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點君的朋友青子生了場「怪病」。
有天晚上,她加完班深夜爬上床時突然眼前一黑,緊接著就是一陣強烈的心悸。
因為癥狀來得突然,青子第二天火速掛了心臟內科,想看看自己的心臟出了什麽問題。
誰知,當把心電圖和心臟彩超都做了一遍後,醫生卻和她說:
「你沒事,少熬點夜就好了。」
青子半信半疑,覺得大概是自己最近休息不夠,多休息一下就會沒事了。
結果沒兩天,她就又發病了。
一天工作日下午,青子突然明顯的心悸、頭暈、全身發麻、喘不上來氣。
嚴重到已經無法繼續工作。
「那時候我感覺自己如果站起來,下一秒就會暈倒」。
隨後,她被同事送去了醫院。
這次,她還做了24小時監測的心電圖。
然而,當結果出來後,醫生說的還是那句:
「你沒事,回家休息吧。」
「明明身體很不舒服,但就是查不出問題,真的太折磨人了。」
既然求醫無門,只能選擇「自救」。
於是青子回家後,在網上搜尋了很多資料,看到很多相關癥狀後,她開始意識到:
自己大概是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了。
盡管每個人都會有累的時候,但「慢性疲勞症候群」卻是一種在醫學上被確診的病。
這種病往往沒有器質性病變,但會伴隨極度疲勞且反復發作。
既會有抑郁、焦慮、情緒不穩等心理癥狀,也會有頭暈頭痛、低燒、記憶力和體力下降等軀體癥狀。
所以患上這種病的人,大多體檢都查不出問題,但就是覺得「身體不舒服」。
青子在得病前,已經過了1年斜杠青年的生活。
白天她在公司上班,晚上回家則要做自媒體副業。
除了睡覺幾乎都在工作的生活,不僅大量地消耗了她的腦力,還剝奪了她休息回血的時間。
青子的大腦就像是個過度運轉的機器,全天飛著各種各樣的想法,完全無法放空。
這也導致了她持續性的頭痛,記憶力和體力的衰退,爬兩層樓梯就會喘,晚上越來越難入睡。
就算睡著了,也很容易醒來,睡眠品質很差。
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在工作和身體中,選擇了工作。
「身體沒有大事,我扛一扛就好了。」
青子的故事並非個例。
事實上,生活中被「慢性疲勞」困擾的人還有很多。
有網友說,她最開始出現的癥狀是睡眠障礙和腿疼。
原本以為是生活壓力大,她就去大自然裏徒步。
誰知,她發現自己的體力遠不如以前。
「我原本就有運動習慣,體力不錯,但這次徒步卻莫名很吃力。」
後來因為工作壓力變大,她逐漸從腿麻發展成腿疼,開始無法正常走路。
吃東西容易拉肚子,頻繁感冒發燒,並且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
但把骨科、免疫科都檢查了一遍,醫生卻說她「沒問題」。
到最後,還是靠她在美國醫學院的老師,才確診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以前以為累只是一種感受。
現在才知道,原來累真的可以是一種病。」
當然啦,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疲勞,嚴重到有軀體現象。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壓力驟增的大環境下,「慢性疲勞」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時代病」。
相信下面這些癥狀,很多人都不陌生:
「長期頭昏、乏力、耳鳴、胸悶,體力下降。」
「不工作的時候,也停不下來地想工作上的事。」
「休息時,只想躺著,但躺了一天還是覺得累。」
「大腦一思考就累,就算不思考,去刷短視訊也累。」
「很困,但就是怎麽都睡不著」。
如果這些癥狀持續了半年以上,那麽你就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勞」。
圖片來源微博@央視網
生病不可怕,但可怕的是這種病「不被看見」。
網友鶴仔曾分享過她的故事。
最早覺察到自己的不對勁,是她發現自己總是不自覺地勞累和身體疼痛。
「我做飯時切完半根蘿蔔,已經累的不行了。」
後來,疲憊漸漸發展為反復生病。
明明最初只是小感冒,卻又突然高燒不退。
鶴仔看遍了中醫西醫,但得到的結果都是:
「你沒事,多休息就好了。」
她也吃了中藥補氣血,還吃抗抑郁的藥調整心理,但都沒什麽用。
「我就像是電量耗盡的電池,別人睡一覺就能充滿電,但我卻怎麽都充不進去電。」
除了身體上的痛苦得不到緩解外,心理上的壓力也因親友們的不理解而加劇。
「誰活著不累啊,但大家不都這麽過來了嗎?」
「你就是太懶了,要是多運動,肯定很快就好了。」
「你沒事,放輕松,好好睡覺,多喝水,多休息就好了。」
這些話讓鶴仔很絕望:
「我就像是一個溺水的人,不論怎麽掙紮,別人都覺得你‘並無大礙’」。
後來,鶴仔還報名參加了一個「心理療愈團隊」。
原本以為在這裏,她能找到共鳴與理解。
誰知一個病友卻說:
「其實你沒病,只是你相信自己有病,身體才會一直糟糕。」
這番話,讓鶴仔陷入更深的孤獨:
「我的確身體不舒服,但她卻把一切歸因給我的意誌。
如果連處境相似的病友都無法理解我,其他人就更不可能了。」
你們看。
患有「慢性疲勞」的人,往往要承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折磨。
首先是,目前醫學上沒有導致「慢性疲勞」的準確原因和治療方法。
每個人的癥狀不同,因此去醫院很容易被誤診,也很難被治愈。
其次是,「慢性疲勞」在國內還未被普及。
就連很多醫生,也對這病沒有太多的認知,更別提我們身邊的親友了。
所以大家往往會小看它的危害。
正如多年前,我們誤解「抑郁癥就是內心脆弱」一樣。
盡管目前,「慢性疲勞」的具體致病原因還不明晰。
但患慢性疲勞的人,大多有相似的特征:
工作生活壓力大、作息混亂、飲食不幹凈。
以及最重要的:無法好好休息。
十點君也曾陷入過這樣的惡性迴圈。
因為競爭壓力大,總是希望自己把每天都過得有效率,更快地成長。
不僅工作時要高效,不工作時也要玩得高效:
看書、看電影必須要有思考;
出門化妝要畫個和以前不一樣的,掌握些新技巧;
做完一道菜就要記得這道菜的做法,下次能直接上手。
如果只是頭腦放空地發呆,或者在床上躺一整天,就會很焦慮,感覺自己浪費了時間。
日子久了,我時常感覺自己精疲力盡,卻又不知問題出在哪裏。
直到後來因為新冠生病。
當時我高燒不退,全身酸痛,沒有精力做任何事,卻又無法入睡。
但即便如此,我還在想:
「要不要看一部電影?明明清醒卻什麽都沒做,這一天的時間就被浪費了誒。」
想著想著,我突然發現: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休息對我來說變成了一件可恥的事情。」
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過有意義的生活。
小時候去春遊,不是單純為了玩,是為了寫關於春天的作文。
如果跌倒了,就必須從中學會些什麽。
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要有意義,有價值。
如果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那它就有意義。
否則,休息就是可恥的。
正如梁文道曾說的:
「如今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功利化:
努力玩耍,是為了之後能更好的工作。
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回去給老板打工。
休息,開始成為一種工具。」
但事實上,真正的休息需要「無所事事」。
不論是身體還是大腦。
韓炳哲曾在【沈思的生活】中說:
「精神放松,需要無所事事。
無聊,則是精神放松的頂點。」
而當下的我們,大多無法忍耐無所事事。
因為停下來讓人焦慮,一直向前沖才讓人踏實。
久而久之,失去休息的我們,自然越跑越累。
盡管聊了這麽多,卻也不得不承認:
「慢性疲勞」是個「見人下菜碟」的毛病。
每個人的癥狀和導致原因都不一樣,很難找到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因此,如果你的疲勞已經嚴重到有軀體癥狀了,一定要抓緊就醫。
但如果還沒那麽嚴重,那麽十點君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小技巧,幫助我們更好地休息。
記得先點贊收藏,需要的時候翻出來看。
先記住下面的大原則:
真正的休息=沒有壓力+專註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然後,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們因為什麽事感到疲憊?
又因為什麽事感到放松和快樂?
這個問題想清楚後,可參考以下幾種常見原因和方法,對癥下藥。
1)身體疲勞
如果我們缺乏睡眠,經常覺得困,又或者因為久坐覺得身體僵硬、疼痛。
那麽可以嘗試小睡、瑜伽、按摩、拉伸和泡澡。
2)精神疲勞
如果我們因為壓力大,變得易怒,一點小事就崩潰。
那麽我們可以多關註自己的內在情緒,問問自己:
「現在感覺怎麽樣?是因為什麽在焦慮?」
然後,適當地遠離消耗自己的人事物。
3)社交疲勞
如果因為頻繁社交,而出現能量耗盡的情況。
記得給自己留出一些獨處時間來回血。
也要盡量避免,因為沒有回應別人的社交需求而內耗的情況。
4)「工具人」疲勞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像一台機器,很難投入生活。
那可以多嘗試些新愛好,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畫畫、遊泳、寫作......
做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會幫我們找回真實的自己。
5)感官疲勞
現在我們每天都刷手機,很容易被各種資訊淹沒:
刷不完的資訊流,回不完的工作訊息......
這些都很容易讓我們焦慮,甚至頭疼。
因此可以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主動遮蔽感官刺激。
例如,睡前1h不看手機,拉上窗簾,做10分鐘不被打擾的冥想。
6)情緒疲勞
如果你總要恭維和討好別人,害怕自己讓人失望。
那麽可以學習獨處,又或者找個信任的人,卸下自己的「社交面具」,聊聊心裏話。
十點君明白,我們都知道休息是重要的。
只是在焦頭爛額的生活中,難免不自覺地把它放在一連串「待做事項」的後面。
但還是希望大家記得:
不休息的努力,不過是透支未來的健康,來延長今天的工作時間。
和銀行貸款一樣,遲早是要還的。
點個 【在看】 吧,願我們都能找到「努力+休息」的正迴圈。
你曾有過長期的疲勞感嗎?是因為什麽原因,後來又是怎麽緩解的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一起交流經驗哈~
參考資料:
1、南風窗:【「怪病」纏上年輕人,慢性疲勞的真相】
2、澎湃新聞:【被疲勞纏住的人】
3、科普中國:【這幾個「過度疲勞」的訊號,是身體發出的警報,千萬要重視!】
作者 | 肖肖,心裏有人煙,筆下才有眷戀。
主播 | 素年錦時,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