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鄉村地區的住宅多以泥土為主要建材,這類房子通常被稱作「土房子」。盡管它們的外觀可能顯得簡樸,但實際上居住起來卻相當舒適。至少在我個人看來,土房子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
然而,土房子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雨天容易漏雨,且由於周圍環境多為泥土,地面容易變得泥濘,給出行帶來不便。此外,土房子還容易滋生蚊蟲。你只需在墻角翻起一塊石頭,就可能發現一窩蟲子,令人吃驚。
相信許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見過這樣的情景。那麽,你是否知道,在這些生活在土房子墻角的蟲子中,有些如今已經變成了稀罕物呢?
本期,我將為大家介紹這樣一種蟲子,在民間被叫做「土鱉」,過去農村的土房子裏隨處可見,一挖就能找到一窩。今年它的價格已經漲到了80元/公斤,成為了稀罕貨。不過,很多農民卻不敢養殖,咋回事?
「土鱉」是個啥玩意兒?
在聽到「土鱉」這個詞時,許多人可能會誤以為這是一種侮辱性的說法。然而,實際上,「土鱉」並非貶義,而是指一種被稱為「地鱉」的小昆蟲。
地鱉屬於地鱉蠊科,體型較小,長度約為2厘米,寬度也相近。它們的外形與鱉相似,且多生活在過去土房子的墻角、墻根等土壤中,因此得名。
在中國南方地區,地鱉分布廣泛。由於其獨特的外形和生活習性,民間對它的稱呼也多種多樣,如可泡蟲、地鱉蟲、土鱉、土鱉蟲、過街、地烏龜、節節蟲、臭蟲母、土元等。
在過去的農村裏,泥土房屋隨處可見,因此土鱉也屢見不鮮。我猶記童年時期,與夥伴們在墻角挖掘泥土,加入些許清水,便可制成堆塑泥巴的原料。
每當在土房墻角挖土時,總能輕易發現一窩土鱉。挖出之後,我們會用小瓶子將它們暫時安置,待泥巴堆砌完成,再於中心挖個小坑,將其埋入其中。
那時,鄉村孩童普遍認為這種小蟲無用甚至有害,處理掉它們或許能防止土房被啃食。然而,長大後才明白,土鱉原來是一種頗具價值的小昆蟲。
土鱉有啥用?
或許許多朋友並不了解,土鱉實際上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昆蟲,被稱為「土元」,在中國擁有悠久的套用歷史。
【本草綱目】中就有相關記載,描述道:「生於河東川澤及沙中,人家墻壁下土中濕處。十月捕捉,暴曬幹。形扁如鱉,有甲不能飛,小有臭氣。此物好生鼠壤土中,以及屋壁下。形狀像鼠婦,大的有一寸余,形小似鱉,無甲而有鱗。味鹹,性寒,有毒。心腹寒熱,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月水不通,破留血積聚。用一枚擂水半合後濾服,通乳脈。不要令乳婦知道。行產後血積,跌打損傷,瘀血,治重舌、木舌。」
然而,現代研究發現土鱉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其在通經活絡、破積化瘀、接骨續筋、抑制腫瘤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因此在市場上逐漸成為常用的中藥材。
隨著土鱉的廣泛套用日益普及,市場對這一食材的需求呈現出飆升之勢。然而,受到生態環境惡化以及人類長期過度捕撈的影響,土鱉的野生族群數量持續下降,導致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逐年攀升。近年來,土鱉的價格已經突破了80元/公斤的大關,搖身一變成為了稀缺商品,同時也被奉為珍貴的中藥材。
盡管土鱉的市場需求巨大,價格也居高不下,理應吸引眾多養殖戶投身其中。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迄今為止,專門從事土鱉養殖的人並不多。這並非因為土鱉難以飼養,也不是因為養殖成本高昂,而是因為其中的騙局層出不窮。
實際上,中國的土鱉養殖業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經興起,那時候養殖土鱉非常盛行,許多農民因此發了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土鱉養殖業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看到別人透過養殖土鱉致富,越來越多的人紛紛效仿,投入這一行業。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發現了這個「商機」,以藥材公司的名義向農民提供土鱉種苗,聲稱會高價回收,只需農民支付一定的保證金。結果,許多農民被騙得血本無歸。
另外,雖然土鱉容易養殖,但產量和銷售卻成為一大難題。對於沒有經驗的農民來說,很難搞好土鱉養殖,導致當年許多農民因為養殖土鱉而遭受巨大損失。漸漸地,除了部份養殖大戶,已經很少有人專門從事土鱉養殖了。
實際上,在當前土鱉市場行情下,養殖土鱉確實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然而,在引進種源和養殖過程中,必須堅守區域性和市場需求兩大基本原則,並尋找穩定可靠的規模化土鱉養殖戶作為引種來源,這才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所在。
因此,筆者並不建議各位朋友輕率嘗試養殖土鱉,以免陷入困境。了解土鱉的價值,做個明智的旁觀者也是不錯的選擇。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所在地區是否有人嘗試過養殖土鱉呢?他們是否取得了成功?期待大家在評論區分享經驗與交流心得!