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孩子吃飯有這3表現,是典型的「聰明相」

2024-05-15情感

在聚餐時,你是不是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孩子:

他一看到愛吃的菜,就快速轉動轉盤,恨不得把一盤菜都夾到自己碗裏;

他喜歡把餐盤裏的菜翻來覆去地攪個不停,就為了扒拉自己想吃的東西;

他吃飯時總是大聲吧唧著嘴,喝一口湯也常常是呼呼有聲......

很多家長卻對此習以為常,不是說一句「孩子嘛,都這樣」,就是一笑置之。

英國作家斯邁萊斯說:「很小的孔穴能窺見陽光,細小的事情能凸顯教養。」

吃飯,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卻最能暴露一個孩子的個人素質與家庭教育。

就如作家賈平凹所說:「人一旦到了餐桌上,在高人眼中,就已然一絲不掛。」

一個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往往看他從小在餐桌上的表現就可以知道。

培養一個在餐桌上懂禮儀、守規矩的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相信看完網上這個小故事,我們都會得出自己的答案:

兩個同行創業的年輕人,剛好找到同一家投資機構的主管,兩人都想獲得融資。

小王的方案比小林的做得更細致,讓主管好感倍增。

小王想著在飯局上再拉近一下關系,就張羅了一桌超豪華的海鮮大餐,卻不知道主管的尿酸偏高忌海鮮。

小王自己在餐桌上大快朵頤,卻沒發現主管其實只吃了一點素菜。

他還不停地和人推杯換盞,最後把自己成功灌醉,嘴裏不停地說著自己的方案有多牛,自己的計劃有多完美。

一頓飯吃完,小王在主管心中的評分也一落千丈。

而同樣是請客吃飯,小林則一開始就打聽清楚了主管的飲食偏好與禁忌,所有的菜品,全都按他的喜好量身客製。

不但如此,小林在餐桌上還總是進退有度,讓每個人都感到愉快又舒適。

他也趁機把自己創業方案中不詳盡的地方一一作了解說。

最終,小林成功拿到了投資,而小王卻遺憾落選。

俗話說:「細微之處看涵養,細節之中定成敗。」

一個人在餐桌上的一言一行,通常會影響著別人對他的判斷,從而影響著他的氣運。

那些不懂得餐桌禮儀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在職場上輸得一塌糊塗,還不知道為什麽。

所以,吃飯時的這些禮儀和規矩,我們一定要及早教給孩子:

1.坐姿端正忌先吃。

不翹腳不抖腿,等到本桌客人坐齊,才能正式吃飯。

2.顧及別人懂分享。

不狂轉轉盤、不霸菜,新菜上桌,先禮讓他人品嘗。

3.不吃獨食不翻菜。

喜歡吃的菜,也要適可而止,更不能隨意翻動盤子裏的菜。

4.不發雜音少說話。

咀嚼不吧唧嘴,喝湯不吸溜,不高聲打嗝,嘴裏有食物時不說話。

5.不玩手機不指人。

不拿筷子指著別人,吃飯不玩手機。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

飯桌上的細節,體現了一個人從小耳濡目染的行為習慣,也藏著人際關系中最深刻的學問。

那些你在餐桌上沒讓孩子學會的人情世故,終將會成為他成長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而那些從小就懂得在餐桌上守禮儀、懂規矩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更容易獲得貴人的扶持。

前幾天的一次大家族聚餐,讓一眾長輩深刻地發現,原來孩子和孩子的差距竟然這麽大。

堂弟19歲的兒子小強一上桌子,就開啟了「作妖模式」:

他不是點評這個菜鹹了,就說那個菜淡了,一邊吐槽一邊又夾很多菜在碗裏;

每一個菜都是剛吃一口,就皺著眉放回碗裏,最後全都倒掉了,讓做菜的大舅媽尷尬不已。

而同桌表姐家剛大學畢業的女兒小倩,則表現得特別亮眼:

小強說菜鹹了,她會笑著打圓場:「紅燒魚就是要味道濃一點,才能壓得住腥味呢。」

小強吐槽菜淡了,她也會笑嘻嘻地說:「素菜一般都會做得清淡一些。」

一轉頭,她又給足了大舅媽情緒價值:

「做這麽大兩桌菜,舅媽肯定忙了一兩天吧?菜還做得這麽豐富又好吃,您也太厲害了!」

短短兩句話,就讓大舅媽從先前的面紅耳赤轉為喜笑顏開。

而她不俗的表現,也成功吸引了鄰桌一位遠房表舅的註意。

表舅是本地一家國企的高管,當他得知小倩剛大學畢業,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時,就告訴表姐,單位的辦公室正在招人,看小倩的學歷和其它條件都特別符合招聘條件。

隨後他還笑著說:「辦公室還有一位小夥子,長得帥氣也優秀,到時候我還可以撮合撮合。」

就這樣,小倩憑著在餐桌上的不俗表現,贏得了工作和愛情的雙重機會。

回看小強和小倩的表現,確實稱得上是雲泥之別。

小強雖然已經19歲,但思維模式卻完全停留在「自我中心」階段,全程都在刻薄地指責和挑剔,一點都沒有顧及他人感受。

而小倩卻時時處處都維持著餐桌氛圍,則體現了她超高的情商、豐富的感恩心,還有滿滿的同理心。

有人說,飯桌就如一個小社會,你輕易就能看出人和人之間的巨大差異。

確實,一個人的吃相,不僅體現出涵養和素質,更是一個人是否有福相的體現。

一個吃飯時總是挑剔刻薄又隨意浪費的人,常常會讓人打心底裏覺得厭煩;

而那些從小就懂得感恩主人做菜辛苦,不挑剔浪費,時刻顧及別人感受的孩子,往往會更容易得到大家的喜愛和好運的青睞。

昨天晚飯後散步回家,我聽見小區的王大媽和李阿姨正在熱火朝天地聊兒子。

王大媽一提起兒子,滿臉都是惱怒:

「兩口子剛結婚不久,在外單獨住,我還想落得個清凈,沒想到媳婦三天兩頭就打電話來訴苦!」

原來,王大媽的兒子小俊從小就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結婚後依然習慣當甩手掌櫃。

小俊的老婆經常是辛辛苦苦做了飯,還要自己去收拾碗筷洗碗,就因為這個,兩人一個月就要吵十幾回架。

李阿姨一聽連連搖頭說:「你太慣著你兒子了,我兒子從小就習慣了做各種家務。」

李阿姨告訴王大媽,每次媳婦煮了飯,兒子就會主動去收拾桌子、洗碗,小兩口從來沒有因為做家務而鬧過矛盾。

作家林清玄在【從食物看人的性格】一文中說:

「從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就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一個人是高情商還是低素養,往往只要一頓飯的功夫,就能看出個七七八八。

放在家庭教育中,一個孩子是否懂得在飯後主動收拾碗筷、擦桌子;是否懂得主動承擔家務,其實最能反應家長的教育方式。

當父母忽視了培養孩子在餐桌上的責任感,和在家庭裏的動手能力,無疑就是在給他的婚姻生活「埋雷」。

而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從來都不會從天而降,它一定是在日常的點滴細節中培養而成。

好的教育導致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導致好的結果。

那些從小就責任感滿滿的孩子,成年後,婚姻生活通常才會更加美滿幸福。

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

善於觀察的人,只花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的生活背景,以及你的教育背景。

一個人的吃相,就是他的品相和福相。

而小小的一張飯桌,就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道場,也是孩子學習人情世故最重要的課堂。

那些在餐桌上懂禮儀、守規矩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得到貴人的扶持;

那些在吃飯時不浪費、懂感恩的孩子,常常更容易獲得好運的偏愛;

而那些在飯後愛打掃、勤整理的孩子,通常婚姻更加美滿和諧。

都說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父母在註意孩子飯碗裏的營養時,也一定不要忘了教會孩子藏在餐桌上的規矩和處世之道。

這些體現在細微之處的優秀習慣,和印刻在點滴日常中的良好教養,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有價值的財富。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 曹植 【洛神賦】

作者 | 陌菲,7 年一線期刊作者、 全網流量 300 萬 + 爆文作者。

主播 | 賞新晴,視訊號:賞新晴讀書,公眾號:聽晴聲(ID:sxqreading)。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