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兩味中藥,一個滋腎水,一個清肺火,共治病癥!

2024-08-03養生

聲明: 本篇 圖、文 均來自於網路,若 圖片 文字 對您造成了 侵權 ,請您請在 後台留言聯系 我們進行 刪除 ,我們收到留言後將盡快 刪除

個體有差異 · 如涉及用藥 · 須遵醫囑

南宋醫家張銳【雞峰普濟方】貝母丸,治久嗽喉嚨不適,咽痛咯血:

貝母不論多少,打為細末,加蜂蜜煉成每個九克的丸劑,每服一丸,飯後含化,可一日服三次。

我們翻開古代醫書,發現貝母通常不標明川貝浙貝。而川貝最早載漢代【神農本草經】,浙貝載清朝【本草正義】,由這一點看來,古代通常所說的貝母為川貝母。

貝母是一味化痰止咳平喘藥,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幹燥鱗莖。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的功效,具體用法用量請謹遵醫囑。川貝母反烏頭,不宜與附子、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同用。

川貝母 ,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幹燥鱗莖,生於高山寒冷地帶。 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采挖,除去須根、粗皮及泥沙,曬幹或低溫幹燥。粉末類白色入肺,形體像心臟入心。

吸收了高寒地帶的自然之氣,有微寒的特質,且有辛苦沖破嚴寒獲得的甘甜。微寒能清熱,味苦能下降,微辛能散郁,甘能補益潤燥。可導心肺之熱下行,利痰氣,由此開郁散結,流通血脈。主治郁痰、虛痰、熱痰及痰中帶血,虛勞咳嗽,胸膈逆氣,煩渴熱甚等。

被醫家認為: 潤肺消痰,止咳定喘,虛勞火結之證,貝母專司首劑。

中藥界還有一味以母冠名的名藥, 知母

中藥知母是百合科知母的幹燥根莖。知母在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強,幹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長,讓人聯想到為母則剛。

性味苦寒不燥,實熱可清,虛熱可退,肺火胃火腎火均能拿下。有清瀉肺火,滋陰潤肺之功。

腎主納氣,腎水不足,虛火上越則動,動則虛氣上逆而喘咳。故知母對無論是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痰稠等證,均適用。

據【本草綱目】記載知母性味苦,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知母性寒質潤,能滑腸致瀉,故脾虛便溏者及孕婦均忌用。洪皓也曾在【集藥名次韻】一詩中提到知母,一句「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將中藥「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愛國懷鄉思母之情。

知母常與貝母同用以清氣滋陰,潤肺化痰止咳。被稱二母散。

介紹兩個被稱為二母散的方子。

1、二母散

治肺熱咳嗽,及小兒出痘疹後咳得嚴重者: 貝母,知母等量 幹生姜1片

上藥水煎服,或打成細末,每服1.5~3克,開水送下。(【景嶽全書】卷五十七)

2、二母散

治喘急咳嗽,痰涎壅盛:

知母,貝母各等量 二藥打為細末,臨睡時用溫開水調服。 (北宋【急救仙方】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