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無修音的【歌手】爆火,華語樂壇最缺的到底是啥?

2024-05-14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肖渾

編輯|王海燕

直播、全開麥、不修音、一遍過,這招果然夠狠,讓一個明顯走下坡路且沈寂四年的老節目瞬間起死回生,討論熱度居高不下,網路造梗遍地開花。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可能我們忍受虛假的東西太久了,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電視裏,我們對真實有著我們自己或許都沒察覺到的渴望。

被直播吸引的觀眾,註意力很快又放到了外國歌手與國內歌手實力的慘烈對比上,以至於「五旬老太保衛國門」「抵抗洋人就是葉赫那拉氏的宿命」之類的梗圖層出不窮。

那英從節目開播前大家眼中板上釘釘毫無懸念的準歌王,一夜之間成績變得岌岌可危,戲劇張力陡起。 她又是場上僅有的內娛唱將,仿佛背負了全村希望的一棵獨苗,大家看向她的目光頓時復雜了許多。

網友制作表情包截圖

其實 自從2014年馬來西亞女歌手茜拉參加第二季【我是歌手】,請外國歌手就成了這個節目的一項傳統。 但之前那麽多季節目,外國歌手總體而言只是點綴,國內歌手也以唱 將型為主,因此外國歌手雖強,但可以說是旗鼓相當,有來有往: 你有鄭淳元,我有韓紅孫楠黃麗玲; 你有黃致列,我有李玟李克勤容祖兒; 你有迪瑪希,我有林憶蓮杜麗莎袁婭維——外國人來就來了,算做客交流,基本聞不到什麽硝煙的味道。

之前外國歌手聲勢最強的一次,就是英國 Jessie J 參加的2018年那一季,首期節目就呈現實力碾壓態勢,當時就有人說, Jessie J 是來中國「支教」的。不過後來隨著騰格爾和華晨宇補位,又為中國歌手挽回了局面。

【歌手2018】劇照

這次【歌手2024】,外國歌手的實力看起來超出一大截,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 首先,國內的唱將型歌手幾乎已經被節目網羅殆盡,剩下的如張學友、陳奕迅這幾位,明擺著不願意參加這種競技節目;其次,這一季是直播,也讓很多歌手多了層顧慮,降低了參與意願,節目組就透露,很多大牌歌手一聽是直播就拒絕參加。

最後,這一季有意想往國際交流的路線靠攏,外國歌手從數量上就多了,先發就有倆,很多國外歌手本就習慣直播全開麥,加上節目組又有意打破圈層隔閡,於是唱抖音神麴的網路歌手、路人眼裏近似於跳大神的搖滾樂團,即便都並不靠唱功成名,都被請來了……

以上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如今這個有些詭異的局面,讓部份觀眾覺得無比新鮮刺激,同時讓另外部份觀眾感到迷惑不解:TA和TA為什麽會同場競技?他們有任何可比性嗎?為什麽一個節目裏可以同時包含格萊美獎、草莓音樂節、星光大道和紅白喜事樂隊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風格?

雖然背後原因有些復雜,但呈現出來的效果給普通觀眾的直觀印象就是:華語樂壇與歐美樂壇的水平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這個結論可能有些簡單粗暴,但確實點破了國內聽眾一段時間以來的模糊感受,那就是,我們的流行音樂在急速地黯淡下去,能打動我們的新歌越來越少,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樂壇新人難得出現。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簡單刺激的短視訊BGM在我們的耳邊喧嚷不休,所謂的當紅流量歌手卻不知道究竟唱過什麽,即便偶爾聽到也是修音過的,聽了也記不住,還是不知道他們真實的唱功。

這個郁悶的塊壘在我們胸中已積壓多時,現在,當我們在節目中看到中外歌手之間的實力借由直播得到纖毫畢現的展示,觀眾反倒會有一種痛快的感受: 與其沈浸於虛假的繁榮,不如睜眼看看這真實的潰爛,知恥才能後勇。

【歌手2024】劇照

網友們玩的那些梗,未必是真的對外國人有什麽特殊心理。 從我自己的角度,我反而想說說【歌手2024】第一期的一個突出感受,就是在演唱實力之外,能明顯感受到,外國歌手狀態松弛,與中國歌手肉眼可見的緊張,形成的鮮明對比。

一邊是神情輕松,遊刃有余,所有觀眾被吸入一個能量場,聽得如癡如醉;一邊是動作僵硬,表情凝重,不光影響自己的呈現效果,也影響了觀眾入戲,畢竟緊張是會傳染的,觀眾都替你捏一把汗呢,還談什麽欣賞音樂?

那麽,兩邊歌手的心態為什麽差這麽多?

對於中國歌手來說,這節目得接受觀眾投票排名次,還是多年來國內音綜的第一次全開麥無修音現場直播,演唱過程中只要有一個小磕巴,一次輕微走音,都會被直播鏡頭無情放大,成為無數人的笑料來源。 可以想見,越是以唱功著稱的歌手,面對這種節目壓力會越大,唱好了,大家會覺得理所應當; 唱不好,就是自砸招牌。 風險太大,收益卻很有限。

所以那英這次能來,確實叫人佩服她的勇氣。場上的「江湖地位」就屬她最高,包袱最重,但表現也最緊張,唱完還得扶會兒墻,才能緩過來。其次是楊丞琳,她一直介於偶像派和實力派之間,需要一個證明自己唱功的機會,這種心情越迫切,機會來臨時就越容易緊張,結果導致她唱的【帶我走】全程都拘著,聲音悶悶的,情緒都出不來。

反觀兩位外國女歌手,她們在中國都沒什麽名氣,過來純屬開拓新市場,並沒有需要守護的東西,所以包袱幾乎就是不存在的。

【歌手2024】劇照

另一方面,2000年出生的Faouzia,15歲就出道了,參加過各種國際歌唱比賽,競技經驗豐富。而1967年出生的Chanté Moore,上世紀九十年代就經歷過美國樂壇激烈競爭的洗禮,這次來中國還來不及倒時差就匆促上陣,依然把一首【 If I Ain't Got You 】演繹得行雲流水,不少觀眾表示聽得皮都展開了,最後那串哨音可以直沖人的天靈蓋。

對我來說,她們的表演之所以讓我們感到震撼和沈浸,其實也和她們的松弛感密不可分。她們有著充分的技巧,但唱歌並無炫技之感,而是感情興之所至的自然流動。

【歌手2024】劇照

想想看,在過往【歌手】的舞台上,我們有多久沒有見到過這麽松弛舒展的演出了?每次歌手演唱之前那個「咚-咚-咚-」的音效,仿佛戰鼓一般,總會提醒我們,這是比賽。歌手在這樣的氣氛中出場,當然也容易受影響,唱得劍拔弩張,飆高音主要是為了炫技。 可音樂本來應該是用來享受的,而不應該是一種用來比賽的武器呀。

我印象中, 李健能在節目中異軍突起,除了以審美格調取勝,也有足夠松弛自然的原因。 當然,要論松弛,就不得不提李玟,她是很多觀眾心目中這麽多季歌王的「王中王」,是演唱技巧、身形舞姿、氣場台風等各方面都堪稱完美的六邊形戰士,她就是為舞台而生的。

這次節目播出後,很多觀眾也在懷念李玟,認為如果李玟還在的話,以她一人之力就足以上場收拾局面了。這話雖然不假,但我想李玟一定不會同意,把一個綜藝節目當做你死我活的競技場,她雖然總自稱「女戰士」,但那指的是戰勝自己,而不是戰勝別人。 當一個人對事業的熱愛超越了勝負欲,那才是無敵的。

【歌手2016】劇照

看著台上緊張的歌手,台下緊張的觀眾,我就在想,能從骨子裏熱愛音樂而不沾染其他雜質的人,到底能有多少?我們總看到,有人在台上說著自己從小心懷音樂夢想,我們現在已然是一個音樂教育大國,城市裏的小孩至少都得學會一門樂器,可是學習目的到底是什麽?是為了自己的興趣,還是為了父母的面子,為了考級考證、考試加分? 對音樂的熱愛有沒有融入骨血我不知道,競爭意識起碼早就已經刻進基因裏了。

不過,在短視訊平台,我現在常常也會刷到一些孩子們唱歌跳舞的視訊,要麽是一個班的孩子在教室裏手舞足蹈,要麽是三五成群在室外練團,要麽是小男生和小女生一對一鬥舞。這些視訊的共同點是,孩子們活力滿滿,朝氣蓬勃,表情動作都特別舒展,看得我也忍不住眉開眼笑。

我知道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都很大,但至少在那一刻,在音樂裏,他們展現出來的狀態是自由的。 這些視訊都有動輒好幾萬的點贊量,我想那是因為孩子們的精神狀態,不再是過去被父母逼著學鋼琴的那種愁眉苦臉了。是不是真的享受音樂,觀眾和聽眾是有身體感應的。

所以比起中國歌手和外國歌手誰贏誰輸,我更在乎的是,誰在真正享受音樂,誰又可以帶領我享受音樂。 【歌手】采取直播我舉雙手贊成,希望以後的音綜都能照著這個路子來。

但與此同時,我也希望節目形式能跳出比賽的窠臼,不要總搞什麽排名淘汰了,而是透過直播表現更純粹的音樂魅力,允許歌手犯錯,認同真實的瑕疵就是比虛假的完美有魅力,可以唱錯詞,可以音不準,可以唱著唱著情緒上湧,大哭或大笑,讓場外觀眾也跟著哭或者笑。

讓我們真實地透過音樂產生情感連結,讓我們拋開現實的重負享受音樂,讓音樂的價值存在於功利之外。在這個基礎上,我想,華語樂壇才有大地回春的可能。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同同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