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隋朝著名大將,一刀斬下了李元霸的頭,卻因天生雙瞳被隋煬帝所殺

2024-04-30歷史

隋朝有一個著名大將,一刀斬下了李元霸的頭,卻因天生雙瞳被隋煬帝所殺。電視劇中的李元霸,揮著八百斤大錘威風淩淩,在【興唐傳】中,魚俱羅一刀斬下了李元霸的頭顱。電視劇和【興唐傳】中不少人物是虛構的,比如,李元霸,但魚俱羅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可惜因天生雙瞳被隋煬帝所殺。

演義小說【興唐傳】,虛構「魚俱羅斬李元霸」

隋唐時代,英雄輩出,演義小說和戲曲對這個時代的英雄們進行了諸多傳頌,這使得隋唐英雄的驍勇戰績家喻戶曉。但這類廣為流傳的小說和戲曲,往往和歷史的真實情況相差甚遠。例如,廣為流傳的【說唐全傳】就對歷史進行了極大地改編,其中有的英雄人物是虛構的,有的雖有其人但事跡出入很大。


李元霸,在演義小說和戲曲中,是大唐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個兒子,相貌魁梧,尖嘴猴腮,脾氣火爆,舉止粗魯,然而武藝高強,力大無窮,手持兩柄大錘,打遍天下無敵手。然而,根據【資治通鑒】等史書的記載,李淵和元配竇夫人生有四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隋唐演義】、【說唐】的成書年代為清朝,清人為避康熙玄燁的諱,多將「玄」字寫成「元」字,所以將李玄霸改稱為李元霸是很正常的事。除了排行是三子而不是四子,名是玄霸而不是元霸以外,歷史與傳說最大的不一樣之處,在於李玄霸早早就逝去了。【新唐書】記載,李玄霸「隋大業十年薨,年十六,無子。」李淵是在隋大業十三年五月起事的,由此可以推算,李玄霸在父親李淵起兵反隋三年前就已經逝去了,是不可能如同演義小說中一般,幫助李淵爭奪天下的。至於李玄霸的驚人的武力值,也存在爭議,【新唐書】形容他「幼辯惠」,就是說李玄霸在年幼的時候很會說話,如此聰明伶俐的小朋友,不大像是個粗魯的人,而且如果他真的孔武有力,史書不至於對此完全不曾提及。


演義小說中對魚俱羅的形容,諸如長相難看,脾氣火爆之類的,和他的老弟(傳說中是老兄)李元吉倒是有相似之處,曾有研究者推測小說家是將李元吉的特征移花接木至李玄霸身上。事實究竟是怎樣,如今已不得而知,但能結合史實確定的是,隋唐英雄傳說中的大麗仕李元霸,除了姓名,和身份(李淵的兒子)兩點以外,其他各種描寫和事跡都為杜撰。演義小說【興唐傳】,第一一二回寫道:「魚俱羅推左手的刀纂,獻出金背烏龍刀的刀頭,一翻背,這刀刃正砍在李元霸後脖梗子上,哢嚓!瞬時人頭就飛了。李元霸屍橫馬下。」這段在史書中並未有記載,事實上作為隋朝時期的猛將魚俱羅和李元霸很有可能未曾有過交集。


隋朝名將魚俱羅,戰功顯赫終因「欲加之罪」被斬殺不同於對李元霸身世性格的杜撰,魚俱羅是歷史上如假包換的牛人。史載魚俱羅具有「重瞳」,就是說他的左右眼睛裏各有兩個瞳孔,盡管按照現代科學的解釋,重瞳是一種畸變,屬於早期白內障的癥狀,但在古代「重瞳」被認為是帝王之相,相術上還有重瞳「日觀凡人,夜觀鬼神」的說法。史書上記載的具有「重瞳」之人,比較有名的有傳說中造字的倉頡、一代明主舜、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還有西楚霸王項羽,這些名人身懷「重瞳」異相,為此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魚俱羅是馮翊下邽人,身高八尺,古代一尺約合現代的0.231公尺,換算後「八尺」約1.85公尺,魚俱羅在當時算是挺拔的了,據說他勇武過人,臂力強大,南平陳朝,北征突厥,四出平叛,屢有戰功。作為一方猛將的魚俱羅,卻因「重瞳」為隋煬帝所忌諱,終致被殺。


魚俱羅二十歲時作為親衛,因盡忠職守得到了升遷而擔任大都督,隨後跟隨晉王楊廣平定陳朝,因為功勞拜任為開府,賞賜給各色雜帛一千五百段。隨後在多次平亂中,魚俱羅都立有功勞,一路升職加薪,官拜疊州總管、豐州總管。當時,突厥人曾多次穿過邊境,進入境內搶奪百姓財物,而魚俱羅也多次在與突厥人的沖突中取得勝利,一度打得突厥不敢在邊塞放牧。軍功赫赫的魚俱羅,卻有一個兇殘的弟弟,甚至由於弟弟太過殘暴,而招致魚俱羅為皇帝所不喜。魚俱羅的弟弟魚贊,曾以侍從的身份跟隨當時還在封國的隋煬帝,因有功勞,升遷任大都督,在隋煬帝繼位,魚贊拜任為車騎將軍,可惜魚贊實在是太過殘暴,時常虐待部下。魚贊讓侍從替他烤肉,一不小心烤焦了,魚贊一個不滿意,就會用簽子刺瞎侍從的眼睛;溫酒的侍從端出的酒口感不夠好,魚贊會割斷侍從的舌頭,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不順心就會迫害身邊的人,打罵與之相比都算是輕松的懲罰了。皇帝知道這些事情,但因為魚贊是藩邸的舊屬,對他多有包容,但是卻由此對身為哥哥的魚俱羅產生了不好的印象,多次對近臣表示:「弟弟是這樣的,兄長也就可以推知了。」


由於古時候,存在長兄如父的思想,又認為子不教父之過,所以當權者認為魚贊的過失,魚俱羅也是有責任的,便召來魚俱羅,對其進行一通譴責後,將魚贊從監牢中放出,命令魚俱羅自行對其進行處理。魚贊回家後,服毒藥而死,皇帝又擔心魚俱羅對此心懷怨恨,不好好替朝廷工作以致發生邊亂,將魚俱羅改任為安州刺史。魚俱羅在新崗位上,仍表現出眾,僅過了一年多就升任為趙郡太守。後來因為朝拜集會,魚俱羅到了東都,因為和將軍梁伯隱有舊交,多次互相拜訪,被禦史彈劾魚俱羅身為郡將卻與內臣來往,皇帝很生氣,魚俱羅與梁伯隱都獲罪被除名免官。


不久,越嵩的飛山蠻叛亂,侵擾掠奪州郡邊境,皇帝又想起了任用魚俱羅,但僅是下了一封詔書讓魚俱羅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擔任將軍,並率領蜀郡的官兵平定戰亂。此後,征討高麗,平叛江南劉元進叛亂等,都由魚俱羅掛帥,幾乎是哪有叛亂就把魚俱羅往哪兒搬,而魚俱羅也不辱使命,幾乎做到了戰無不勝。無奈,當時人心不定,賊軍勢力日漸強大,就算打散了不久又會再聚集,魚俱羅考慮到賊寇不是一年半載可以平定的,兒子們都在京城、洛陽,又看到天下漸漸混亂,擔心最終道路會隔絕,說不定無法再見到親屬們。恰好這個時候東都發生大饑荒,糧食價格飛漲,魚俱羅便派遣家中的仆人將大米用船運到東都出售,再買進市場上的財物,並且暗中吩咐仆人去將他的兒子們接到身邊。這件事情,讓朝廷知道了,皇帝擔心魚俱羅有叛離之心,立刻派遣使者去進行查驗,使者反復對此進行了檢查和詢問,就是沒有查到魚俱羅的罪證,但皇帝還是下令讓大理司直梁敬真前去將魚俱羅鎖押到東都。梁敬真揣摩著皇帝的心意,以魚俱羅的軍隊慘敗為由進行上奏,於是在東都集市上斬殺了他,魚俱羅的家人都被充作了官奴。魚俱羅的一生,都是在平叛作戰中度過,最終因私自買賣牟利,私接兒子,這兩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罪責被斬殺,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誅殺「帝王之相」,斬不斷覆滅之相

隋煬帝誅殺魚俱羅,一方面體現了隋煬帝對「帝王之相」的忌憚,試圖將隋朝的統治長久延續下去;另一方面體現了隋煬帝的殘暴,對功臣的打壓。但盡管,隋煬帝如此小心翼翼,隋朝從統一南方到被唐朝覆滅僅經過了29年,強大且輝煌的政權迅速滅亡, 實在令人深思。隋朝的富強是有目共睹的,往北方說,隋朝能逼迫突厥臣服, 向南方看,隋朝可一舉掃平陳朝, 還能打敗西方的吐谷渾, 戰鬥力不言而喻,除了在對東方的高麗國進行征戰時,出現了損兵折將外, 隋朝的四方政策幾乎無往而不利。等到戰事略平,隋煬帝便迫不及待地,對有功的將領進行誅殺,實在令當時的將領們寒心,哪怕沒有造反之心的將領也得提防著皇帝的秋後算賬。隋煬帝亡的不僅是將領功臣之心,對於民心也未曾來得及收攏。


隋朝時,地方設定社倉 (或稱義倉),旨在豐年多積累糧食,以防止災荒到來時無法應付。隋朝政府認為社倉有重要經濟價值,覺得民間自我管理有「問題」,將社倉交由政府進行統一管理,但真到了天災過後需要使用社倉中的糧食時,當地進行管理的政府又無法及時響應皇帝的號召,導致無數百姓在饑餓中去世。此後,更是有不少造反者透過占據隋朝政府的糧倉,擁兵自重,強化戰鬥力的。唐太宗曾有言,隋文帝楊堅末年,「計天下儲積, 得供五六十年」,由此推算隋朝的糧食足夠唐朝用到唐高宗永徽五年 (654年)。隋朝的積蓄養育了唐朝,而隋朝卻早已滅亡了,國庫富足而不與民共享,最終只是徒為後來者所用罷了。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