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走路時突然「腿一軟」,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2024-07-06養生

點選右上方預約按鈕進行預約哦

你有沒有這樣的情況,上下樓梯時感覺膝蓋「吃不住勁兒」,有時甚至差點跪下去……很多人會稱之為「打軟腿」。

「打軟腿」,軟的到底是哪?【生命時報】采訪權威專家,指出膝蓋無力的病根兒,並推薦3個日常強化動作。

文受訪專家:

梁堂釗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

王 琳 上海體育大學運動康復學系教授 。

1

膝蓋沒勁可能是髕骨變軟

髕骨,俗稱膝蓋骨,位於股骨下端的前面,上寬下尖,前面粗糙,後面為關節面,與股骨髕面相連。髕骨具有保護膝關節的功能,可傳遞股四頭肌力量,在膝關節伸屈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進行下蹲、上下樓梯等屈膝動作時,髕骨會在股骨的凹槽裏上下滑動,從而驅動小腿運動。為避免與股骨發生摩擦,髕骨表面有一層光滑、柔軟有彈性的軟骨。

如果把膝關節腔比作一個房間,軟骨就像一面墻皮,保護著內在的墻壁。

但如果墻皮因潮濕、損壞等原因腫脹、發軟,就會像墻皮鼓了包,摸上去軟塌塌的,無法承受過大的壓力;繼續發展,墻皮可出現龜裂、剝脫,墻面變得坑坑窪窪,與之相對的股骨表面也會逐漸被磨損,甚至露出墻體。

此時,髕骨在坑坑窪窪的凹槽內執行,便會引發酸痛或「打軟腿」,也就是髕骨軟化癥。

2

三種情況警惕骨頭變軟

髕骨軟化癥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病變,是髕骨軟骨面因慢性損傷後,軟骨發生腫脹、龜裂、破碎、侵蝕、脫落。

髕骨軟化癥好發於30~50歲的青壯年,尤其是女性,這與女性先天髕骨易向外傾斜、軟骨過早退化等因素相關。

雖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晰,但少數人的髕骨先天發育位置不對,沒有在股骨的「槽」內,或是髕骨、股骨之間的「槽」不匹配,更易發生軟骨磨損。後天因素中,最廣泛的學說是創傷因素。比如:

  • 膝蓋的創傷或扭傷,使軟骨受損;

  • 長時間進行負重深蹲、爬山、上樓梯等高強度膝關節屈伸活動,逐漸磨損軟骨;

  • 肥胖增加膝關節負擔,使髕骨損傷的可能性更高;

  • 年齡增長,或類風濕關節炎、骶髂關節炎等疾病,也可使軟骨和骨骼結構發生改變。

  • 髕骨軟化癥發病緩慢,很多患者走平路時不會有明顯不適,較難被發現,但屈膝時,股骨正好壓在髕骨軟骨的磨損區域,便可引發疼痛。因此,出現以下癥狀時需警惕:

    1. 走遠路或上下樓時膝關節酸痛或隱痛,可伴有「咯噔響」或打軟腿;

    2. 屈膝久坐後起身時,膝關節疼痛無力;

    3. 半蹲位或深蹲時膝關節疼痛。

    如懷疑自己已有了「軟骨頭」,可透過下蹲方法進行自測:

    單腿下蹲試驗

    嘗試單腿站立,然後緩慢下蹲(如果無法保持平衡,可手扶桌椅借力),成功蹲下後再單腿站起,一旦過程中出現疼痛、腿軟或根本無法站起,警惕是否患上了髕骨軟化癥。

    3

    3個動作預防髕骨軟化

    髕骨軟化癥是髕骨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就運動康復來說,其重點在於加強膝關節周圍的肌力鍛煉,以訓練股四頭肌力量為主。具體練習如下,供參考。

    01 彈力帶伸膝抗阻

    以右側為例,站立,右腿膝關節彎曲。可使用彈力帶在小腿處施加適當阻力,小腿盡量伸直以對抗阻力,保持幾秒後緩慢還原。每天2~3組,每組8~12次,整個過程保持正常呼吸。

    02 靠墻靜蹲

    雙腳與肩同寬,距墻約30厘米。屈膝成半蹲姿勢,膝部根據自我感覺選擇適當彎曲角度,膝關節和大腿前側有緊張感為宜,維持30秒~2分鐘,腿感覺酸脹後起身,整個過程中保持正常呼吸。

    03 股四頭肌主動抗阻

    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收緊下腹部和臀部,頭部與脊柱呈一直線,向前看或稍向下看,下蹲屈髖屈膝,盡可能深地下蹲,動作結束後起立。每天2~3組,每組8~12次,可根據身體能力選擇無負重或適當負重。

    提醒:想要預防髕骨軟化癥的發生,運動前要充分熱身,避免突然增加鍛煉強度;選擇合適的鞋子,避免下坡跑,保持膝關節在無痛範圍內活動。

    圖文編輯:郭芙蓉 視訊編輯:盧雙贏

    審:李小不

    本文來源:生命時報(id:LT0385)

    喜歡,就給我一個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