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談車

決戰!「國家隊」出手60億,全固態電池成香餑餑,中日爭奪下一輪電動化「領導者」?

2024-06-06談車

2009年,一份【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提出,翻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篇章,浩浩蕩蕩的電動化浪潮隨之而來。

十余年內,在政策東風的加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崛起,不僅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而且培育了大批新能源優質車企,如比亞迪以302萬輛的成績躋身全球車企銷量排行榜前十。但,想要顛覆根深蒂固的歐美日車企,仍需自主品牌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優勢。

固態電池,或是新的角逐方向。近日, 有報道稱,中國或投入約60億元用於全固態電池研發,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汽、上汽、衛藍新能源等6家企業均有望獲得政府基礎研發支持。

盡管具體金額尚未確定,但從該訊息可以看出,國家正向汽車行業傳遞訊號—— 固態電池技術將會得到國家扶持,如當初新能源汽車一般。

自2021年年初,蔚來在2020 NIO Day上提及「固態電池」後,有關固態電池的話題從不缺少熱度,備受廣大網友關註。

究其原因, 當下新能源汽車所搭載鋰電池,在容量、能量密度等方面已經逼近極限,純電動車的續航裏程即將達到「天花板」 ,但仍無法解決使用者的續航焦慮問題。

打破續航桎梏的最佳選項,無疑令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特性的固態電池領域實作量產,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為了推動固態電池量產,相關部門近年來在政策等方面做出了相應的指引。

例如,2月初,工信部在【鋰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修訂征求意見中,新增了固態電池相關要求,包括 單體電池能量密度≥300Wh/kg,電池組能量密度≥260Wh/kg等。

可惜的是,當下國內依舊沒有車企在量產車上套用固態電池。今年4月,智己汽車在釋出智己L6時強調,該車型是全球首次搭載量產「超快充固態電池」的車型。

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所有車企仍在為突破固態電池技術難題而抓耳撓腮時,智己率先突破,引發行業震動。隨後,智己L6電池供應商清陶能源表示,要實作真正全固態,需等到第三代。這意味著,智己L6所搭載的「固態電池」,實際上是半固態電池。

那麽真正的固態電池何時才能量產上車?

結合國內外廠商的公布的固態電池量產時間來看, 寶馬既定的時間最早,計劃在2025年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原型;廣汽、上汽、LG新能源緊隨,將在2026年實作固態電池量產,或量產裝車;其他車企普遍集中在2027—2030年。

在整車研發周期動輒12個月的「時代」,固態電池量產時間仍需2—5年,技術研發難度之大,可見一斑,哪怕是「寧王」也苦不堪言。

曾毓群曾表示: 「寧德時代在這方面投資了10年,固態電池只有使用新型化學材料、負極電機使用純鋰金屬的情況下才有優勢,要將這種電池推向市場仍有很多困難。」

比如說成本,固態電池的研發方向主要以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為主,對應的電解質價格分別為 700美元/kg、200美元/kg、69500美元/kg。 作為參考,液態電池電解液的價格僅為5美元/kg。

或許未來隨著裝機量的提升,成本有望下探,但具體需要多長時間,仍有待考究。

固態電池的量產,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項利好,或真正解決續航焦慮問題。然而, 推動固態電池發展的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即徹底拉開中國與海外車企在技術層面的差距。

上汽清陶總經理李崢曾直言 :「固態電池,特別是全固態電池的量產,事關科技主導權之爭。」

從目前全球競爭格局來看,固態電池的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等數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在固態電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數據顯示,豐田是在固態電池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企業,擁有全固態電池專利1300多項,位居全球車企首位。

與日本企業相比,中國固態電池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技術研發、專利申請等方面迎頭趕上。

據了解,截至2023年5月, 全球關於固態電池專利的申請量為20798項,其中中國占有7640項,占比高達36.7% 。另外, 近五年中國固態電池全球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0.8%,增速全球第一。

與此同時,中國車企與電池供應商具備本土優勢,擁有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簡而言之,中日雙方在固態電池的爭奪賽中,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然而,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汽車產業均是支柱產業。 日本汽車工業產值約為40萬億日元,占日本GDP的8% 。若中國率先實作固態電池量產上車,那麽對日本汽車產業將會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誠然,近幾年中國汽車產業崛起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但迄今為止,仍未與國外車企拉開真正的差距。

在我們「國家隊」下場投入60億元扶持全固態電池之前,日本相關政府部門也投入1200億日元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電池產業。種種跡象均表明,固態電池所牽涉的不只是技術主導權,同時也關乎一國制造業的繁榮。

視訊號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