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老祖宗留下的20個健康習慣,收藏起來照著做!

2024-08-08養生

聲明: 本篇 圖、文 均來自於網路,若 圖片 文字 對您造成了 侵權 ,請您請在 後台留言聯系 我們進行 刪除 ,我們收到留言後將盡快 刪除

個體有差異 · 如涉及用藥 · 須遵醫囑

為大家推薦老祖宗留下來的20種健康習慣,助你養成強健的體魄!

1、粗糧配細糧,營養又安康

相較於細糧,粗糧富含維生素B1和膳食纖維,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則相對較低。

這種搭配不僅營養均衡,還容易產生飽腹感。

將粗糧與細糧結合,無疑是主食的最佳選擇。

2、夏日綠豆湯,清熱解暑熱

綠豆的營養價值令人驚嘆,其蛋白質、葉酸、鈣等含量均遠超小麥和大米。

它還具有清肝明目、排毒降脂、散熱解暑的功效。

在夏天適量飲用,可以讓內心恢復寧靜。

3、吃飯需從容,細嚼慢咽功

日本【活力門】曾刊文指出:如果我們把每口飯咀嚼20~30次,有助於消耗更多熱量,可降低肥胖風險,並讓胃部有飽足感,從而防止消化不良。

透過細嚼慢咽,我們可以用最少的食物,獲得最佳的用餐體驗。

4、飯量宜控制,過飽非所宜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曾進行一項實驗,對比了兩只年齡相仿的猴子,一只正常進食,另一只則進行間歇性斷食。

結果顯示,進食較少的猴子顯得更年輕。

凡事都應適度,過猶不及。

控制飯量不僅有助於減輕身體負擔,還可能帶來延緩衰老的意外之喜。

5、胃宜溫暖護,冷飲需慎入

據【城市信報】報道,青島的胡先生因飲用冰鎮啤酒,半夜突然大汗淋漓、渾身不適,最終被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胃部喜暖而惡寒,因此我們應時刻加以呵護。

不可因一時之快而給身體埋下隱患。

6、欲享天年,心需放寬;善控怒意,壽長無邊

曾國藩曾言:「怒氣傷心,養心首要在於制怒。」易怒之人,常遇氣機阻滯、肝郁不暢之困擾,既傷神又損心。

面對世事,若能寬容以待,則氣血順暢,脾氣得控,局勢亦隨之安穩。

7、靜坐養心延壽命,調身調息更調神

【清靜經】有雲:「人若常保清凈,天地之氣皆歸附。」唯獲寧靜,方能吸引天地之能量。

自然界中,萬物之生命功能皆源於靜,於靜中積蓄力量。

定期靜坐15-30分鐘,可助頭腦清晰,提升生命品質。

8、歡笑一聲,年少十歲;憂愁一分,白發增添

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百歲老人認為,保持心情愉悅是長壽的關鍵。

人在歡笑時,可促進內啡肽、自然鎮痛物質和5-羥色胺的釋放,緩解神經壓力,啟用細胞活力。

如此,精神煥發,更顯青春之態。

9、餐後漫步,長壽之道

【草葉集】有言:「散步,乃生活之悠然節奏。」當下社會,生活步伐匆匆,連用餐時光亦顯得緊迫。

散步,則讓人步履放緩,暫別塵囂,尋得片刻寧靜。

沿途景致,盡收眼底,感官全開,身心得以深度滋養。

10、鍛煉宜早,莫待老來悔

人在康健之時,往往忽視其珍貴,一旦失去,方覺萬物皆空。

青春年華,身體正值發育之巔,是培養敏捷與靈活之黃金時期。

須知預防勝於治療,持之以恒,為長壽築基。

11、日出東方,晨練正當時,空氣清新益身心

一夜沈澱,晨曦之空氣尤為清新,仿佛能凈化心靈與肉體。

晨練之後,精神煥發,情緒得以舒緩,精力與活力持續充盈。

欲早起晨練,必先早睡,於無形中養成規律作息,生活節奏盡在把握。

12、冬日勿蒙頭眠,夏夜需護臍眠

冬季嚴寒,人們常蒙頭以保暖,卻因此呼吸受阻,大腦缺氧。

肚臍乃人體內外之橋,抵抗力最為薄弱,受涼則易引發諸癥。

保持呼吸暢通,註重腹部保暖,實為養生之要。

13、春宜捂秋宜凍,雜病自然少

俗語雲:「二月棉衣未可棄,三月梨花雪尚飄。」春季氣溫多變,過早減衣易使身體受寒,「春捂」則能助體溫恒定。

而秋季漸涼,適度耐寒,逐步適應冬季,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

14、巷中莫貪眠,穿堂風最毒

【黃帝內經】有雲:「風為百病之源。」昔日無降溫之器,人們常於巷中眠,醒後常感身體不適。

穿堂風之害尤甚,易致偏頭痛,留下風濕之患。

一時貪涼,若招致病痛,則悔之晚矣。

15、溫水潔齒,笑容更燦爛

醫學研究揭示,牙齒新陳代謝的最佳溫度區間為35℃至36.5℃。

若水溫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對牙齒和牙齦造成不良刺激。

采用溫水刷牙,能更有效地清除口腔內的細菌和食物殘渣,使牙齒更加堅固,從而延長其使用壽命。

16、服藥不忌口,醫生也頭疼

中醫理論強調「藥食同源」,即食物與藥草一樣,具有「寒、涼、溫、熱、平」五種性質。

藥食之間相生相克,若搭配不當,輕則削弱藥效,重則可能危及生命。

例如,在服用溫熱藥物時,應避免冷飲和辛辣食物;在服用滋補藥物時,則應避免清熱解毒的食物。

因此,在服藥期間,合理飲食至關重要,以確保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17、避三寒,睡兩覺,七分飽,健康長壽不是夢

「三寒」分別指的是初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及秋季,這些時段天氣忽冷忽熱,需要及時增添衣物以防感冒。

「兩覺」則是指午覺和晚覺,其中午覺往往被人們所忽視。

哈佛公共健康學院的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的人患心臟病致死的風險可降低40%。

而「七分飽」的飲食原則則能讓身體系統保持高效運轉,確保身體健康無虞。

遵循這些養生之道,健康長壽便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18、勤搓雙手,健腦又防病

時常搓動雙手,猶如對臟腑進行輕柔的按摩。

手指因此變得靈活敏捷,強化了手與腦之間的神經反射,使大腦思維更加敏銳。

搓手產生的摩擦還能促進血液迴圈,同時增強身體對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19、飯後寬衣揉腹,腸胃蠕動順,便秘無蹤影

南宋詞人陸遊曾吟詩「解衣摩腹西窗下」,展現了他揉腹養生的智慧。

腹部是五臟六腑的匯聚之地,其中腸胃占據主導地位。

飯後適度按揉腹部,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減輕胃部飽脹感。

具體揉腹方法:雙手交疊,掌心的勞宮穴對準肚臍,以拇指為軸向外側畫圈按摩。

20、人未老腳先衰,常按湧泉穴,腎氣充盈身體健

腳底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密布著眾多末梢神經和毛細血管,同時也是腎經的起始點。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雜病論】中曾言:「擊一穴而百病皆治。」

此處所指的穴位,便是湧泉穴。

從足跟向腳趾方向推搓湧泉穴,直至穴位發紅發熱,可使全身氣血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