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那天的晚餐要與朋友們小聚,打電話給一家餐廳預定包廂。通話中服務員的聲音聽上去很不耐煩,催促著我趕快確認用餐資訊。通話並未完全結束,她匆匆掛斷了電話。不一會我收到了一條預定成功的簡訊。但我想了想還是再次撥打了電話,說:「請幫我把剛剛的預定給取消吧!包廂不需要了。」這姑娘和剛剛差不多的態度,言語中能讓人聽出冷漠,我甚至聽出了她眼神中的那一絲憤怒。我會因為人的態度而喜歡一個地方,我也會因為人的語氣而再也不踏進一家門店。我有點想告訴她,之所以取消就是因為她。但想想還是算了,不覺得那樣做很有趣。有的人是一家公司的「負資產」,因為生活中她時常帶著「負能量」。
人與人之間,除了舒適,還有什麽會讓我覺得能成為靠近彼此的理由呢?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理由都一樣。
她知道自己給顧客帶來了這樣的感受嗎?她大機率是不知道的,了解自己是多麽難的一件事情呀。就像塞涅卡說的:知道自己病了,對某些人來說是好事。「承認自己的缺點乃是健康的標誌。」但我們若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麽,又何談承認呢?我的缺點是什麽呢?有人能直白地告訴我嗎?我聽過的場面話太多了,對我保持沈默猶如我對那位姑娘保持沈默一樣的人一定也很多。
我們時常昏睡著,就像遊走在夢裏。我們把夢境當作現實,把虛空視作真實。我們應該嘗試著把自己喚醒,喚醒後看清自己,揭露自己,改善自己。
有人問哲學之父泰勒斯:「什麽是最困難的事?」他回答:「認識自己。」再問他:「什麽是最容易的事?」他回答:「給別人提建議。」周國平老師在【西方哲學史講義】中評價道:「我們今天仍然看到,人們都避難就易,所以世界上到處是好為人師的人,卻很難遇見有自知之明的人。」
什麽樣的人能有自知之明?什麽樣的人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且作出改變?他們的途徑又是什麽?有智者給出過答案,是不斷的反省。一個保持成長的人,一定習慣於內省,外界的批評建議若沒有內心的接納與改變,只不過是「耳旁風」。即便是龍卷風,若心門不開啟,它也卷不走你心中固守的莊園。如果把這理解為「悟性」,我們沒有頓悟的天賦,但只要不斷的思索,如何做人做事,是可以悟出來的。一個成年人,若沒有一點生活的悟性,是自己放棄了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篇】
我是一名聲音工作者,本不應該以聲取人,但我卻常這麽做。上帝賞賜給人類的聲音,只不過是人的符號和工具而已,和鳥鳴犬吠沒有什麽本質不同。但,人的聲音不止是一個人的喇叭。在聲音裏,裝載著善與惡,真與假,愛與恨。聽聲音就能讓人生厭的人,我實在不願靠近。——若三省吾身,今日就反省這一點吧。
2024年4月29日(周一)
- E N D -
點選下方卡片 關註夜聽
收聽更多往期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