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張學良被囚50多年,死前仍有億萬家財,卻為何將遺產全捐給美國?

2024-04-30歷史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因病搶救無效而與世長辭,結束了他毀譽參半的一生。而就在臨終前,張學良又做了一件大事,他決定把自己的億萬財產全部捐獻給美國。這讓很多人對此迷惑不解,把遺產留給自己的兒女或者捐給自己的祖國都無可厚非,為什麽偏偏要捐給美國?

其實,張學良做出這個決定,並非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至於其中的種種原因,今天就帶大家細細探究。「不抵抗」政策使張學良臭名昭著張學良是東北王張作霖的長子,在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張學良子承父業,成為了東北三省的統治者。而此時日本帝國主義一直在東北瘋狂挑釁,張學良擔心東北軍若抵禦不了日軍的瘋狂進攻,東北主權將會落入外人手裏。於是,張學良急切地想要「背靠大樹」,一是為了借助全國的力量抵禦外敵,二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結束分權割據的時局。因此,在張學良就職當天,他就致電蔣介石,表示願意更換旗幟,投靠當時的國民政府「南京政府」。在張學良和蔣介石多次談判後,最終達成一致,在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易幟,服從國民政府的號令。

然而,令張學良萬萬沒想到的是,出於大局考慮的他,竟會使東北三省陷入了危局。1931年9月18日,日軍突然襲擊沈陽,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任憑張學良多次請示蔣介石,請求他下令出兵。可是蔣介石卻不為所動,一直以」攘外必先安內」的理由回絕他,甚至還自信滿滿的告訴他,日軍不必由我們親自動手,到時候國聯自會懲治他們。無奈之下,張學良只好聽從蔣介石的指示,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然而,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東北三省在一夜之間全部淪陷,戰火連天,餓殍遍地,人民群眾苦不堪言。雖然說不抵抗政策歸根到底是因為蔣介石,但張學良有著東北王的身份,盡管他已經依附於蔣介石,但他對於東北三省依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他沒有做好決策,聽從了蔣介石的話,在敵軍踐踏他們的土地時,他絲毫沒有做出相應的回擊,這讓一直相信他們的東北民眾既感到寒心又痛恨,紛紛罵張學良為「不抵抗將軍」。

看著那些因他們不作為而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父老鄉親們,張學良實在不忍,也對他們深感愧疚,與此同時,也悔不當初聽了蔣介石的話。於是,張學良便一直想要尋找機會彌補自己的過錯。因兵諫而被稱作民族英雄日軍在東北得勢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更變本加厲地加緊侵略行程。國人見此,紛紛呼籲國共兩黨聯合起來一致抗日。然而,蔣介石仍然無動於衷,依然指示張學良去剿共。但此時的張學良因為有了九一八事變的前車之鑒,斷不會再像之前那般坐視不理。於是,他決定去找蔣介石,希望能夠說服蔣介石放棄剿共,聯合共黨一致抗日,共同抵禦外侵。可蔣介石依然冥頑不靈,任憑張學良怎樣苦口婆心地勸說,蔣介石都聽不進去。情急之下,張學良甚至給蔣介石跪了下去,一邊哭訴人民的不幸,一邊敘說抗日救亡的意義,但蔣介石是軟硬不吃的。

1936年12月9日,大批學生上街遊行,借著紀念「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之名,不斷向南京政府施壓,要求他們立即行動起來一致抗日。蔣介石不堪其擾,於是便派遣張學良去鎮壓學生運動,蔣介石甚至還表示,若口頭鎮壓不成,可以開槍震懾。然而,真正到了那裏時,張學良卻怎麽都下不去手,那些熱血滿懷,為了祖國的命運而不顧一切的學生,深深地鼓舞了他。自九一八事變之後,那些慘死的東北人民便一直在張學良心中揮之不去,自己一直對他們心懷愧疚。到了如今,自己怎麽又可重蹈覆轍,做出傷害人民的事。於是,張學良當場對遊行的群眾做出了承諾,表示一周之內一定會用自己的行動來給同學們一個滿意的答復。

張學良也確實說到做到了,三天之後,張學良便聯合有同樣想法的楊虎城將軍,帶兵挾持了蔣介石,以此逼迫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蔣介石被迫同意了這個要求後,張學良自知已經達到了目的,於是便全然不顧中央的放蔣條件,自己擅自主張護送蔣介石回到南京,最終,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其實,張學良並非有意要不忠於蔣介石,而是在民族大義和個人忠義之間,他選擇了前者。選擇了對人民有益的一方。當達到了讓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時,張學良就決定放蔣介石回南京,甚至為了保全蔣介石的顏面,還親自護送老蔣。然而,蔣介石卻小肚子雞腸,對楊虎城和張學良兵諫一事,始終無法釋懷。蔣介石先是派人暗殺了楊虎城,又將張學良囚禁了起來。

就在蔣介石想要殺了張學良時,這一訊息傳到了宋美齡的耳朵裏,宋美齡對此是堅決不同意。因為張學良對於宋美齡來說,是藍顏知己一樣的存在,他們年齡相仿,誌趣相投,互相欣賞,是彼此的精神伴侶。宋美齡怎麽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丈夫殺掉自己的知己。更何況,張學良兵諫不為權也不為利,只是為了國家大義,他的存在完全不會威脅到蔣介石。於是宋美齡就對蔣介石放下狠話說:「如果你對張學良有什麽不利的地方,我會立刻離開台灣,還要將你的事情公之於眾」,蔣介石聽到宋美齡說出這番話後,心中不免有些忌憚,又加上覬覦東北軍的厲害,最終並沒有把張學良置於死地,而是把張學良幽禁在台灣,而這一幽禁,就是五十多年。愛一人,負一人張學良在被幽禁時,他的發妻於鳳至一直陪伴他在身邊,照顧他的日常起居。但與此同時,還有一位名為趙四小姐的女子也陪伴在側。

雖然他們一直對外宣稱趙四小姐為張學良的私人秘書,但其實不然。當年張學良的婚姻由父親張作霖一手包辦,即便張學良有諸多不滿,也難以違抗父親之意。因此,對於大自己三歲的發妻於鳳至,張學良是打心底裏不喜歡。但於鳳至卻對張學良日久生了情,盡管心中明白張學良對自己並無愛意,也始終死心塌地陪伴在張學良身邊。而張學良見於鳳至溫柔端莊,照顧自己盡心盡意,因此和於鳳至一直相敬如賓。後來,張學良與趙四小姐在一個宴會上邂逅,兩人一見如故,堪稱彼此的紅粉知己。即便趙四小姐知道張學良已有家室,仍然願意與張學良長相廝守,於是張學良就她帶回了家,為了不落人口舌,只好對外宣稱趙四小姐是私人秘書。

於鳳至雖有些不滿,但也不可奈何,溫和寬厚的她便與趙四小姐以姐妹相稱,共侍一夫。在趙四小姐生下兒子後,於鳳至考慮到孩子尚小,正是母親在旁照顧的年紀,便說服她回上海悉心照顧兒子。隨後,於鳳至跟隨張學良又輾轉多地,繼續過著被幽禁的生活。沒了趙四小姐的幫助,於鳳至獨自一人照顧著張學良,身體漸漸有些吃不消,乳房的爛瘡日益加重。張學良擔心於鳳至的病情,就向軍統局局長戴笠申請,讓於鳳至出國治病。於鳳至出國治病期間,趙四小姐擔心張學良無人照顧,於是就把孩子托付給朋友照看,自己又重新回到張學良身邊。在國外,於鳳至積極參與治療,為的是快點痊愈,好回去照顧張學良。然而,當於鳳至大病痊愈,準備踏上回國的路時,卻收到了張學良的來信。

張學良在信中說:「自己已有趙四小姐在身旁照顧,請大姐不要擔心。在國外照顧好自己和我們的孩子便是對張家最好的恩情」。於鳳至見丈夫這樣說,只好打消了回國的念頭。在國外悉心照顧自己正在求學的兒女們。然而,一向不缺錢的於鳳至卻在錢上犯了難。她當初來美國治病的時候帶了一大筆錢,但由於自己治病已經花了一多半了,況且還正在上學的孩子們花銷也大。如果自己再不想辦法掙錢,那麽她和孩子們將很難在美國生活下去。於是,於鳳至去了美國華爾街的股票大廳。因為於鳳至出生在一個經商的家庭,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於鳳至從小就耳濡目染,學到了許多父親做生意的方法。於鳳至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以低價買了一個不被看好的股票,卻沒想到,這個股價一路飛漲,於鳳至賺得盆滿缽滿。

之後,於鳳至以她獨特的眼光,繼續深入投資,又賺了許多錢。於鳳至在美國成了一個響當當的大富婆,有了錢財,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可以稱得上生活無憂,但癡情的她心中依然掛念著張學良。於鳳至動用了自己的財力和地位,透過美國政府向蔣介石施壓,希望蔣介石能夠解除張學良的幽閉生活,還他自由。然而,蔣介石不僅沒有因此放過張學良,還因此倒逼張學良和於鳳至解除婚姻關系。於鳳至擔心如果自己不離婚,張學良會因此受牽連,於是便同意了離婚的請求。而他們二人離婚以後,張學良便立即與趙四小姐結了婚。於鳳至很心寒,但卻依舊無法改變她對張學良一往情深的愛。去世前她一直希望能夠和張學良再見一面,可是張學良還一直處在被幽禁當中,最終於鳳至也只能抱憾而終。而於鳳至將她在美國打拼留下來的億萬財產,全部留給了張學良,只期盼日後能與他葬在一起。

在蔣經國死後,張學良才得以被解除軟禁,當他來到於鳳至的墓前時,不禁淚流雨下,哽咽著說:「生平無憾事,唯有負一人」。巨額財產全捐美國因為台灣給張學良帶來了太多痛苦,所以他們再不願回到那個傷心之地,最終選擇在美國安享晚年,也正因此,對美國的一些學校有了更深的了解·,以至於張學良在考慮遺產的安置時,多了一個選擇。對於張學良將遺產全部捐給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一事,許多人十分不解。但其實,張學良對此也是一片苦心。因為張學良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業,他們並不缺錢,若把財產留給他們,害怕他們會卷入不必要的政治紛爭中,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生活。其次,張學良恨透了蔣家王朝,斷然再不回把錢捐給那個讓他厭惡的地方。

而對於大陸,盡管他已經做出了彌補,但每每想到當初東北人民的慘狀,他都感覺愧疚無比。因此,大陸對於他來說是不能提及的痛,他對大陸一直有著逃避的心理。除此之外,雖然張學良已不在被幽禁,但台灣方面卻一直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如果自己將遺產捐給大陸,可能會使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嫌隙更深,不利於祖國的和平。更何況,張學良是個心氣高的人,不管怎樣,這畢竟是前妻留下來的錢財,以他人之財,慷自己之慨,這對於張學良來說,難過心裏上這一關。於是,經過綜合考慮,張學良就把遺產全部捐給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那麽有人要問了,為什麽偏偏是哥倫比亞大學,而不是美國的其他大學?

其實是因為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唯一個設定漢語學科的大學,雖然張學良對大陸有著逃避的心理,但大陸也是他一生的羈絆。與此同時,哥倫比亞大學在文物保護方面頗有建樹。那麽自己珍藏的古董字畫,還有一些有歷史的書信和日記都會受到較好的保護,以便於後人參考。縱觀張學良的一生,功過終究是蓋棺猶未定。他曾做錯一事,負過一人,但西安事變的功績卻仍值得我們稱他「民族的英雄」。【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n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