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刷到的一個熱帖,緩解了我的精神內耗——
【發現我越主動,越情緒穩定】。
發貼文的小姐姐說,每當她糾結要不要主動聯系一個人時,總會發現直接去聯系更能讓自己釋懷——
「主動了才能發現,這個人也許根本沒那麽在乎我。」
同樣的,當她擔心別人誤會自己時,她覺得直接去問、去解釋就是最爽的!比自己在心裏反復猜測好得多,也會減少很多內耗。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評論區有很多人都深表認同:
「如果你對一個人有好感,那就主動約TA。如果約了TA發現TA只是個普通人,那麽就果斷放棄。如果發現TA越來越讓你著迷,說明TA真的不錯,那就更要主動。」
「一開始跟crush很內耗,中途還斷聯了。後來我主動聯系TA,發現對方開始回應我,然後就在一起了。」
「主動了,結果不管好壞,我都可以接受,如果不主動在那裏揣測就很難受。」
是的,曾幾何時,大家都覺得:
「主動的那一方,很廉價」;
「如果自己太主動,對方就會不珍惜」;
「主動了卻失敗了,就會很尷尬、很丟臉」。
然而,隨著個體的不斷成長,也有很多人漸漸發現:
主動的人似乎都會越過越好。
比如,在職場中,主動表現自己的人,往往能更快升職或獲得利益;
親密關系裏,主動的那一方往往心態更平穩,處理雙方矛盾時更遊刃有余;
社交中,主動的人更自信、更受歡迎,人緣更好......
主動的好處那麽多,為什麽仍然有人會「不好意思」主動呢?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 如何擺脫「主動羞恥」。
不知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讀書時:
即使內心很想,卻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不敢上台發言,害怕說錯話會尷尬,所以拼命壓抑內心的渴望;
喜歡一個人時:
即使是真心傾慕,卻不敢主動表達真實的心意,擔心對方會拒絕自己,因此錯過了真愛;
找工作時:
即使很喜歡這個崗位,卻連投遞簡歷的勇氣都沒有,錯過了很多機會......
現在回過頭看,卻滿是遺憾:因為不敢主動,我們錯過了太多。
但仔細一想,就算主動會被拒絕,甚至會換來失敗,我們的人生也不會因此完蛋。
朋友Linda,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五年,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同事誇她靠譜,領導也對她贊賞有加,但公司從來沒給過她升職加薪,她也一直沒主動提過。
哪怕工作做出了成績,她也表現得非常低調、謙虛,從來不去表現自己。
然而,去年發生的一件事,卻讓Linda突然意識到了主動的重要性。
當時,Linda所在的部門來了一個新員工小A。
小A剛畢業不久,是個活潑開朗的女生。沒多久,就和領導、同事們打成一片。
平時小A也會經常請教Linda,Linda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她,甚至還默默幫她善後一些工作。
有一次,Linda和小A被分到一個計畫組,需要共同制作一個方案給客戶。
Linda和以前一樣,為了做好工作,不惜加班到深夜。
小A也提出了一些建議,但因為工作經驗不多,她的建議並沒有起到很大作用,方案主要還是靠Linda完成。
到了展示工作成果的那天,小A主動向領導請求給客戶做匯報。
最後,她憑借出色的口才,成功贏得了客戶和領導的贊賞。
一個月後,公司內部更傳出了要提拔小A為計畫主管的風聲。
很多同事為Linda打抱不平,就連Linda自己也有點坐不住了——
為什麽自己那麽多年的努力付出,卻不如一個剛來的新人呢?
Linda委屈地找我吐槽,我問她:「關於這個方案的制作細節,你有經常主動和領導溝通進度嗎?」
她說沒有,因為她覺得,「這樣做顯得過於刻意了。」
我接著問她:「你自己做的方案,你不想主動匯報嗎?」
她說自己內心是想的,但覺得,「那樣做顯得我太愛彰顯自己了。」
Linda潛意識裏覺得,主動表現自己是一種羞恥的行為。
因此,她不好意思去爭取任何展示自己的機會,總是被動地等待別人來發現自己的優點,或者來為自己做點什麽。
而Linda的這種心理,就是「主動羞恥」,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基於自尊心不足、低自信而產生的「羞恥感」。
對於「羞恥感」,心理學家Brene Brown是這樣定義的:
羞恥感是一種相信我們是有缺陷的,並且因此不值得被接納和歸屬的,強烈疼痛的感受和體驗。
對比憤怒、悲傷等情緒,羞恥感是一種更私密的、極少被承認的情緒。因為不被承認,也就很少得到釋放和治愈。
以Linda為例,她認為主動表現會顯得自己愛出風頭,容易被人反感。
此外,她覺得主動爭取升職加薪,如果被拒絕,會很尷尬,感覺很沒面子。
久而久之,連她自己都沒有發現,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利於她的情緒釋放和個人發展的。
因為,這是一種長期的「自我否定」。
美國心理學家Kohut在【自體的分析】一書中寫道,深知羞恥感的人都會抱有一種滲透性的潛在觀念。
在TA們眼裏,自己不值得被嘉獎、惹人嫌棄甚至沒有價值。
Linda顯然已經有了這種潛在觀念。
加上她的家人從小教育她要「低調做人、不要惹事」,她也就習慣了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並在潛意識裏認為自己的需求難以被重視,因此羞於展示主動的姿態。
在討論該話題時,同事小薇說自己和Linda一樣有「主動羞恥」的心理,主要表現在親密關系裏。
微信聊天時,小薇認為自己一定要回得比男友慢,也很少主動找男友,因為「不能讓他覺得我太過熱情,這樣容易讓他對我失去興趣。」
和男友吵架後,也必須要男友先低頭,「我先開口的話,那多沒面子啊。」
明明很想讓男友陪伴自己,嘴上卻說「你忙你的吧,我和閨蜜逛街也很開心。」
這些在親密關系中爭輸贏的瞬間,其實都是小薇的羞恥感在作祟——
因為在她的想象中,自己先主動了,對方卻不給自己面子的話,自己會下不來台,對這段感情也會更沒信心。
Linda的主動羞恥更多的是「自我否定」,小薇的主動羞恥更像是一種「自我防禦」。
但相同的是,她們都害怕自己的需求不被重視,擔心失望、甚至受傷,因此,她們不敢主動,寧願將自己的真實需求隱藏起來。
然而,就像美國心理學家Kohut說的:
雖然這樣可以讓自己暫時避免受到傷害,但羞恥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它會潛伏在我們體內。
最終導致我們出現社交障礙、抑郁焦慮、自戀性暴怒等心理問題。
其實,打破主動羞恥,並沒有那麽難。
只要主動過一次,你就會知道,把握主動權以後,真的很爽!
【甄嬛傳】曾是千萬網友的電子榨菜,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甄嬛傳】裏飾演華妃的演員蔣欣本來的角色並不是華妃,而是曹貴人。
蔣欣曾在訪談中直言,華妃這個角色是她「搶」來的。因為她在試戲時發現,她更喜歡華妃這個角色。
於是,蔣欣精靈演鄭曉龍提議,讓她試演一下華妃。
導演一開始並沒有往心裏去,因為他打心眼裏覺得,蔣欣不夠跋扈,演不了這個角色。
誰知在試戲的時候,蔣欣很快就把自己代入了華妃的角色中,惡狠狠地說了句:「甄嬛這個賤婢!」
這句話,讓導演發現了蔣欣對角色的把控能力。兩天後,蔣欣接到了電話,她爭取到了華妃這個角色。
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甄嬛傳】紅了十二年多,蔣欣更是一夜爆紅,讓更多人看到了她的實力。
如果蔣欣沒有主動爭取,我們就看不到那麽生動耀眼的角色,而她也會失去一個成名的機會。
上文提到的Linda,在被我「敲醒」後,終於鼓起勇氣和領導提了升職加薪的想法。
此外,她也坦率地告訴領導,當初那個方案是她加班加點完成的,但因為羞恥感作祟,所以錯失了向客戶匯報的機會。
令Linda沒想到的是,領導欣然同意了她提出的升職加薪的請求。
而Linda積壓多年的情緒,也終於得到了釋放。
心理學家約瑟夫·布爾戈在【超越羞恥感:培養心理彈性,重塑自信】這本書中提到:
羞恥感的對立面,是建立自我尊重。
因為羞恥感是失望和失去聯結造成的情緒,而自尊是個人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持有積極的態度。
懂得建立自我尊重的人,會時刻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有能力的、值得被愛的。
TA們可以透過踐行自己堅信的價值觀來實作期望,最終擁有幸福的生活。
積極主動地響應這個世界,正是建立自尊的過程。
透過積極而真誠的自我評價,我們能培養出自我關懷的能力,甚至擁有自愛的情感。
羞恥感是難以戰勝的,但只要勇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擺脫羞恥感就不難。
以下這4個方法,或許能夠幫到你:
1、明確自己想要什麽。
這一步看似簡單,卻經常被我們忽視。
因此,在變得主動前,先想明白自己想得到什麽,比如是想得到男友的重視?還是解決朋友間的誤會?
只有先想明白這一點,才能夠表現得更加堅定,主動出擊,實作目標。
其次,認清自己的需求——我為什麽需要它?
比如,我需要男友的重視,因為這段時間他天天打遊戲,我擔心感情出問題;
我想要解決誤會,因為我很珍視這段友情,我希望能一直和TA做朋友......
【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到,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反而能促成意外的結果。
必要的時候,可以寫下你的需求,讓你的目標感更清晰。
2、提升自我暴露的程度。
羞恥感產生的原因,通常是我們過度揣測別人的想法,害怕別人會看低自己。
而且,這種羞恥感會在自我想象中茁壯成長。莎士比亞在【麥克白】中說過:
「實際的恐懼其實不及可怕的想象來得可怕。」
當我們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分享自己感到羞恥的事情時,你就會發現很多擔心根本不存在。
我們可以試著向值得信任的朋友、家人、伴侶,或心理咨詢師分享這些事,這會讓我們知道,即使我們有著不完美的地方,也還是會有愛我們的人願意接納我們。
這種行為不僅能夠減少羞恥感,還會為我們提供一個和他人聯結的機會,減少我們的孤獨感,增加我們的心理能量。
3、學會自我接納。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羞恥感是對自己的指責。
因此,學會自我接納非常重要,即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並重建與自己的關系。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這意味著你不再以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來定義自己的價值。
你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而這些局限性是人類共同的體驗,是成長和學習的一部份。
重建與自己的關系:把自己當做自己的朋友。
想一想,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了類似的事情,TA來找你傾訴,你會怎樣對TA說,然後就這樣對自己說,這也是一種重要的自我接納法。
4、別害怕失敗和被拒絕。
很多時候,我們是因為害怕失敗和被拒絕而不敢主動。
但就像有人說的,如果我們提出了自己的需求,那它就有可能會被滿足,而當我們對自己的需求只字不提時,那它就絕對不可能被滿足。
就像楊天真說的:
我一直積極主動地發起與這個世界的撞擊,因為我知道,無論結果如何,所有撞擊帶來的回饋才是我真正的成長。
全力以赴的失敗不遺憾,沒有認真追求的人生才可怕。
布琳·布朗博士說過:「羞恥感發出的是完美主義的聲音。」
對自己保持合理的期待,與心懷嚴苛、吹毛求疵的期待是不一樣的。
我們要擺脫主動羞恥,就要忽略掉那些自我否定的聲音,建立自尊、自愛的生活模式。
就像電台節目【歡迎你到荷蘭來】裏說的:
如果你一生都在為自己沒去義大利而感傷,那麽你可能永遠都無法獲得自由的心境,去享受所有關於荷蘭獨特而又極為可愛的地方。
希望我們都能興致勃勃地去失敗,膽大妄為地去生活。
相信自己,主動一次,你會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 曹植 【洛神賦】
作者 | 夏木 ,來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林溪安,視訊號:林溪安。每日清晨和你說早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