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职场

诸葛亮:万千嘘寒问暖,不如在这三个地方给予他人正能量。能让人一辈子信服你

2024-12-11职场

中国古代有一句古话:斗米养恩,石米养仇。 想要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对方提升自己

还有一句话:叫做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我们明明帮助了别人,可是对方却不领情。感叹好心当做驴肝肺。

其实,这就是没有把握住帮助他人的时机。

通常情况下,在这三个关键时刻给予他人正能量,能让人一辈子信服你,报答你。

一、升职时刻的鼎力相助

刘备驻军新野时,徐庶对刘备推荐 一位好友,此人名叫诸葛亮,乃当世奇才,刘备听闻: 「那烦请先生唤他前来如何」?

徐庶听闻便笑道: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

刘备听后自觉如此大才不可错过,于是便三顾茅庐诸葛亮,成就千古佳话!

抛开史料不谈,如果这事发生在职场当中。升职加薪的关键时刻,有人为你在领导面前极尽美言之词,将来你还不得对他感恩戴德、两肋插刀?

鬼谷子说:「 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人要如何改变命运,一则是需要自我不断努力,二则是需要好的运气 (机遇或贵人),诸葛亮一定程度上赶上了这种势和运,所以他才能在三国战场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

二、危难时刻的鼎力相助

明朝时期,浙江宁波 有个叫 杨自惩 的人,他 为人善良, 乐善好施。当时,他 在县衙里面担任狱史, 负责 管理犯人。

有一次, 县令在大堂上审问一个犯人, 询问间 打得犯人 血流满身 但县令 非但 没有息怒 ,反而变本加厉的准备上大刑。

杨自惩见状,善心开始萌发。于是凑到 县令 跟前说到: 曾子说过:即使查清了案情,也不可沾沾自喜,应该怜悯他们。 欢喜都不可以,怎么可以发怒呢?县令 一向信奉曾子,觉得这事 也不简单,听 杨自惩 这么一说,非常感动,于是就和缓下来,不再发怒了。

还有一次 ,从杭州新来了一个犯人,路上饿了好几天,已经快不行了。但杨自惩家里也没有余粮了, 但他 跟妻子商量 仍然 把家里仅剩下的一点米,煮了稀饭给犯人吃。

前者,后来感恩戴德,在京城利用自己家的影响力,花大力气帮助杨自惩的儿子疏通关系;后者则不遗余力,帮助杨自惩的儿子进了当地一家有名的书院。而杨自惩的这 两个儿子, 一个做到了 吏部侍郎, 一个做到了 刑部侍郎。

有些时候, 一些正能量的微小举动,可能抵得上日后任何送礼走关系

三:生死时刻的鼎力相助

明朝英宗正统年间,有个土匪头子叫邓茂七,在福建一带作乱,很多当地的读书人和老百姓都跟随他们一起 作乱

英宗皇帝就派谢都带兵去围剿 叛乱被平定 ,邓茂七 等一伙人 被抓,但 有一些余党在逃。

后来朝廷 颁布指令, 抓到就要杀掉 ,另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走一个 。但谢都怕杀错人,便向各处寻找叛党的名册,凡是不属于叛党的,也就是在名册上没有名字的,每家每户都暗中给他们一面白布小旗,让他们插在自己家门口做记号,表示是清白的普通老百姓人家,并且下令官兵不准乱杀人。

因为有了这种措施而避免被杀的人,就有一万多人,等于救了一万多人的性命,这都是谢都积下的功德。后来他的儿子谢迁徙考中了状元,官做到宰相的位置 ,孙子谢丕也中了探花,就是全国第三名,都很厉害。

【易经】上讲: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凡是积德行善的人,不仅自己得到善报,还有福荫子孙,让子孙后代跟着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