄揚,此次軍帽更換標誌著紅軍正式改弦易張,加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奔赴前線抗日。改編後的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分別為:第一一五師、第一二零師、第一二九師。

每師轄兩個旅,每旅轄兩個團,每師定員為15000。由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

此次改編行動標誌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中華民族史上偉大的時刻。然而在最初商談階段,中共方面曾提出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要下轄四個軍。卻被國民黨本著抑制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目的,一口否決了。共產黨人出於民族大義,無奈接受,那麽,在改編過程中,紅軍經歷了怎樣的努力呢?

西安事變,改編的前提1936年12月9日,各地學生運動空前高漲,東北軍駐守的西安尤為激烈。學生們自發組織起來,圍在東北軍少帥張學良的府前,高喊著「東北軍不能丟了東北」、「張學良出來謝罪」的口號,要求東北軍抗日。學生們與守衛在張學良府邸前的衛軍發生沖突。為了避免慘劇發生,無奈之下,張學良只能出面解釋。

面對城樓下群情激奮的學生們,張學良身邊副官大喊一句:「你們不怕死嗎?」學生中當即有人大呼:「開槍吧,我們願意為國而死!」慷慨激昂之下,張學良大為觸動。看著舍身赴死的學生們,張學良當場向學生們保證:學良必有所為,諸君且看學良動作。得到保證的學生們這才轉身離開,向別處遊行而去。三日後,蔣介石親自飛抵西安,督促東北軍圍剿紅軍,張學良與副將楊虎城扣下蔣介石,進行兵諫,要求蔣介石抗日。

蔣介石被軟禁後,中國共產黨從中調解。訊息傳回南京,一派政府要員全部慌了神,又自然地分成兩派。和談派如「何應欽」者,在眾多擁護者的支持下,叫囂著西進討賊,誅殺張學良叛賊。美英派如「宋美齡」者,更是親抵西安,與張學良談判。這兩派人士,有著非常鮮明的政治立場,和談派多為蔣介石的心腹手下,貫徹的執行蔣介石定下的方略,即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堅決要圍剿共產黨。

英美派則是代表著美英的利益,英美等帝國主義不願意看到日本在亞洲稱霸,威脅到其在中國甚至東南亞的利益,迫切希望中國參戰,拖住日本。此次談判的焦點實際上是圍繞在國共兩黨的談判進行,共產黨方面要求蔣介石立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經過一番激烈地討論之後,雙方確立了六項原則:1、停戰,撤兵至潼關外;2、改組南京政府,排逐親日派,加入抗日分子;

3、釋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權利;4、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5、召開各黨派各界各軍救國會議;6、與同情抗日國家合作。蔣介石無奈,只得全部接受。12月26日,蔣介石被釋放,在張學良的陪同下前往南京,西安事變解決。國共雙方在談判中基本達成共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成立。然而,回到南京的蔣介石,卻並未完全兌現自己的承諾,對抗日也開始拖延起來。

改編,中國共產黨全面計劃的調整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就此展開,日本叫囂著三個月滅亡中國,中華民族危在旦夕。次日,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悲憤地向全國人民警訊:「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

三聲危急,將滅種亡國的壓迫感傾泄出來,然而,蔣介石卻不為所動,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依舊我行我素的堅持內戰,中華民族岌岌可危。1937年8月25日,中共在陜北洛川馮家村召開政治擴大化會議,重新調整新的全面計劃。毛主席在會議上強調說:「在民族大義面前,國共必先謀求合作,但是要避免第一次國共合作時的慘劇,我們接受改編,但是必須保持獨立自主。」

兄弟鬩於墻外禦其侮,外敵當前,中國共產黨首先放下偏見與仇恨,謀求與國民黨的第二次合作。毛主席會同紅軍將領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聯名通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鹹願在蔣委員長的率領下,抗擊日軍保衛國家。」

早在7月中旬,為了督促蔣介石聯共抗日,早日統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周恩來帶團前往廬山會見蔣介石,詢問抗日事宜以及紅軍的改編計劃。臨行前,毛主席囑咐周恩來道:「只要蔣介石同意改編,我們就取得了勝利。」帶著毛主席的指示,周恩來踏上了廬山之行。可蔣介石此刻依舊對日軍抱有著幻想。他一邊示意地方官員如29軍軍長宋元哲與日軍接觸,試圖用局部方式解決,另一方面,也開始調兵遣將,假意展現自身積極抗日的一面。

他在談話中表示:「希望以和平的外交手段解決盧(溝橋)事(變)。」可日軍集結兵力,要一舉滅亡中國的意圖卻是昭然若揭,妄想和談的企圖破滅。於是紅軍的改編事宜終於被提上日程。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下,蔣介石發表廬山講話,著名的焦土抗戰就是出自此時。

蔣介石在廬山講話中演講道:「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廬山講話被視為中日全面戰爭的開始,也是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標誌事件。艱難的改編談判「八·一三事變」後,日軍的兵鋒直指南京,威脅到當時中國首都的安危,蔣介石最後一點媾和的希望也徹底破滅了。8月14日,蔣介石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正式對日宣戰。書中寫道:「中國為日本無止境之侵略所逼迫,茲已不得不實行自衛,抵抗暴力。」

中共中央以葉劍英為代表前往南京參與就【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的會談,葉劍英作為中共方面的全權代表與蔣介石會談,商討細節。雙方在會議上達成共識。22日,此【宣言】在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上發表。23日,蔣介石對此宣言發表談話,稱:「中共此次講話足見在民族大義之下的國民凝聚力。」此次【宣言】的發表,標誌著以國共為主要參與者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成立,為紅軍改編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毛主席對此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高度評價了此次【宣言】的發表,他在談話中提到:「不管怎樣,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終於算是成立了,這是中華民族史上的一個新紀元。」

在這期間,最著名的事件當屬毛主席發表的【論持久戰】的演講,並於小範圍內抄錄、流傳此書,也在國民黨內部造成了轟動的效果。據李宗仁在回憶錄裏講述:當年為了拜讀此大論,窮搜了整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才從馮玉祥手中半搶似的要到此書,看完後大為感慨,下令全軍師級以上幹部人手一書。

【論持久戰】的大火,也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國共通力合作的一個縮影。在整個八月份,雙方就紅軍改編問題,展開激烈的談判。

在大體問題上,雙方基本達成共識即紅軍主力部隊接受南京中央政府的改編,效命於國民革命軍序列下,接受南京的國民軍事委員會的指導。在補給問題上,八路軍被安排在陜西、陜西兩省,就近補給。但是,本著抑制共產黨發展的原則,國民黨在軍隊數量、編制、指揮的問題上斤斤計較,在中共中央為民族大義一退再退的情況下,依舊擺出咄咄逼人的態勢。

原計劃中國共產黨提出,要求四個軍下轄十二個師的編制,共十二萬人的兵力,分別由林彪、賀龍、劉伯承、徐向前,四人擔任軍長,保持獨立自主的狀態,在原則上遵從南京中央的領導。可蔣介石以西北貧瘠為理由,直接砍去四分之三的編制,只準許三個師編制,並且要求,在師級以上幹部,且不允許設總指揮處,並由南京指派師參謀長和政治訓導處主任。

蔣介石抑制共產黨發展的私信不言而喻,竟然還荒誕提出,毛主席與朱德兩人需出國留學,欲借此瓦解紅軍的統治。然而,早在洛川會議之上,毛主席就發表過講話,他在講話中指示:「吸取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教訓,我們必須要保證自身的獨立自主,牢牢掌握住主隊,絕不任人擺布。」

圍繞著指揮這一點問題上,雙方都牢牢咬住不松口,談判一度陷入僵局。但是,前線戰事緊急,全國人民都在註視著國共雙方的談判,國民黨也需要共產黨的部隊開到前線去緩解壓力,雙方不得已再次展開談判。對此,共產黨代表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適當做出讓步。在原先十二個師12萬人的基礎上壓縮到三個師4萬人的編制,國民黨方面慎重考慮後也基本同意,於是,雙方在人數問題達成一致。

但在指揮問題上,蔣介石依舊遲遲不肯讓步。隨著事態的發展,中國人民的民族情緒持續發酵,人人存死誌,皆欲與日寇殊死搏鬥,光復祖國河山。此時,再拖下去,延誤民族抗戰的罪名是國共雙方誰都無法承受的,雙方再次展開全面而坦誠的談判。

在延安方面保留指揮權,不接受南京方面指派的任何一名專員的基礎上,國共雙方達成十條共識:八路軍保有合法地位、早日奔赴前線殺敵;同意設立總指揮部;發放平等待遇的經費;平等待遇的器物;紅軍充任遊擊隊,發揮作戰特長,進行遊擊戰等共識。在這樣的基礎上,紅軍接受了南京國民革命軍的收編,正式編入國民革命軍序列下的第八路軍。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釋出紅軍改編令,由朱德、彭德懷通電全國正式宣布就任八路軍正副總指揮,艱難的改編之路告一段落。

在之後的戰場上,八路軍大發神威,平型關、百團大戰中,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並且在敵後開辟出了廣袤的敵後戰場,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民族大義面前,共產黨人展現出的寬闊的胸懷,放下仇恨與偏見,用實際行動,從無到有的拉起了一條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