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7次遠征西亞,「古埃及拿破侖」如何將國家推上古地中海東部沿岸第一霸主?

2024-06-18歷史

本 文 約 6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5 分 鐘

古埃及的帝國時代肇始於第十八王朝時期,是由此王朝數位能征善戰的法老建立,他們共同把古埃及推上古代地中海東部沿岸第一霸主的寶座。在這幾位法老中,尤以圖特摩斯三世最負盛名。在其獨立執政後的19年時間裏,僅對亞洲就發動了至少17次戰爭,幾乎平均每年一次,這為他得到了「圖特摩斯大帝」的稱號。又由於他繼承阿赫摩斯家族的齙牙和先輩們矮小的身材,加之一生的戰功比拿破侖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被人稱作「拿破侖式的小個子男人」。此外,從卡納克神廟諸多浮雕上的內容來看,他對動植物、文學、宗教、建築等多方面的興趣,在當時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知識淵博型法老。

大興土木留下海量歷史遺跡

卡納克神廟 (Karnak Temple) 位於今埃及盧克索鎮 (Luxor) 以北約3千米處的卡納克村附近,占地面積超過100公頃 (相當於140個標準足球場) ,是人類歷史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神廟群,也是古埃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僅繞此神廟區行走一圈,就需要將近半天的時間。該神廟以其宏大、雄偉、莊嚴而聞名於世。

我們不難發現,在整個古埃及歷史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對卡納克神廟群的關註和在其中修造的建築,遠超其他任何一位法老。在他統治晚期,曾在卡納克神廟群東側,為阿吞神建造了一座神廟,並計劃在該神廟內豎立他的所謂的「唯一的方尖碑」,他要求這座方尖碑要高過歷史上任何一座方尖碑。但是,圖特摩斯三世並未完成這一夙願便去世了,直到圖特摩斯四世時期,這一願望才最終實作。這座所謂的「唯一方尖碑」重約413噸,即使後來倒塌斷掉4公尺後,仍重達300噸。在羅馬帝國時期,此方尖碑被君士坦丁二世移至羅馬城,被稱作「拉特朗方尖碑」 (Lateran Obelisk)

圖特摩斯三世的紀念物不止分布在卡納克地區,還遍布埃及其他地區。從他留下的眾多紀念物來看,在其統治時期,埃及必然國力強盛,社會穩定。而這一切當然是因為圖特摩斯三世的文治武功,特別是他長達20年的西亞戰爭,為埃及帶來大量的財富和勞動力。因此,圖特摩斯三世也被稱作圖特摩斯大帝,被認為是埃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戰士、軍事指揮官和軍事戰略家,是最傑出的武士法老和征服者,也是新王國時期的主導人物。

「圖特摩斯」一詞,意為「圖特神所生之人」。圖特摩斯三世為圖特摩斯二世和一個叫做伊西斯的女子所生,由於王後哈特謝普舒達僅生育有一個女兒尼斐魯拉,所以庶出的圖特摩斯三世便被立為儲君。而在此之前,圖特摩斯三世僅為阿蒙神廟的一個小祭司。據說,在一次節日遊行活動中,一個擡著聖船的轎夫曾拜倒在他的面前,並傳達阿蒙神的旨意,說他將成為未來的國王。

在圖特摩斯二世死後,圖特摩斯三世繼位為法老。但是,國家的大權掌握在繼母兼姑姑、共治法老哈特謝普舒達女王手中。由於其庶出的身份,為保證自己王權的合法性,圖特摩斯三世與哈特謝普舒達的女兒尼斐魯拉結婚。面對權力如日中天的哈特謝普舒達女王,他並未采取強硬措施奪取王權,而是忍氣吞聲,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經過長年累月訓練,他掌握了良好的軍事素養和技能,尤其擅長馬術和箭術,這為日後的戎馬生活奠定了基礎。他曾在紀念物中揚言道,在他的所有隨從中,無人可以在力量和箭術上與其匹敵。

前1458年,女王哈特謝普舒達去世,圖特摩斯三世開始親政,成為唯一掌握國家大權的國王,開始了其長達30余年的個人統治。在此期間,他率軍17次遠征西亞,並對南部的努比亞發動數次戰爭,使得他成為地中海東部沿岸的第一霸主。這些軍事遠征為其帶來大量財富和勞動力,借此他在國內各地大興土木,為後人留下海量的歷史遺跡。此外,圖特摩斯三世還對自然世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卡納克的阿蒙神廟區,他命人建造了一處所謂的「植物園」。

圖特摩斯三世死後,葬於帝王谷一個編號為KV34的偏遠陵墓中。但是,該陵墓卻以其獨特的裝飾風格而聞名於世,其中描繪有太陽神在夜間12小時的旅行場景。圖特摩斯三世的木乃伊最初被放置於一個石棺中。如今,該石棺依然放置於其陵墓的墓室內,但是國王的木乃伊卻不翼而飛。

原來,在第二十一王朝時期,圖特摩斯三世的陵墓曾遭到盜墓賊光顧,墳墓遭到嚴重破壞。隨後,當時的統治者便把其木乃伊轉移到一處隱蔽所。該隱蔽處位於帝王谷的另一邊,在代爾巴哈裏懸崖山腳下的洞穴中,為一處12公尺深的豎坑,最初可能為一處中王國時代的墓穴。1881年,該豎坑被法國學者馬伯樂所發現,與圖特摩斯三世的木乃伊一同被放置於此隱秘處的,還包括第十八和第十九王朝的多具國王木乃伊,例如阿蒙霍特普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和拉美西斯三世等。

17次遠征西亞

圖特摩斯三世的祖父圖特摩斯一世曾炫耀道,他在位時期埃及的國界線南方遠至這塊大地的前方,北方遠至倒流水的地方。此處的「倒流水的地方」是相較於尼羅河而言,由於尼羅河由南向北流淌,在埃及人看來,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應如此,當他們看到幼發拉底河由北向南流淌時,便認為這是不正常的,水流方向反了,水在以逆流向上的方式往上遊流去,所以他們便稱幼發拉底河為「倒流水的地方」。雖然圖特摩斯一世極力鼓吹自己的軍功,但其孫子圖特摩斯三世征服的土地,卻遠遠大於他。

圖特摩斯一世曾飲馬幼發拉底河,在敘利亞巴勒史坦地區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其子圖特摩斯二世和女王哈特謝普舒達統治期間,並沒有像其父親一樣開疆拓土。因此,經過兩任國王的不作為,埃及在敘利亞和巴勒史坦地區的影響力逐漸衰落,在圖特摩斯一世時期曾經向埃及稱臣納貢的敘利亞和巴勒史坦地區的王國也不再臣服於埃及。與此同時,興起於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米坦尼王國 (Mitanni) ,也趁機向地中海東岸滲透,圖特摩斯一世時期在敘利亞和巴勒史坦構建的勢力範圍已經岌岌可危。

哈特謝普舒達統治後期,亞洲局勢變得更加緊張,卡叠石城 (Kadesh) 脫離埃及的統治,與其他敵視埃及的城市結盟,並得到當地大國米坦尼的大力支持。公元前1458年,哈特謝普舒達突然死亡,埃及國內局勢也變得日益混亂。圖特摩斯三世親政後,迅速穩定國內局勢。為打擊西亞地區的反對勢力,恢復埃及在此地的勢力範圍,圖特摩斯三世在獨立執政幾個月後,便開啟了長期的西亞遠征活動。

在19年的時間裏,圖特摩斯三世共對西亞地區發動至少17次遠征,並把他的這些遠征活動記錄在卡納克阿蒙神廟區的墻壁上,這就是著名的圖特摩斯三世年鑒。年鑒中對其第一次遠征中美吉多戰役( The Battle of Megiddo) 的記錄最為詳盡,包括這次戰役的戰術安排、行軍路線和戰場布局等。

圖特摩斯三世第一次遠征的導火索是美吉多的反叛。美吉多位於現在以色列北部埃斯德賴平原 (Plain of Esdraelon) 上,古埃及新王國時期一直是埃及帝國在巴勒史坦地區的勢力範圍,是埃及通往美索不達米亞的通道。因此,美吉多城是埃及帝國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樞紐。美吉多的反叛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埃及與兩河流域交通要道上的關口城市耶赫姆 (Yehem) 和加薩也紛紛造反。如果埃及對此置若罔聞,那麽失去的就不僅僅是一兩個城邦,而是整個亞洲。

在經過長期行軍後,埃及軍隊在耶赫姆地區休整3天。在此期間,國王主持軍事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選擇哪條道路進軍美吉多城。當時的埃及軍隊有三條道路可以選擇,其中最南端的道路為塔納赫路 (Taanach) ,此路較為寬敞,適合埃及大軍展開大規模的攻擊;另一條是北路,開進到美吉多的北部,然後在折返南下,此道路也比較寬敞,適合大軍的行動與調遣;在兩條道路中間,還存在一條山谷小路,非常狹窄,不適合大軍的行軍與作戰,但是,可以出乎敵軍的意料,取得奇襲之功。

圖特摩斯三世的高級將領都希望選擇南北兩條道路中的一條,但圖特摩斯三世卻力排眾議,指責他們過於怯懦,堅持采取中間的那條危險道路。於是,埃及軍隊在國王的指揮下,向附近的狹窄山谷道路進發。此山谷一次僅允許一人或者一馬透過。根據圖特摩斯三世年鑒推測,埃及軍隊經過此山谷共花費7個小時的時間,大致在早上6點鐘全部走出關口。隨後,國王身先士卒,駕駛黃金戰車參戰。在埃及軍隊的強大攻勢面前,敵人迅速敗北,美吉多的敵人倉皇逃跑。可惜,由於埃及士兵一心劫掠財富,而喪失了攻城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圍城戰。圖特摩斯三世命人丈量了美吉多城的大小,然後用樹木等材料建起圍墻,將整座城市圍得水泄不通。在埃及軍隊長達8個月圍困後,美吉多人最終投降,並把他們的金銀、天青石、孔雀石、谷物、牲畜獻給圖特摩斯三世。據戰後清點,此次戰役中埃及人的戰利品包括戰俘340人,馬2041匹,戰車924輛,大牲畜1929只,綿羊20500只等。此外,埃及軍隊可能還俘獲了身在美吉多的卡叠石王子。

圖特摩斯三世對西亞地區的第2—3次遠征均為防禦性質的,不過是為了率軍到敘利亞和迦南地區收取貢賦。由於銘文損毀嚴重,我們關於其第4次遠征的詳情所知甚少。第5次遠征的主要目標,開始指向位於敘利亞北部的重鎮卡叠石。卡叠石是西亞地區反埃同盟的盟主,要想消除西亞地區的反埃勢力,必須摧毀該城鎮。為實作這一目標,埃及在對西亞的第五次遠征中,征服了巴勒史坦沿岸眾鎮,並攻陷艾爾瓦德城 (Arvad) 。在清除卡叠石周邊的其他反埃勢力後,埃及在第6次遠征中,最終攻陷卡叠石城,占領敘利亞全境。

為維護戰爭勝利的果實,防止埃及撤軍後這些臣服地區重新造反,埃及在這些城鎮實行所謂的「人質政策」,把城鎮首領的子女作為人質帶到底比斯地區,接受埃及式教育,傳授埃及的價值觀念和宗教信仰,使得他們成為埃及的忠實信徒。在這些「人質」長大後,埃及便派軍把他們送回家鄉,接任其母國首領的職位。如此,這些新的掌權者便自然地親近埃及,甘願作為埃及的臣屬。

越過幼發拉底河

在征服西亞的小國之後,圖特摩斯三世開始和它們背後的支持者米坦尼兵戎相見。米坦尼王國位於幼發拉底河的支流喀布爾河以東,經過長期的擴張,它控制了敘利亞和西裏西亞的部份地區,並曾經把不可一世的亞述置於臣屬的地位。為確保打敗米坦尼王國,圖特摩斯三世發動第7次遠征,打敗腓尼基地區的敵人,確保埃及位於腓尼基的海上基地的安全,並以此為彈板進行第8次遠征。

在出征前,圖特摩斯三世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大量艦船被從敘利亞地區運輸到前線,以為渡過幼發拉底河做準備。埃及軍隊首先占領卡赫美什城 (Carchemish) ,在追擊米坦尼軍隊的過程中,又渡過幼發拉底河。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埃及軍隊大獲全勝,米坦尼國王倉皇逃跑,後宮之中的30余名嬪妃和數百名士兵被俘獲。從這一刻開始,圖特摩斯三世就已經超越了他的祖父,因為他的祖父曾經在幼發拉底河西岸豎立界碑,而圖特摩斯三世卻在幼發拉底河的東岸豎立界碑。

在圖特摩斯三世班師回朝後,米坦尼反叛,再次向埃及發難。圖特摩斯三世又發動對西亞地區的第10次遠征,再次擊敗米坦尼軍隊,大獲全勝並掠取大量戰利品。圖特摩斯三世的第11—12次遠征由於碑文破損,詳情已不可知。第13—16次遠征皆為收取供品,並向西亞諸城展示實力,以防止它們再次叛亂。在圖特摩斯獨立統治埃及的第19年,卡叠石城再次叛亂,圖特摩斯三世不得不發動對西亞地區的第17次遠征。在此次遠征中,埃及再次征服叛亂的卡叠石,並迫使附近很多城邦再次向埃及稱臣納貢。

據史料記載,在此次遠征過程中,發生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當戰爭打響時,卡叠石人曾放出一匹母馬,來分散埃及士兵所騎公馬的註意力,埃及騎兵因此發生混亂。圖特摩斯三世的將領阿蒙尼姆海波英勇出手,擊殺了這匹母馬,並將馬尾獻給圖特摩斯三世,才阻止騎兵的進一步混亂,從而保證此次戰役的勝利。

威名在帝國內傳播

在埃及南部,圖特摩斯三世也曾經發動數次軍事遠征,把埃及南部邊界推進到努比亞地區的庫爾古斯 (Kurgus) 和納帕塔 (Napata) 一帶,並在此地為阿蒙神建立一座神廟。透過這幾次軍事遠征,他結束了努比亞地區動蕩的局勢,並僱用努比亞人開采金礦,大大增加了埃及帝國的財富,使得埃及統治者可以透過交換獲得來自異域的珍寶。在埃及南部邊境的卡爾山丘之中,圖特摩斯曾設立了一處要塞,名字為「異邦蠻族的屠戮之地」。

圖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最偉大的統治者和征服者,透過對西亞地區長達19年多達17次的征伐,把埃及的北部邊界線擴大到幼發拉底河流域,確立了埃及在西亞地區的霸權,並把巴勒史坦和敘利亞南部納入埃及的勢力範圍; 在埃及南部地區,圖特摩斯三世把埃及的邊境推進到尼羅河第四瀑布附近,並在此地的一座山崖上豎立一塊花崗巖石碑,建造那帕達的堡壘城市,從而建立了橫跨亞非的大帝國,把埃及帝國的統轄範圍推向頂峰,圖特摩斯三世的威名也在帝國內傳播。

一首流行於當時的詩歌在慶祝圖特摩斯三世的勝利時,借用太陽神阿蒙拉的口吻說道

「我讓你的榮耀和對你的畏懼散布於所有的土地之上,對你的驚恐散播於天地的連線處,所有外國土地的統治者皆在你的掌控之中。」

在圖特摩斯三世死後很多年,他的英名依然留存在埃及人的心目中,他的名字被雕刻在人們的護身符上,被認為可以為生者帶來力量和保護。

「古埃及拿破侖」的身高

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期間大興土木,廣泛探索帝國內部的資源,透過掠奪、賦稅和貢賦也獲得大量財富,極大地豐富了埃及的國庫;國家管理體系高效執行,藝術和文化也成就斐然。這一切使得有人把他稱作「第一位偉大的征服者」,更有人叫他「古代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

但是,關於圖特摩斯三世的身高問題,目前學界還存在爭議。主流觀點認為,圖特摩斯三世身高僅為1.6公尺,但也有人認為其身高為1.71公尺。為了解這一分歧產生的原因,我們不得不再次重提圖特摩斯三世的木乃伊。既然法老的木乃伊已經被發現,那麽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結束這一爭論。但是,事情遠沒有那麽簡單,上述兩個數據都是在丈量了圖特摩斯三世的木乃伊後得出的結論。

之所以二者存在如此大的誤差,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圖特摩斯三世的木乃伊保存狀況較差。如前所述,圖特摩斯三世的墳墓曾經被盜,盜墓賊在搜集寶物的過程中,幾乎將法老的木乃伊分屍,四肢完全與身體分離,胳膊從肘部斷成兩截;其二,學者在對前述放置圖特摩斯三世木乃伊的豎坑進行挖掘和清理的過程中,由於粗心大意,造成圖特摩斯三世木乃伊腳部的遺失。雖然後來找到並接上,但是已無法恢復最初的模樣,甚至更有人懷疑,後來找到的腳並非圖特摩斯三世的。所以,關於圖特摩斯三世的身高問題的爭議,將會長期存在。但是,如果後一種觀點成立,圖特摩斯三世身高在1.71公尺左右,那麽把他比作拿破侖似乎便不合適了。如此,圖特摩斯三世不僅在戰功上,而且在身高上也超過了拿破侖。

參考文獻:

【埃及四千年】

【古代埃及——從原初時代到波斯征服】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埃及帝國】

【古代世界史:從蘇美爾王表從天而降到古羅馬帝國慢慢衰亡】

本文改編自【國家人文歷史】2024年6月下,原標題為【卡納克神廟 見證「古埃及拿破侖」的文治武功】,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張飛 馬曉平

編輯 | 胡心雅

排版編輯 |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彥文

推薦

當奔流的尼羅河

呼嘯而過荒涼的阿斯旺

向北200千米

一片險峻峽谷中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法老們

正沈睡於此

近代埃及學誕生以來

探險家、考古學者隨之紛至沓來

幾乎翻遍了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

數千年時光流逝

當埃及學褪去了政治的底色

唯有這些屹立千年的建築

宣示著古老文明不滅。

點選下方封面,即可購買

↓↓↓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