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國醫大師熊繼柏:治療耳鳴耳聾經驗

2024-07-05養生

耳鳴、耳聾可單獨出現,也可見於一些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臨床較為常見。若有耳鳴時,一定不能忽視,要及時就醫,避免耳鳴發展為耳聾。出現耳聾時,不要喪失信心,也要積極進行治療,還是有痊愈的希望。現將國醫大師熊繼柏治療耳鳴耳聾經驗總結如下,以饗同仁。

▲熊繼柏 國醫大師(1942-)

案一

陳某,女,時年55歲。

初診(2004-11-03): 訴近1年來時發耳鳴,伴神疲,食少,時而便溏,喉中有痰。診見舌淡,苔薄黃,脈細。

辨證: 氣虛耳鳴。

治法: 益氣升清。

主方: 益氣聰明東加石菖蒲、蒼耳子、法半夏。

西參片10g,黃芪25g,葛根50g,升麻4g,蔓荊子10g,白芍10g,黃柏6g,炙甘草10g,蒼耳子20g,石菖蒲20g,法半夏15g。15劑,水煎服。

二診(2004-11-26): 訴服藥後耳鳴、疲乏大減,食納增加。診見舌苔薄白,脈細。上方再進15劑。

按: 凡耳鳴耳聾,新病、少壯者多實證,久病、年老者多虛證。此案老人乃因中氣不足,清氣不升而發為耳鳴,故以益氣聰明湯而取效。

案二

夏某,男,時年57歲。

初診(2006-04-15): 訴兩個月前坐飛機時,突發耳閉耳鳴,旋即耳聾。兩個月以來,諸癥逐漸加重。過去數十余年來有一鼻塞多涕的痼疾,現鼻塞不通與耳閉同時加重,不僅呼吸不利,並覺頭昏頭脹,聲音重濁,口苦,舌苔黃白相兼而膩,脈滑。

辨證: 痰熱蒙阻清竅。

治法: 清熱化痰開竅。

主方: 蒼耳子散合黃芩溫膽東加味。

蒼耳子20g,辛夷20g,白芷10g,薄荷10g,黃芩10g,陳皮10g,法半夏15g,茯苓15g,枳實10g,竹茹10g,石菖蒲20g,浙貝母10g,甘草6g。15劑,水煎服。

二診(2006-05-04): 服藥後鼻塞多涕明顯減輕,耳鳴如故,但耳閉的感覺較前已減,舌脈如前。再擬原方加白芥子,繼進15劑。

三診(2006-05-20): 訴鼻塞顯減,耳鳴耳閉均減,耳聾已明顯改善,患者及家屬均喜出望外,舌苔已轉薄白膩,脈滑。取效既顯,則效不更方,擬上方加減再進30劑。

蒼耳子20g,辛夷20g,白芷10g,薄荷10g,石菖蒲20g,浙貝母30g,陳皮10g,法半夏10g,茯苓20g,枳實10g,竹茹10g,白芥子15g,甘草6g。30劑,水煎服。

四診(2006-06-24): 訴耳疾已痊愈,但覺疲乏,自汗,遇風冷則鼻寒,舌苔薄白,脈細而滑。仍步原法加以益氣固表,用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加味治之。

黃芪30g,炒白朮10g,防風6g,蒼耳子20g,辛夷15g,白芷10g,薄荷10g,石菖蒲20g,浙貝母20g,甘草6g。15劑,水煎服。

按: 耳為腎之竅,但少陽經脈「循脅絡於耳」,故耳又與膽及三焦關系密切。病在腎者,固多虛證;而病在少陽者,則每多實證。本案患者是突發性耳鳴耳聾,且素患鼻淵,舌苔黃膩而脈滑,顯為痰熱實證,故清其痰熱可以獲愈。

案三


陸某,男,時年6歲。

初診(2007-01-02): 訴兩年前發現右耳聽力下降,而後發展為耳聾,多處醫治均無效。診見右耳聾,時覺耳鳴,耳脹,口中多痰,舌苔薄黃膩,脈滑。

辨證: 痰熱氣滯,閉阻清竅。

治法: 清熱化痰,理氣通竅。

主方: 溫膽湯合王氏通氣散。

陳皮10g,法半夏8g,茯苓10g,枳實8g,竹茹10g,甘草6g,柴胡20g,川芎10g,香附20g,浙貝母20g,石菖蒲30g。10劑,水煎服。另:麝香2g,每日沖服0.2g。

二診(2007-01-11): 訴耳鳴、耳脹顯減,口中痰已減少,舌苔薄黃膩,脈滑。擬原方加味再進10劑。

陳皮10g,法半夏8g,茯苓10g,枳實8g,竹茹10g,甘草6g,柴胡20g,川芎10g,香附20g,石菖蒲30g,蒼耳子10g,白芥子10g,浙貝母20g。10劑,水煎服。另:麝香2g,每日沖服0.2g。

三診(2007-01-21): 其家長訴其右耳聾明顯減輕,聽力已恢復近一半,舌苔薄黃,脈細滑。擬原方再進15劑。

四診(2007-02-05): 其家長訴其聽力已大增,耳鳴、耳脹皆已除,舌苔薄黃,脈細。擬原方加減再進15劑。

陳皮10g,法半夏8g,茯苓10g,枳實8g,竹茹6g,甘草6g,柴胡10g,川芎10g,香附15g,浙貝母20g,石菖蒲20g。15劑,水煎服。另:麝香3g,每日沖服0.2g。

按: 耳聾一證,有虛實之辨。虛證多責之於腎虛;實證多屬膽經病變,責之於痰濁與氣滯。【靈樞·經脈】雲:「膽足少陽之脈……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本案兼見耳鳴,口中多痰,舌苔薄黃膩,脈滑,屬痰熱閉阻。並兼耳脹,顯屬氣滯,所以取溫膽湯清熱化痰,並選王清任之通氣散以理氣通竅,方證合拍,諸癥自平。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悅讀中醫 ,內 容選自【一名真正的名中醫:熊繼柏臨證醫案實錄1】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熊繼柏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